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本草纲目》石部
《本草纲目》石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本经》中品)

  【释名】黄金石(《本经》)、石黄(《唐本》)、熏黄。

  普曰︰雄黄生山之阳,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

  恭曰︰出石门者,名石黄,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金石,石门者为劣尔。恶者,名熏黄,只用熏疮疥,故名之。

  藏器曰︰今人敲取石黄中精明者,为雄黄;外黑者,为熏黄。雄黄烧之不臭,熏黄烧之则臭,以此分别。

  权曰︰雄黄,金之苗也。故南方近金坑冶处时有之,但不及西来者真好尔。

  宗奭曰︰非金苗也。有金窟处无雄黄。时珍曰︰雄黄入点化黄金用,故名黄金石,非金苗也。

  【集解】《别录》曰︰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弘景曰︰武都,氐羌也,是为仇池。宕昌亦有之,小劣。敦煌在凉州西数千里,近来纷扰,皆用石门、始兴石黄之好者耳。凉州黄,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其黯黑及虚软者,不好也。恭曰︰宕昌、武都者为佳,块方数寸,明澈如鸡冠,或以为枕,服之辟恶。其青黑坚者,不入药用。贞观年中,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数尺者,但重脆不可全致之耳。

  禹锡曰︰《水经注》云︰黄水出零陵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采得之,故溪水取名焉。又《抱朴子》云︰雄黄当得武都山中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其但纯黄似雌黄色无光者,不任作仙药,可合理病药耳。

  颂曰︰今阶州即古武都山中有之。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其色如鸡冠者真。有青黑色而坚者名熏黄;有形色似真而气臭者,名臭黄,并不入服食,只可疗疮疥。其臭,以醋洗之便去,足以乱真,尤宜辨。又阶州接西戎界,出一种水窟雄黄,生于山岩中有水流处。其石名青烟石、白鲜石。雄黄出其中,其块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窍,其色深红而微紫,体极轻虚而功用更胜,丹灶家尤贵重之。

  时珍曰︰武都水窟雄黄,北人以充丹砂,但研细色带黄耳。《丹房镜源》云︰雄黄千年化为黄金。武都者上,西番次之。铁色者上,鸡冠次之。以沉水银脚铁末上拭了,旋有黄衣生者为真。一云︰验之可以虫死者为真,细嚼口中含汤不臭辣者次之。

  曰︰凡使,勿用臭黄(气臭),黑鸡黄(色如乌鸡头),夹腻黄(一重黄,一重石),并不堪用。真雄黄,似鹧鸪鸟肝色者,为上。

  【修治】曰︰每雄黄三两,以甘草、紫背天葵、地胆、碧棱花各五两,细锉,东流水入坩锅中,煮三伏时,漉出,捣如粉,水飞澄去黑者,晒干再研用。其内有劫铁石,又号赴矢黄,能劫于铁,并不入药用。

  思邈曰︰凡服食用武都雄黄,须油煎九日九夜,乃可入药;不尔有毒,慎勿生用。

  时珍曰︰一法︰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

  《抱朴子》曰︰饵法︰或以蒸煮,或以硝石化为水,或以猪脂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白如冰。服之令人长生,除百病,杀三虫。伏火者,可点铜成金,变银成金。

  【气味】苦,平、寒,有毒。

  《别录》曰︰甘,大温。

  权曰︰辛,有大毒。大明曰︰微毒。

  土宿真君曰︰南星、地黄、莴苣、五加皮、紫河车、地榆、五叶藤、黄芩、白芷、当归、地锦、鹅肠草、鸡肠草、苦参、鹅不食草、圆桑、脂,皆可制雄黄。

  【主治】寒热,鼠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本经》)。疗疥虫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饵服之者,皆飞入脑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别录》)。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虫兽伤(大明)。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好古)。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时珍)。

  【发明】权曰︰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抱朴子》曰︰带雄黄入山林,即不畏蛇。若蛇中人,以少许敷之,登时愈。吴楚之地,暑湿郁蒸,多毒虫及射工、沙虱之类,但以雄黄、大蒜等分,合捣一丸佩之。或已中者,涂之亦良。

