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主要特点
一、《黄帝内经》是人文的,而不是纯自然的。它是以人为核心,讲的都是人,而不是物质。它具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具有人文性。
《黄帝内经》二、《黄帝内经》讲人的生命都是有差异的,而不是普遍的。比如说,它强调的是“辨证论治”,注重人的特异性、特殊性。它还非常强调人的体质,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所指。实际上,人还不止二十五种体质,还可以再扩展。《黄帝内经》就强调人的个体性,或者叫特殊性。
三、《黄帝内经》讲人的生命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人和自然不能分割,人自身各脏象之间也是不能分割的。比如说《生气通天论》、《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等篇章,都是强调人与天的不可分割性,整体性。
四、《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是可以感知、感受的,可以给它定性的。但是人的生命不是通过现在试验室里面试验分析的,不是可以用数学描述的,不是定量的。这可以称为直观性或模糊性。
五、《黄帝内经》认为人是生动的、鲜活的,不是冰冷的。也就是说,它不太重视尸体解剖。《黄帝内经》以前是讲解剖的,雷公学派就强调解剖。如在《灵枢.经水篇》就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后来《黄帝内经》却不讲解剖了,这是一个转变。这一点可称为动态性。
所以《黄帝内经》所建构的这门中医科学,是一种具有人文科学色彩的医学体系。人文科学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它具有主体性、独特性、个体性。《黄帝内经》以先秦人文哲学为基础,不仅将先秦人文哲学作为建构医学体系的指导,同时还把哲学的概念范畴直接运用于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