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安帝纪》原文-出自《后汉书》

  《孝安帝纪》
  1、孝安帝纪:恭宗孝安皇帝讳祜,肃宗孙也。父清河孝王庆,母左姬。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笫之闲。年十岁,好学史书,和帝称之,数见禁中。

  2、孝安帝纪:延平元年,庆始就国,邓太后特诏留帝清河邸。

  3、孝安帝纪:八月,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群臣陪位,引拜帝为长安侯。皇太后诏曰:“先帝圣德淑茂,早弃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庙之重,思继嗣之统,唯长安侯祜质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诗、论,笃学乐古,仁惠爱下。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亲德系后,莫宜于祜。礼‘昆弟之子犹己子’;春秋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其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礼仪奏。”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长安侯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孙,谦恭慈顺,在孺而勤,宜奉郊庙,承统大业。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审君汉国,允执其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之哉!”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年十三。太后犹临朝。

  4、孝安帝纪:九月庚子,谒高庙。辛丑,谒光武庙。

  5、孝安帝纪:六州大水。己未,遣谒者分行虚实,举灾害,赈乏绝。

  6、孝安帝纪:丙寅,葬孝殇皇帝于康陵。

  7、孝安帝纪:乙亥,陨石于陈留。

  8、孝安帝纪:西域诸国叛,攻都护任尚,遣副校尉梁慬救尚,击破之。

  9、孝安帝纪: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诏以宿麦不下,赈赐贫人。

  10、孝安帝纪:十二月甲子,清河王薨,使司空持节吊祭,车骑将军邓骘护丧事。

  11、孝安帝纪: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

  12、孝安帝纪:永初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赦天下。

  13、孝安帝纪:蜀郡徼外羌内属。

  14、孝安帝纪:戊寅,分犍为南部为属国都尉。

  15、孝安帝纪:禀司隶、兖、豫、徐、冀、并州贫民。

  16、孝安帝纪:二月丙午,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

  17、孝安帝纪:丁卯,分清河国封帝弟常保为广川王。

  18、孝安帝纪:庚午,司徒梁鲔薨。

  19、孝安帝纪:三月癸酉,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众官、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20、孝安帝纪:己卯,永昌徼外僬侥种夷贡献内属。

  21、孝安帝纪:甲申,葬清河孝王,赠龙旗、虎贲。

  22、孝安帝纪:夏五月甲戌,长乐卫尉鲁恭为司徒。

  23、孝安帝纪:丁丑,诏封北海王睦孙寿光侯普为北海王。

  24、孝安帝纪:九真徼外夜郎蛮夷举土内属。

  25、孝安帝纪:六月戊申,爵皇太后母阴氏为新野君。

  26、孝安帝纪:丁巳,河东地陷。

  27、孝安帝纪:壬戌,罢西域都护。

  28、孝安帝纪:先零种羌叛,断陇道,大为寇掠,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讨之。丁卯,赦除诸羌相连结谋叛逆者罪。

  29、孝安帝纪:秋九月庚午,诏三公明申旧令,禁奢侈,无作浮巧之物,殚财厚葬。

  30、孝安帝纪:是日,太尉徐防免。辛未,司空尹勤免。

  31、孝安帝纪:癸酉,调扬州五郡租米,赡给东郡、济阴、陈留、梁国、下邳、山阳。

  32、孝安帝纪:丁丑,诏曰:“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自非父母丧无故辄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

  33、孝安帝纪:壬午,诏太仆、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厩马非乘舆常所御者,皆减半食;诸所造作,非供宗庙园陵之用,皆且止。

