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起石

《本草纲目》石部
《本草纲目》石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本经》中品)

  【释名】羊起石(《别录》)、白石(《本经》)、石生《别录》。

  时珍曰︰以能命名。

  【集解】《别录》曰︰阳起石,生齐山山谷及琅琊或云山、阳起山,云母根也。采无时。

  普曰︰生泰山。

  弘景曰︰此所出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异尔。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但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仙经》服之。

  恭曰︰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仍夹带云母滋润者为良,故《本经》一名白石;今用纯黑如炭者,误矣。云母之黑者名云胆,服之损人,则黑阳起石亦必恶矣。今齐山在齐州西北,无阳起石。石乃在齐山西北六、七里庐山出之。《本经》云山或庐字讹也。泰山、沂州惟有黑者,白者独出齐州。

  曰︰泰山所出黄者绝佳,邢州鹊山出白者亦好。

  颂曰︰今惟出齐州,他处不复有。齐州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惟一穴,官中常禁闭。至初冬则州发丁夫,遣人监取。岁月积久,其穴益深,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莹若野狼牙者为上,亦有挟他石作块者不堪。每岁采择上供之余,州中货之,不尔无由得也。货者虽多,而精好者亦难得。旧说是云母根,其中犹带云母,今不复见此矣。古方服食不见用者,今补下药多使之。

  时珍曰︰今以云头雨脚轻松如野狼牙者为佳,其铺茸茁角者不佳。《王建平典术》乃云︰黄白而赤重浓者佳,云母之根也。《庚辛玉册》云︰阳起,阳石也。齐州拣金山出者胜,其尖似箭镞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大雪中倏然没者为真。

  【修治】大明曰︰凡入药烧后水用之,凝白者佳。

  时珍曰︰凡用火中赤,酒淬七次,研细水飞过,日干。亦有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者。

  【气味】咸,微温,无毒。普曰︰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当之︰小寒。

  权曰︰甘,平。

  之才曰︰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石葵、蛇蜕皮,畏菟丝子,忌羊血,不入汤。

  【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本经》)。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别录》)。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甄权)。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大明)。补命门不足(好古)。散诸热肿(时珍)。

  【发明】宗奭曰︰男子妇人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者,须水飞用之。凡石药冷热皆有毒,亦宜斟酌。

  时珍曰︰阳起石,右肾命门气分药也,下焦虚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张子和《儒门事亲》云︰喉痹,相火急速之病也。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以凉药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烧赤)、伏龙肝等分细末,日以新汲水调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此亦从治之道也。

  【附方】新三。

  丹毒肿痒︰阳起石研,新水调涂。(《儒门事亲》)

  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腑溏泄,手足厥冷。阳起石(研)、钟乳粉各等分,酒煮附子末同面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五十丸,以愈为度。(《济生方》)

  阴痿阴汗阳起石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普济方》)

  石部相关磁石 石芝 浮石 石面 锻石 石炭 石脑油 石髓 石脑 土殷  孔公 石钟乳 蜜栗子 无名异 井泉石

《石部·本草纲目》石部  玉屑 白玉髓 青玉 珊瑚 马脑(玛瑙,文石,摩罗迦隶) 宝石 玻璃 水精 琉璃 云母 白石英 五色石英 紫石英 菩萨石 丹砂 水银 水银粉 粉霜 银朱 灵砂 雄黄 雌黄 石膏 理石 长石 方解石 滑石 不灰木 五色石脂 青石脂 黄石脂 白石脂 赤石脂 桃花石 炉甘石 井泉石 无名异 蜜栗子 石钟乳 孔公  土殷 石脑 石髓 石脑油 石炭 锻石 石面 浮石 石芝 阳起石 磁石 玄石 代赭石 禹余粮 太一余粮 石中黄子 空青 曾青 绿青 扁青 白青 石胆 太白石(白石) 特生石 握雪石 砒石 土黄 金星石 婆娑石 礞石 花乳石 白羊石 金牙石 金刚石 砭石 越砥 姜石 麦饭石 水中白石 河砂 杓上砂 石燕 石蟹 石蛇 石蚕 石鳖 蛇黄 霹雳砧 雷墨 食盐 大盐 戎盐 胡盐 光明盐 卤碱 凝水石 玄精石 绿盐 盐药 朴硝 马牙硝 玄明粉 硝石 生硝  硼砂 石硫黄 石硫赤 石硫青 矾石 绿矾 黄矾 汤瓶内碱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