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
(《别录》下品)
【释名】蜻(音丁)、蜻(亦作蜓)、(音馨)、负劳(《尔雅》)、KT(音匆)、诸乘(弘景)、纱羊
时珍曰︰蜻、KT,言其色青葱也。蛉、,言其状伶仃也,或云其尾如丁也。或云其尾好亭而挺,故曰,曰蜓。俗名纱羊,言其翅如纱也。按崔豹《古今注》云︰大而色青者曰蜻蜓;小而黄者,江东名胡黎,淮南名,鄱阳名江鸡,小而赤者,名曰赤卒,曰绛驺,曰赤,未考此耳。
【集解】弘景曰︰蜻蛉有五六种,惟青色大眼一名诸乘,俗呼为胡黎者入药。道家云︰眼可化为青珠。其余黄细及黑者,不入药。
保升曰︰所在有之。好飞水际,六足四翼。
宗奭曰︰蜻蜓中一种最大(汴人呼为马大头)者,是也。身绿色。其雌者腰间有碧色一遭
时珍曰︰蜻蛉大头露目,短颈长腰尾,水虿化KT。罗愿云︰水虿化蜻蛉,蜻蛉仍交于水上,附物散卵,复为水虿也。张华《博物志》亦言︰五月五日,埋蜻蛉头于户内,可化青珠,未知然否?古方惟用大而青者,近时房中术,亦有用红色者。崔豹云︰辽海间有绀虫,如蜻蛉而玄绀色,六、七月群飞暗天。
夷人食之,云海中青虾所化也。《云南志》云︰澜沧蒲蛮诸地,凡土蜂、蜻蛉、蚱蜢之类,无不食之也。
【气味】微寒,无毒。
【主治】强阴,止精(《别录》)。壮阳,暖水脏
虫部相关:樗鸡 蛱蝶 青蚨 香虫 枸杞虫 雪蚕 海蚕 九香虫 石蚕(沙虱,石蠹虫) 原蚕 蚕茧 乌烂死蚕 蚕 雀瓮 螳螂,桑螵蛸 五倍子
《虫部·本草纲目》:虫部 蜂蜜 蜜蜡 蜜蜂 蜂子 土蜂 大黄蜂 露蜂房 竹蜂 赤翅蜂 独脚蜂 细腰蜂 虫白蜡 紫铆 五倍子 螳螂,桑螵蛸 雀瓮 蚕 乌烂死蚕 蚕茧 原蚕 石蚕(沙虱,石蠹虫) 九香虫 海蚕 雪蚕 枸杞虫 香虫 青蚨 蛱蝶 蜻蛉 樗鸡 枣猫 斑蝥 芫青 葛上亭长 地胆 蜘蛛 草蜘蛛 壁钱 蜴 蝎 水蛭 蚁 独脚蚁 青腰虫 蛆 蝇 狗蝇 牛虱 人虱 蛴螬 乳虫 木蠹虫 桑蠹虫 柳蠹虫 桃蠹虫 桂蠹虫 柘蠹虫 枣蠹虫 竹蠹虫 芦蠹虫 苍耳蠹虫 青蒿蠹虫 皂荚蠹虫 茶蛀虫 蚱蝉 蝉蜕 蝉花 蜣螂 天牛 蝼蛄 萤火 衣鱼 鼠妇 地鳖(土鳖,蚵虫) 蜚蠊 行夜 灶马 螽 金龟子 腆颗虫 木虻 蜚虻 竹虱 蟾蜍 蛤蟆 蛙 蝌斗 溪狗 山蛤 田父 蜈蚣 马陆 山蛩虫 蚯蚓 蜗牛 蛞蝓 缘桑螺 溪鬼虫 沙虱 水黾 豉虫 砂子 蛔虫 风驴肚内虫 蛊虫 金蚕 附录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