  宗奭曰︰焚之,蛇皆远去。治蛇咬方,见五灵脂下。《唐书》云︰甄立言究习方书,为太常丞。有尼年六十余,患心腹鼓胀,身体羸瘦,已二年。立言诊之,曰︰腹内有虫,当是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须臾吐出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犹有发气,乃愈。又《明皇杂录》云︰有黄门奉使交广回。太医周顾曰︰此人腹中有蛟龙。上惊问黄门有疾否?曰︰臣驰马大庾岭,热困且渴,遂饮涧水,觉腹中坚痞如石。周遂以硝石、雄黄煮服之。立吐一物,长数寸,大如指,视之鳞甲皆具。此皆杀蛊毒之验也。

  颂曰︰雄黄治疮疡尚矣。《周礼》︰疡医,疗疡,以五毒攻之。郑康成注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置石胆、丹砂、雄黄、石、磁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鸡羽扫取以注疮,恶肉破骨则尽出也。《杨亿笔记》载︰杨少时,有疡生于颊,连齿辅车,外肿若覆瓯,内溃出脓血,痛楚难忍,百疗弥年不瘥。人令依郑法烧药注之,少顷,朽骨连牙溃出,遂愈,信古方攻病之速也。黄音武,即今有盖瓦合也。

  时珍曰︰五毒药,《范汪东阳方》变为飞黄散,治缓疽恶疮,蚀恶肉。其法取瓦盆一个,安雌黄于中,丹砂居南,磁石居北,曾青居东,白石英居西,石居上,石膏次之,钟乳居下,雄黄覆之,云母布于下,各二两末。以一盆盖之,羊毛泥固济,作三隅灶,以陈苇烧一日,取其飞黄用之。夫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按洪迈《夷坚志》云︰虞雍公允文感暑痢,连月不瘥。忽梦至一处,见一人如仙官,延之坐。壁间有药方,其辞云︰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别作治疗,医家大错。公依方,用雄黄水飞九度,竹筒盛,蒸七次,研末,蒸饼和丸梧子大。每甘草汤下七丸,日三服,果愈。《太平广记》载成都刘无名服雄黄长生之说,方士言尔,不可信。

  【附方】旧十四,新三十八。猝中邪魔︰雄黄末,吹鼻中。(《集验方》)

  鬼击成病,血漏腹中,烦满欲绝︰雄黄粉酒服一刀圭,日三服,化血为水也。(孙真人

  《千金方》)

  辟禳魇魔︰以雄黄带头上,或以枣许系左腋下,终身不魇。(张文仲方)

  家有邪气︰用真雄黄三钱,水一碗,以东南桃枝咒洒满屋,则绝迹。勿令妇女见知。(《集简方》)

  女人病邪,女人与邪物交通,独言独笑,悲思恍惚者。雄黄一两,松脂二两,溶化,以虎爪搅之,丸如弹子。夜烧于笼中,令女坐其上,以被蒙之,露头在外,不过三剂自断。仍以雄黄、人参、防风、五味子等分为末,每旦井水服方寸匕,取愈。(《肘后方》)

  小丹服法︰雄黄、柏子仁各二斤,松脂(炼过)十斤。合捣为丸。每旦北向服五丸。百日后,拘魂制魄,与神人交见。(《太上玄变经》)

  转女为男,妇人觉有妊。以雄黄一两,绛囊盛之,养胎转女成男,取阳精之全于地产也。(《千金方》)

  小儿诸痫︰雄黄、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猪心血入齑水调下。(《直指方》)

  骨蒸发热︰雄黄末一两,入小便一升,研如粉。乃取黄理石一枚(方圆一尺者),炭火烧之三食顷,浓淋汁于石上。置薄毡于上,患人脱衣坐之,衣被围住,勿令泄气,三、五度瘥。(《外台秘要》)

  伤寒咳逆,服药无效︰雄黄二钱。酒一盏,煎七分,乘热嗅其气,即止。(《活人》书)伤寒狐惑,虫蚀下部,痛痒不止︰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其下部。(《圣惠方》)