  34、孝安帝纪:丙戌,诏死罪以下及亡命赎,各有差。

  35、孝安帝纪:庚寅,太傅张禹为太尉,太常周章为司空。

  36、孝安帝纪:冬十月,倭国遣使奉献。

  37、孝安帝纪:辛酉,新城山泉水大出。

  38、孝安帝纪:十一月丁亥,司空周章密谋废立,策免,自杀。

  39、孝安帝纪:戊子,敕司隶校尉、冀并二州刺史:“民讹言相惊,弃捐旧居,老弱相携,穷困道路。其各敕所部长吏,躬亲晓喻。若欲归本郡,在所为封长檄;不欲,勿强。”

  40、孝安帝纪:十二月乙卯,颍川太守张敏为司空。

  41、孝安帝纪:是岁,郡国十八地震;四十一雨水,或山水暴至;二十八大风,雨雹。

  42、孝安帝纪:二年春正月,禀河南、下邳、东莱、河内贫民。

  43、孝安帝纪:车骑大将军邓骘为种羌所败于冀西。

  44、孝安帝纪:二月乙丑,遣光禄大夫樊准、吕仓分行冀兖二州,禀贷流民。

  45、孝安帝纪:夏四月甲寅,汉阳城中火,烧杀三千五百七十人。

  46、孝安帝纪:五月,旱。丙寅,皇太后幸洛阳寺及若卢狱,录囚徒,赐河南尹、廷尉、卿及官属以下各有差,即日降雨。

  47、孝安帝纪:六月,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

  48、孝安帝纪:秋七月戊辰,诏曰:“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朕以不德,遵奉大业,而阴阳差越,变异并见,万民饥流,羌貊叛戾。夙夜克己,忧心京京。闲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而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其百僚及郡国吏人,有道术明习灾异阴阳之度琁机之数者,各使指变以闻。二千石长吏明以诏书,博衍幽隐,朕将亲览,待以不次,冀获嘉谋,以承天诫。”

  49、孝安帝纪:闰月辛丑,广川王常保薨,无子,国除。

  50、孝安帝纪:癸未,蜀郡徼外羌举土内属。

  51、孝安帝纪:九月庚子,诏王主官属墨绶下至郎、谒者,其经明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府通调,令得外补。

  52、孝安帝纪:冬十月庚寅,禀济阴、山阳、玄菟贫民。

  53、孝安帝纪:征西校尉任尚与先零羌战于平襄,尚军败绩。

  54、孝安帝纪:十一月辛酉,拜邓骘为大将军,徵还京师,留任尚屯陇右。先零羌滇零称天子于北地,遂寇三辅,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

  55、孝安帝纪:十二月辛卯,禀东郡、钜鹿、广阳、安定、定襄、沛国贫民。

  56、孝安帝纪:广汉塞外参狼羌降,分广汉北部为属国都尉。

  57、孝安帝纪:是岁,郡国十二地震。

  58、孝安帝纪:三年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赐王、主、贵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男子为父后,及三老、孝悌、力田爵,人二级,流民欲占者人一级。

  59、孝安帝纪:遣骑都尉任仁讨先零羌,不利,羌遂破没临洮。

  60、孝安帝纪:高句骊遣使贡献。

  61、孝安帝纪: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壬辰,公卿诣阙谢。诏曰:“朕以幼冲,奉承鸿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永怀悼叹,若坠渊水。咎在朕躬,非群司之责,而过自贬引,重朝廷之不德。其务思变复,以助不逮。”癸巳,诏以鸿池假与贫民。

  62、孝安帝纪:壬寅,司徒鲁恭免。夏四月丙寅,大鸿胪九江夏勤为司徒。

  63、孝安帝纪: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

  64、孝安帝纪:己巳,诏上林、广成苑可垦辟者,赋与贫民。

  65、孝安帝纪:甲申,清河王虎威薨。五月丙申,封乐安王宠子延平为清河王。

  66、孝安帝纪:丁酉,沛王正薨。

  67、孝安帝纪:癸丑,京师大风,

  68、孝安帝纪:六月,乌桓寇代郡、上谷、涿郡。

  69、孝安帝纪:秋七月,海贼张伯路等寇略缘海九郡,遣侍御史庞雄督州郡兵讨破之。

  70、孝安帝纪:庚子,诏长吏案行在所,皆令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其贫者给种饷。

