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本草纲目》石部
《本草纲目》石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本经》上品)

  【释名】画石(《衍义》)、液石(《别录》)、石(音辽)、脱石(音夺)、冷石(弘景)、番石(《别录》)、共石。

  宗奭曰︰滑石,今谓之画石,因其软滑可写画也。

  时珍曰︰滑石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表画家用刷纸代粉,最白腻。,乃脂膏也,因以名县。脱乃肉无骨也。此物最滑腻,无硬者为良,故有诸名。

  【集解】《别录》曰︰滑石生赭阳山谷,及泰山之阴,或掖北白山,或卷山,采无时。

  弘景曰︰滑石色正白,《仙经》用之为泥。今出湘州、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赭阳属南阳,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荥阳。又有冷石,小青黄,并冷利,能熨油污衣物。恭曰︰此石所在皆有。岭南始安出者,白如凝脂,极软滑。出掖县者,理粗质青有黑点;惟可为器,不可入药。齐州南山神通寺南谷亦大有,色青白不佳,而滑腻则胜。

  藏器曰︰始安、掖县所出二石,形质既异,所用又殊。始安者软滑而白,宜入药;东莱者,硬涩而青,乃作器石也。

  曰︰凡使有多般︰其白滑石如方解石,色似冰白,画石上有白腻纹者,真也。乌滑石似,画石上有青白腻纹,入用亦妙。绿滑石性寒有毒,不入药用。黄滑石似金颗颗圆,画石上有青黑色者,勿用,杀人。冷滑石青苍色,画石上作白腻纹,亦勿用之。

  颂曰︰今道、永、莱、濠州皆有之。凡二种。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南越志》云︰城县出石,即滑石也。土人以为烧器,烹鱼食,是也。莱、濠州出者理粗质青,有黑点,亦谓之斑石。二种皆可作器,甚精好。初出软柔,彼人就穴中制作,用力殊少也。本草所载土地皆是北方,而今医家所用白色者,自南方来。或云沂州所出甚白佳,与本草所云泰山之阴相合,而彼土不取为药。今濠州所供青滑石,云性寒无毒,主心气涩滞,与《本经》大同小异。

  又《张勃吴录地理志》及《大康地记》云︰郁林州布山县马湖马岭山皆有虺,甚毒杀人,有冷石可以解之。石色赤黑,味苦,屑之著疮中,并以切齿立苏,一名切齿石。今人多用冷石作粉,治痱疮,或云即滑石也,但味之甘苦不同尔。

  时珍曰︰滑石,广之桂林各邑及瑶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种,功皆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今人亦以刻图书,不甚坚牢。滑石之根,为不灰木。滑石中有光明黄子,为石脑芝。

  【修治】曰︰凡用白滑石,先以刀刮净研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去牡丹皮,取滑石,以东流水淘过,晒干用。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大寒。

  之才曰︰石苇为之使,恶曾青,制雄黄。

  【主治】身热泄,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本经》)。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别录》)。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为要药(震亨)。疗黄胆水肿香港脚,吐血衄血,金疮血出,诸疮肿毒(时珍)。

  【发明】颂曰︰古方治淋沥,多单使滑石。又与石苇同捣末,饮服刀圭,更快。又主石淋,发烦闷,取十二分研粉,分作两服,水调下。烦热定,即停后服。

  权曰︰滑石疗五淋,主产难,服其末。又末与丹参、蜜、猪脂为膏,入其月即空心酒下弹丸大,临产倍服,令胎滑易生,除烦热心躁。

  元素曰︰滑石气温味甘,治前阴窍涩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气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与诸淡渗药同。

  好古曰︰入足太阳经。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阿胶,同为滑剂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滓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故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者,不宜用。

  时珍曰︰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附方】旧六,新一十三。

  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解中暑伤寒疫疠,饥饱劳损,忧愁思虑,惊恐悲怒,传染并汗后遗热劳复诸疾。兼解两感伤寒,百药酒食邪热毒。治五劳七伤,一切虚损,内伤阴痿,惊悸健忘,痫螈烦满,短气痰嗽,肌肉疼痛,腹胀闷痛,淋涩痛,服石石淋。疗身热呕吐泄泻,肠下痢赤白。除烦热,胸中积聚,寒热。止渴,消畜水。