  偏头风病︰至灵散︰用雄黄、细辛等分。为末。每以一字吹鼻,左痛吹右,右痛吹左。(《博济方》)

  五尸注病,发则痛变无常,昏恍沉重,缠结脏腑,上冲心胁,即身中尸鬼接引为害也。雄黄、大蒜各一两,杵丸弹子大。每热酒服一丸。(《肘后方》)

  腹胁痞块︰雄黄一两,白矾一两,为末,面糊调膏摊贴,即见功效。未效,再贴,待大便数百斤之状乃愈,秘方也。(《集玄方》)

  胁下癖及伤饮食︰煮黄丸︰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入白面二两,滴水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浆水煮三十沸,入冷浆水沉冷吞下,以利为度,如神。(《保命集》)

  饮酒成癖︰酒症丸︰治饮酒过度,头旋恶心呕吐,及酒积停于胃间,遇饮即吐,久而成癖。雄黄(皂角子大)六个,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梢十五个。同研,入白面五两半,滴水丸豌豆大,将干,入麸内炒香。将一粒放水试之,浮则取起收之。每服二丸,温酒下。(《和剂局方》)

  发症饮油,有饮油五升以来方快者,不尔则病,此是发入于胃,气血裹之,化为虫也。雄黄半两为末,水调服之,虫自出。(夏子益《奇疾方》)

  症瘕积聚,去三尸,益气延年却老。雄黄二两为末,水飞九度,入新竹筒内,以蒸饼一块塞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两,和丸绿豆大。每服七丸,酒下,日三服。(《千金方》)

  小腹痛满,不得小便︰雄黄末,蜜丸,塞阴孔中。(《伤寒类要》)

  阴肿如斗,痛不可忍︰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水五升,煮二升,浸之。(《肘后方》)

  中饮食毒︰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下。(邓笔峰方)

  虫毒蛊毒︰雄黄、生矾等分。端午日研化,蜡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念药王菩萨七遍,熟水下。(苏东坡《良方》)

  结阴便血︰雄黄不拘多少,入枣内,线系定,煎汤。用铅一两化汁,倾入汤内同煮,自早至晚,不住添沸汤,取出为末,共枣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黑铅汤空心下,只三服止。(《普济方》)

  暑毒泄痢︰方见发明下。中风舌强︰正舌散︰用雄黄、荆芥穗等分。为末。豆淋酒服二钱。(《卫生宝鉴》)

  破伤中风︰雄黄、白芷等分。为末。酒煎灌之,即苏。(邵真人《经验方》)

  疯狗咬伤︰雄黄五钱,麝香二钱。为末。酒下,作二服。(《救急良方》)

  百虫入耳︰雄黄烧捻熏之,自出。(《十便良方》)

  马汗入疮︰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以油调半钱,敷之,良。(《经验方》)

  蜘蛛伤人︰雄黄末,敷之。(《朝野佥载》)

  金疮内漏︰雄黄末豆大,纳之。仍以小便服五钱,血皆化为水。(《肘后方》)

  杖疮肿痛︰雄黄二分,密陀僧一分。研末。水调敷之,极妙。(《救急方》)

  中药箭毒︰雄黄末敷之,沸汁出愈。(《外台秘要》)

  解藜芦毒︰水服雄黄末一钱。(《外台》)

  小儿痘疔︰雄黄一钱,紫草三钱。为末。胭脂汁调,先以银簪挑破,搽之,极妙。(《痘疹证治》)

  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和,敷之。(《圣济录》)

  眉毛脱落︰雄黄末一两。醋和涂之。(《圣济录》)

  筋肉化虫,有虫如蟹走于皮下,作声如小儿啼,为筋肉之化。雄黄、雷丸各一两,为末。掺猪肉上炙熟,吃尽自安。(夏氏《奇疾方》)

  风痒如虫︰成炼雄黄、松脂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饮下十丸,日三服,百日愈。忌酒肉盐豉。(《千金方》)