  71、孝安帝纪:九月,雁门乌桓及鲜卑叛,败五原郡兵于高渠谷。

  72、孝安帝纪:冬十月,南单于叛,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十一月,遣行车骑将军何熙讨之。

  73、孝安帝纪:十二月辛酉,郡国九地震。乙亥,有星孛于天苑。

  74、孝安帝纪:是岁,京师及郡国四十一雨水雹。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

  75、孝安帝纪:四年春正月元日,会,彻乐,不陈充庭车。

  76、孝安帝纪:辛卯,诏以三辅比遭寇乱,人庶流冗,除三年逋租、过更、口算、刍稿;禀上郡贫民各有差。

  77、孝安帝纪:海贼张伯路复与勃海、平原剧贼刘文河、周文光

  78、孝安帝纪:等攻厌次,杀县令,遣御史中丞王宗督青州刺史法雄讨破之。

  79、孝安帝纪:度辽将军梁慬、辽东太守耿夔讨破南单于于属国

  80、孝安帝纪:故城。

  81、孝安帝纪:丙午,诏减百官及州郡县奉各有差。

  82、孝安帝纪:二月丁巳,禀九江贫民。

  83、孝安帝纪:南匈奴寇常山。

  84、孝安帝纪:乙丑,初置长安、雍二营都尉官。

  85、孝安帝纪:乙亥,诏自建初以来,诸祅言它过坐徙边者,各归本郡;其没入官为奴婢者,免为庶人。

  86、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87、孝安帝纪:三月,南单于降。

  88、孝安帝纪:先零羌寇褒中,汉中太守郑勤战殁。徙金城郡都襄武。

  89、孝安帝纪:戊子,杜陵园火。癸巳,郡国九地震,夏四月,六州蝗。丁丑,大赦天下,秋七月乙酉,三郡大水。

  90、孝安帝纪:巳卯,骑都尉任仁下狱死,

  91、孝安帝纪:九月甲申,益州郡地震。

  92、孝安帝纪:冬十月甲戌,新野君阴氏薨,使司空持节护丧事。

  93、孝安帝纪:大将军邓骘罢。

  94、孝安帝纪:五年春正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丙戌,郡国十地震。

  95、孝安帝纪:己丑,太尉张禹免。甲申,光禄勋李修为太尉。

  96、孝安帝纪:二月丁卯,诏省减郡国贡献太官口食。

  97、孝安帝纪:先零羌寇河东,遂至河内。

  98、孝安帝纪:三月,诏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

  99、孝安帝纪:夫馀夷犯塞,杀伤吏人。

  100、孝安帝纪:闰月丁酉,赦凉州河西四郡。

  101、孝安帝纪:戊戌,诏曰:“朕以不德,奉郊庙,承大业,不能兴和降善,为人祈福。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匮乏,疲于徵发。重以蝗虫滋生,害及成麦,秋稼方收,甚可悼也。朕以不明,统理失中,亦未获忠良以毗阙政。传曰:‘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公卿大夫将何以匡救,济斯艰厄,承天诫哉?盖为政之本,莫若得人,褒贤显善,圣制所先。‘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思得忠良正直之臣,以辅不逮。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朕将亲览焉。”

  102、孝安帝纪:六月甲辰,乐成王巡薨。

  103、孝安帝纪:秋七月己巳,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陈任将帅者。

  104、孝安帝纪:九月,汉阳人杜琦、王信叛,与先零诸种羌攻陷上邽城。十二月,汉阳太守赵博遣客刺杀杜琦。

  105、孝安帝纪:是岁,九州蝗,郡国八雨水。

  106、孝安帝纪:六年春正月庚申,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又令益州郡置万岁苑,犍为置汉平苑。