  妇人产后损液,血虚阴虚热甚,催生下乳。治吹乳乳痈,牙疮齿疳。此药大养脾肾之气,通九窍六腑,去留结,益精气,壮筋骨,和气,通经脉,消水谷,保真元,明耳目,安魂定魄,强志轻身,驻颜益寿,耐劳役饥渴,乃神验之仙药也。白滑石(水飞过)六两,粉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实热,用新汲水下;解利用葱豉汤下;通乳,用猪肉面汤调下;催生,用香油浆下。凡难产或死胎不下,皆由风热燥涩,结滞紧敛,不能舒缓故也。此药力至,则结滞顿开而瘥矣。(刘河间《伤寒直格》)

  膈上烦热多渴,利九窍。滑石二两(捣)。水三大盏,煎二盏,去滓,入粳米煮粥食。(《圣惠》)

  女劳黄胆,日晡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黑。滑石、石膏等分。研末。大麦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大利愈。腹满者,难治。(《千金方》)

  伤寒衄血︰滑石末,饭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立止。汤晦叔云︰鼻衄,乃当汗不汗所致。其血紫黑时,不以多少,不可止之。且服温和药,调其营卫;待血鲜时,急服此药止之也。(《本事方》)

  乳石发动,烦热烦渴︰滑石粉半两,水一盏,绞白汁,顿服。(《圣惠方》)

  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末二钱匕,温水服,仍以细面半盏押定。(寇氏《衍义》)

  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烦闷兼痛。滑石粉一两,水调服。(《广利方》)

  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之四畔,方四寸,干即易之。冬月水和。(杨氏《产乳》)

  妇人转脬,因过忍小便而致。滑石末,葱汤服二钱。(《圣惠方》)

  妊娠子淋,不得小便︰滑石末水和,泥脐下二寸。(《外台秘要》)

  伏暑水泄︰白龙丸︰滑石(火过)一两,硫黄四钱。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用淡姜汤随大小服。(《普济方》)

  伏暑吐泄,或吐,或泄,或疟,小便赤,烦渴。玉液散︰用桂府滑石(烧)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为末,米汤服二钱。(《普济方》)

  霍乱及疟︰方同上。

  痘疮狂乱,循衣摸床,大热引饮。用益元散,加朱砂二钱,冰片三分,麝香一分。每灯草汤下,二、三服。(王氏《痘疹方》)

  风毒热疮,遍身出黄水。桂府滑石末敷之,次日愈。先以虎杖、豌豆、甘草等分。煎汤洗后,乃搽。(《普济方》)

  阴下湿汗︰滑石一两,石膏()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集简方》)

  脚指缝烂︰方同上。

  杖疮肿痛︰滑石、赤石脂、大黄等分,为末。茶汤洗净,贴。(赵氏《经验方》)

  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乃因中热,毒瓦斯结于下焦。用滑石、白矾各一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冷,不住饮之。(夏子益《奇疾方》)

  石部相关不灰木 方解石 长石 理石 石膏 雌黄 雄黄 灵砂 银朱 粉霜 水银粉 水银 丹砂 菩萨石 紫石英 五色石英

《石部·本草纲目》石部  玉屑 白玉髓 青玉 珊瑚 马脑(玛瑙,文石,摩罗迦隶) 宝石 玻璃 水精 琉璃 云母 白石英 五色石英 紫石英 菩萨石 丹砂 水银 水银粉 粉霜 银朱 灵砂 雄黄 雌黄 石膏 理石 长石 方解石 滑石 不灰木 五色石脂 青石脂 黄石脂 白石脂 赤石脂 桃花石 炉甘石 井泉石 无名异 蜜栗子 石钟乳 孔公  土殷 石脑 石髓 石脑油 石炭 锻石 石面 浮石 石芝 阳起石 磁石 玄石 代赭石 禹余粮 太一余粮 石中黄子 空青 曾青 绿青 扁青 白青 石胆 太白石(白石) 特生石 握雪石 砒石 土黄 金星石 婆娑石 礞石 花乳石 白羊石 金牙石 金刚石 砭石 越砥 姜石 麦饭石 水中白石 河砂 杓上砂 石燕 石蟹 石蛇 石蚕 石鳖 蛇黄 霹雳砧 雷墨 食盐 大盐 戎盐 胡盐 光明盐 卤碱 凝水石 玄精石 绿盐 盐药 朴硝 马牙硝 玄明粉 硝石 生硝  硼砂 石硫黄 石硫赤 石硫青 矾石 绿矾 黄矾 汤瓶内碱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