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本草纲目》鳞部
《本草纲目》鳞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别录》上品)

  【释名】鱼(《礼记》。音考)、萧时珍曰;鲍,即今之干鱼之萧折,皆以萧蒿承曰法鱼,曰今俗通呼曰干鱼。旧注混淆不明,令并削正于下。

  【集解】《别录》曰︰鲍鱼辛臭,勿令中咸。

  弘景曰︰俗人以盐成,名鱼,药者,正何种鱼也?方家亦少用之。

  恭曰︰李当之言︰以绳穿贯而胸中湿者良。盖以鱼去肠绳穿,淡曝鱼肥则中湿而弥臭似尸气,无盐故也。若,臭亦与鲍不同,湿亦非独胸中,以有盐故也。二者,杂鱼皆可为之。

  颂曰︰今汉、沔所最臭,秦始皇车中乱臭者是此。然无的据。

  时珍曰︰《别录》既云勿令中咸,即是淡鱼无疑矣。诸注反自多事。

  按︰《周礼注》云︰鲍鱼,以鱼置室中用糗干之而成。室,土室也。张云︰汉阳、武昌多鱼,土人剖之,不用盐,曝干作淡鱼,载至江西卖之。饶、信人饮食祭享,无此则非盛礼。虽臭腐可恶,而更以为奇。据此则鲍即淡鱼,益可证矣。但古今治法不同耳。

  又苏氏所谓海中一种鲍鱼,岂顾野王所载海中鱼似鲍者耶?不然,即今之白鲞也。鲞亦干鱼之总称也。又今淮人以鲫作淡法鱼颇佳。入药亦当以石首鲫鱼者为胜。若汉、沔所造者,鱼性不一,恐非所宜。其咸鱼近时亦有用者,因附之。

  【正误】保升曰︰鱼口小背黄者,名鲍鱼。

  时珍曰︰按鱼注所引,是鱼,非鲍鱼也,盖、鲍字误耳。

  肉

  【气味】辛,臭,温,无毒。

  时珍曰︰李九华云︰妊妇食之,令子多疾。

  【主治】坠堕(与腿同)。

  蹶(厥)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别录》)。煮汁,治女子血枯病伤

  【附方】旧一。

  妊娠感寒腹痛︰干鱼一枚烧灰,酒服方寸匕,取汗瘥。(《子母秘录》)

  头

  【主治】煮汁,治眯目。烧灰,疗疔肿瘟气(时珍)。

  【附方】新三。

  杂物眯目︰鲍鱼头二枚,地肤子半合,水煮烂。取汁注目中,即出。(《圣惠》)

  鱼脐疔疮︰似新火针疮,四边赤,中央黑。可针刺之,若不大痛,即杀人也。用腊月鱼头灰、发灰等分,以鸡溏屎和,涂之。(预辟瘟疫︰鲍鱼头烧灰方寸匕,合小豆七枚末,米饮服之,令瘟疫气不相染也。(《肘后方》)

  鱼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小儿头疮出脓水。以麻油煎熟,取油频涂(时珍)。

  穿鲍绳

  【主治】眯目去刺,煮汁洗之,大良(苏恭)。

  鳞部相关 海马 海虾  水母(樗蒲鱼) 鱼师 鱼虎 文鳐鱼 海鹞鱼 章鱼 乌贼鱼 鲛鱼 梢鱼 比目鱼 海豚鱼 河豚

《鳞部·本草纲目》鳞部  龙骨 龙齿 龙角 龙脑 龙胎 吊(吉吊) 吊脂(吊膏) 紫梢花 蛟龙 蛟龙精 蛟龙髓 鼍龙 鼍甲 鼍肉 鼍脂 鼍肝 鲮鲤(穿山甲) 鲮鲤甲 鲮鲤肉 石龙子(山龙子,泉龙) 守宫 守宫粪 蛤蚧 盐龙 蛇蜕 蚺蛇 蚺蛇肉 蚺蛇子 蚺蛇牙 鳞蛇 鳞蛇胆 白花蛇 白花蛇肉 白花蛇头 白花蛇睛(白花蛇目) 乌蛇 乌蛇肉 乌蛇膏 乌蛇胆 乌蛇皮 乌蛇卵 金蛇 金蛇肉 水蛇 水蛇肉 水蛇皮 蛇婆 黄颔蛇 黄颔蛇肉 黄颔蛇头 黄颔蛇骨 黄颔蛇涎 蛇吞鼠 蛇吞蛙 蝮蛇 蝮蛇胆 蝮蛇肉 蝮蛇脂 蝮蛇皮 蝮蛇蜕 蝮蛇骨 蝮蛇屎 虺蛇 蓝蛇 两头蛇 天蛇 苟印 蛇角 诸蛇 鲤鱼 鲤鱼肉 鲤鱼胆 鲤鱼脂 鲤鱼脑髓 鲤鱼血 鲤鱼肠 鲤鱼子 鲤鱼目 鲤鱼齿 鲤鱼骨 鲤鱼皮 鲤鱼鳞 鲢鱼  鱼肉 鳟鱼 鲩鱼 鲩鱼肉 鲩鱼胆 青鱼 青鱼肉 青鱼头中枕 青鱼眼睛汁 青鱼胆 竹鱼 鲻鱼 白鱼 白鱼肉 啖鱼 鳏鱼(黄颊鱼) 石首鱼 石首鱼肉 石首鱼鲞 石首鱼头中石 勒鱼 鲚鱼 鲚鱼肉 鲥鱼 嘉鱼 嘉鱼肉 鲳鱼 鲫鱼 鲫鱼肉 鲫鱼头 鲫鱼子 鲫鱼骨 鲫鱼胆 鲫鱼脑 鲂鱼 鲈鱼 鲈鱼肉 鳜鱼 鲨鱼 杜父鱼 石斑鱼 石鱼 黄鱼 鲦鱼 残鱼 姜公鱼(铜鱼) 春鱼 金鱼 金鱼肉 鳢鱼 鳢鱼肉 鳢鱼肠,鳢鱼肝 鳢鱼胆 鳗鲡鱼 海鳗鲡 鳅鱼 黄鱼(蜡鱼) 鲟鱼 牛鱼 回鱼 夷鱼 人鱼(孩儿鱼) 鲵鱼 黄颡鱼 河豚 海豚鱼 比目鱼 梢鱼 鲛鱼 乌贼鱼 章鱼 海鹞鱼 文鳐鱼 鱼虎 鱼师 水母(樗蒲鱼)  海虾 海马 鲍鱼  桧鱼(鱼生) 酝鱼 鱼脂 枕鱼 鱼鳞 鱼子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