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蠊

《本草纲目》虫部
《本草纲目》虫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费廉。《本经》中品)

  【释名】石姜(《唐本》)、卢(音肥)、目》)、香娘子。

  弘景曰︰此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真,南人啖之,故名。

  恭曰︰此虫辛臭,汉中人食之,名石姜。亦名卢,一名负盘。南人谓之滑虫。

  时珍曰︰蜚蠊、行夜、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为香娘子也。

  【集解】《别录》曰︰生晋阳川泽,及人家屋间。形似蚕蛾,腹下赤。二月、八月及立秋采

  弘景曰︰形似虫,而轻小能飞。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

  保升曰︰金州、房州等处有之。多在林树间,百十为聚。山人啖之,谓之石姜。郭璞注

  《尔

  藏器曰︰状如蝗,蜀人食之。《左传》“蜚不为灾”者,即此。

  时珍曰︰今人家壁间、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千百。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喜灯火之。

  【气味】咸,寒,有毒。

  恭曰︰辛辣而臭。

  【主治】瘀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本经》)。通利血脉(《别录》)。

  食之下气(苏恭)。

  【发明】时珍曰︰徐之才《药对》云︰立夏之日,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主腹中七节,保神守中。则西南夷食之亦有谓也。又《吴普本草》载神农云︰主妇人症坚寒热,尤为有

  虫部相关行夜 地鳖(土鳖,蚵虫) 鼠妇 衣鱼 萤火 蝼蛄 天牛 蜣螂 蝉花 蝉蜕 蚱蝉 茶蛀虫 皂荚蠹虫 青蒿蠹虫 苍耳蠹虫 芦蠹虫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