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卢
(《日华》)
【释名】瓠瓜(《说文》)、匏瓜(《论语》)。
时珍曰︰壶,酒器也。卢,饮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作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也。其圆者曰匏,亦曰瓢,因其可以浮水如泡、如漂也。
凡属皆得称瓜,故曰瓠瓜、匏瓜。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故孙《唐韵》云︰瓠音壶,又音护。瓠,瓢也。陶隐居《本草》作瓠,云是瓠类也。许慎《说文》云︰瓠,匏也。又云︰瓢,瓠也。匏,大腹瓠也。陆玑《诗疏》云︰壶,瓠也。又云︰匏,瓠也。《庄子》云︰有五石之瓠。诸书所言,其字皆当与壶同音。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音护),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各分名色,迥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形状虽各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故兹不复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芦,今之药壶卢是也。
郭义恭《广志》谓之约腹壶,以其腹有约束也。亦有大、小二种也。
【集解】弘景曰︰瓠与冬瓜气类同辈。又有瓠,亦是瓠类。小者名瓢,食之乃胜瓠。
此等皆利水道,所以在夏月食之,大约不及冬瓜也。
恭曰︰瓠与瓠、冬瓜全非类例。三物苗、叶相似,而实形则异。瓠形似越瓜,长尺余,头尾相似,夏中便熟,秋末便枯。瓠形状大小非一,夏末始实,秋中方熟,取其为器,经霜乃堪。瓠与甜瓠体性相类,啖之俱胜冬瓜,陶言不及,乃是未悉。此等原种各别也。
时珍曰︰长瓠、悬瓠、壶卢、匏瓜、蒲卢,名状不一,其实一类各色也。处处有之,但有迟早之殊。陶氏言瓠与冬瓜气类同辈,苏氏言瓠与瓠全非类例,皆未可凭。数种并以正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缘。其叶似冬瓜叶而稍团,有柔毛,嫩时可食。故《诗》云︰幡幡瓠叶,采之烹之。五、六月开白花,结实白色,大小长短,各有种色。瓤中之子,齿列而长,谓之瓠犀。窃谓壶匏之属,既可烹晒,又可为器。大者可为瓮盎,小者可为瓢樽,为舟可以浮水,为笙可以奏乐,肤瓤可以养豕,犀瓣可以浇烛,其利溥矣。
菜部相关:壶瓠 苦茄 茄子 茄 竹笋 草石蚕 山丹 百合 甘薯 零余子 薯蓣 土芋 芋(蹲鸱,土芝) 醍醐菜 秦荻藜 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