  疔疮恶毒︰《千金方》︰刺四边及中心,以雄黄末敷之,神验。《积德堂方》︰用雄黄、蟾酥各五分。为末,葱、蜜捣丸小米大。以针刺破疮顶,插入,甚妙。

  广东恶疮︰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二、三日即愈。百发百中,天下第一方,出武定侯府内。(《积德堂方》)

  蛇缠恶疮︰雄黄末,醋调敷之。(《普济方》)

  缠喉风痹︰雄黄,磨新汲水一盏服,取吐、下愈。(《续十全方》)

  风热头痛︰用雄黄、干姜各等分。为末。鼻,左痛右,右痛左。

  牙齿虫痛︰雄黄末,和枣肉丸,塞孔中。(《类要》)

  走马牙疳,臭烂出血︰雄黄(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铁线串,于灯上烧化为末。每以少许掺之,去涎,以愈为度。(《全幼心鉴》)

  小儿牙疳︰雄黄一钱,铜绿二钱。为末贴之。(陈氏《小儿方》)

  疳虫蚀齿︰雄黄、葶苈等分。研末。腊猪胆和,以槐枝点之。(《金匮方》)

  耳出臭脓︰雄黄、雌黄、硫黄等分。为末,吹之。(《圣济方》)

  疮日久︰雄黄二钱,陈艾五钱。青布卷作大捻,烧烟熏之,热水流出,数次愈。(笔峰《杂兴》)

  鼻准赤色︰雄黄、硫黄五钱,水粉二钱,用头生乳汁调敷,不过三、五次愈。(《摄生妙用方》)

  熏黄

  【主治】恶疮疥癣,杀虫虱,和诸药熏嗽(藏器)。

  【附方】新五。小便不通︰熏黄末豆许,纳孔中,良。(崔氏方)

  卅年呷嗽︰熏黄、木香、莨菪子等分。为末。羊脂涂青纸上,以末铺之,竹筒烧烟,吸之。(崔氏方)

  咳嗽熏法︰熏黄一两。以蜡纸调卷作筒十枚,烧烟吸咽,取吐止。一日一熏,惟食白粥,七日后以羊肉羹补之。(《千金方》)

  水肿上气,咳嗽腹胀︰熏黄一两,款冬花二分,熟艾一分。以蜡纸铺艾,洒二末于上,苇管卷成筒,烧烟吸咽三十口则瘥。三日尽一剂,百日断盐、醋。(《外台秘要》)

  手足甲疽︰熏黄、蛇皮等分为末。以泔洗净,割去甲,入肉处敷之,一顷痛定,神效。(《近效方》)

  石部相关雌黄 灵砂 银朱 粉霜 水银粉 水银 丹砂 菩萨石 紫石英 五色石英 白石英 云母 琉璃 水精 玻璃 宝石

《石部·本草纲目》石部  玉屑 白玉髓 青玉 珊瑚 马脑(玛瑙,文石,摩罗迦隶) 宝石 玻璃 水精 琉璃 云母 白石英 五色石英 紫石英 菩萨石 丹砂 水银 水银粉 粉霜 银朱 灵砂 雄黄 雌黄 石膏 理石 长石 方解石 滑石 不灰木 五色石脂 青石脂 黄石脂 白石脂 赤石脂 桃花石 炉甘石 井泉石 无名异 蜜栗子 石钟乳 孔公  土殷 石脑 石髓 石脑油 石炭 锻石 石面 浮石 石芝 阳起石 磁石 玄石 代赭石 禹余粮 太一余粮 石中黄子 空青 曾青 绿青 扁青 白青 石胆 太白石(白石) 特生石 握雪石 砒石 土黄 金星石 婆娑石 礞石 花乳石 白羊石 金牙石 金刚石 砭石 越砥 姜石 麦饭石 水中白石 河砂 杓上砂 石燕 石蟹 石蛇 石蚕 石鳖 蛇黄 霹雳砧 雷墨 食盐 大盐 戎盐 胡盐 光明盐 卤碱 凝水石 玄精石 绿盐 盐药 朴硝 马牙硝 玄明粉 硝石 生硝  硼砂 石硫黄 石硫赤 石硫青 矾石 绿矾 黄矾 汤瓶内碱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