草石蚕
(《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地蚕(《日用》)、土蛹(《余冬录》)、甘露子(《食物》)、滴露(《纲目》)、地瓜儿。
时珍曰︰蚕蛹皆以根形而名,甘露以根味而名。或言叶上滴露则生,珍常莳之,无此说也。其根长大者,《救荒本草》谓之地瓜儿。
【集解】藏器曰︰陶氏注虫部石蚕云︰今俗用草根黑色。按︰草石蚕生高山石上,根如簪,上有毛,节如蚕,叶似卷柏。山人取食之。
颂曰︰草根之似蚕者,亦名石蚕。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时常有。其苗青,亦有节。三月采根用。
机曰︰草石蚕,徽州甚多,土人呼为地蚕。肥白而促节,大如三眠蚕。生下湿地及沙碛间。秋时耕犁,遍地皆是。收取以醋淹作菹食。冬月亦掘取之。
颖曰︰地蚕,生郊野麦地中。叶如薄荷,少狭而尖,文微皱,欠光泽。根白色,状如蚕。四月采根,水瀹和盐为菜茹之。
时珍曰︰草石蚕,即今甘露子也。荆湘、江淮以南野中有之,人亦栽莳。二月生苗,长者近尺,方茎对节,狭叶有齿,并如鸡苏,但叶皱有毛耳。四月开小花成穗,一如紫苏花穗。
结子如荆芥子。其根连珠,状如老蚕。五月掘根蒸煮食之,味如百合。或以萝卜卤及盐菹水收之,则不黑。亦可酱渍、蜜藏。既可为菜,又可充果。陈藏器言石蚕叶似卷柏者,若与此不同也。
根
【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不宜生食及多食,生寸白虫。与诸鱼同食,令人吐。
【主治】浸酒,除风破血。煮食,治溪毒(藏器)。焙干,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可捣末酒服(苏颂)。和五脏,下气清神(《正要》)。
菜部相关:竹笋 山丹 百合 甘薯 零余子 薯蓣 土芋 芋(蹲鸱,土芝) 醍醐菜 秦荻藜 藜 灰涤菜(金锁夭) 鹿藿 翘摇 薇 水蕨
《菜部·本草纲目》:菜部 韭 韭子 山韭 葱 葱茎白 葱茎白叶 葱茎白汁 葱茎白须 葱茎白花 葱茎白实 薤白 胡葱 蒜 蒜叶 山蒜 葫 五辛菜 芸苔 菘 芥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茼蒿 邪蒿 胡荽 胡萝卜 水英(芹菜) 堇 紫堇 马蕲 茴香,八角珠 莳萝 罗勒 白花菜 辣米菜 草豉 菠 蕹菜 甜菜 东风菜 护生草 菥 繁缕 鸡肠草 苜蓿 苋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莴苣 水苦(谢婆菜) 翻白草 仙人杖草 蒲公英 黄瓜菜 生瓜菜 落葵 蕺 蕨 水蕨 薇 翘摇 鹿藿 灰涤菜(金锁夭) 藜 秦荻藜 醍醐菜 芋(蹲鸱,土芝) 土芋 薯蓣 零余子 甘薯 百合 山丹 草石蚕 竹笋 茄 茄子 苦茄 壶卢 壶瓠 苦瓠 败瓢 冬瓜 南瓜 越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紫菜 似紫菜 石花菜 鹿角菜 龙须菜 睡菜 芝 青芝(龙芝) 赤芝(丹芝) 黄芝(金芝) 白芝(玉芝,素芝) 黑芝(玄芝) 紫芝(木芝) 木耳 桑耳 槐耳 榆耳 柳耳 柘耳 杨栌耳 杉菌 皂荚蕈 香蕈 葛花菜 天花蕈 蘑菰蕈 鸡菌 舵菜 土菌 地芩 竹蓐 芦菌 地耳 石耳 互考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