  107、孝安帝纪:三月,十州蝗。

  108、孝安帝纪:夏四月乙丑,司空张敏罢。

  109、孝安帝纪:己卯,太常刘凯为司空。

  110、孝安帝纪:五月,旱。

  111、孝安帝纪:丙寅,诏令中二千石下至黄绶,一切复秩还赎,赐爵各有差。

  112、孝安帝纪:戊辰,皇太后幸雒阳寺,录囚徒,理冤狱。

  113、孝安帝纪:六月壬辰,豫章、员溪、原山崩。

  114、孝安帝纪:辛巳,大赦天下。

  115、孝安帝纪:遣侍御史唐喜讨汉阳贼王信,破斩之。

  116、孝安帝纪:冬十一月辛丑,护乌桓校尉吴祉下狱死。

  117、孝安帝纪:是岁,先零羌滇零死,子零昌复袭伪号。

  118、孝安帝纪:七年春正月庚戌,皇太后率大臣命妇谒宗庙。

  119、孝安帝纪:二月丙午,郡国十八地震。

  120、孝安帝纪:夏四月乙未,平原王胜薨。

  121、孝安帝纪:丙申晦,日有食之。五月庚子,京师大雩。

  122、孝安帝纪:秋,护羌校尉侯霸、骑都尉马贤破先零羌。

  123、孝安帝纪:八月丙寅,京师大风,蝗虫飞过洛阳。诏赐民爵。郡国被蝗伤稼十五以上,勿收今年田租;不满者,以实除之。

  124、孝安帝纪:九月,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又调滨水县谷输敖仓。

  125、孝安帝纪:元初元年春正月甲子,改元元初。赐民爵,人二级,孝悌、力田人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民脱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缮、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贞妇帛,人一匹。

  126、孝安帝纪:二月己卯,日南地坼。三月癸酉,日有食之。

  127、孝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大赦天下。

  128、孝安帝纪:京师及郡国五旱、蝗。

  129、孝安帝纪:诏三公、特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

  130、孝安帝纪:举敦厚质直者,各一人。

  131、孝安帝纪:五月,先零羌寇雍城。

  132、孝安帝纪:六月丁巳,河东地陷。

  133、孝安帝纪:秋七月,蜀郡夷寇蚕陵,杀县令。

  134、孝安帝纪:九月乙丑,太尉李修罢。

  135、孝安帝纪:先零羌寇武都、汉中,绝陇道。

  136、孝安帝纪:辛未,大司农山阳司马苞为太尉。

  137、孝安帝纪:冬十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138、孝安帝纪:先零羌败凉州刺史皮阳于狄道。

  139、孝安帝纪:乙卯,诏除三辅三岁田租、更赋、口算。

  140、孝安帝纪:十一月。是岁,郡国十五地震。

  141、孝安帝纪:二年春正月,诏禀三辅及并、凉六郡流冗贫人。

  142、孝安帝纪:蜀郡青衣道夷奉献内属。

  143、孝安帝纪:修理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渠,以溉民田。

  144、孝安帝纪:二月戊戌,遣中谒者收葬京师客死无家属及棺椁朽败者,皆为设祭;其有家属,尤贫无以葬者,赐钱人五千。

  145、孝安帝纪:辛酉,诏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各修理旧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畴。

  146、孝安帝纪:三月癸亥,京师大风。

  147、孝安帝纪:先零羌寇益州,遣中郎将尹就讨之。

  148、孝安帝纪:夏四月丙午,立贵人阎氏为皇后。

  149、孝安帝纪:五月,京师旱,河南及郡国十九蝗。甲戌,诏曰:“朝廷不明,庶事失中,灾异不息,忧心悼惧。被蝗以来,七年于兹,而州郡隐匿,裁言顷亩。今群飞蔽天,为害广远,所言所见,宁相副邪?三司之职,内外是监,既不奏闻,又无举正。天灾至重,欺罔罪大。今方盛夏,且复假贷,以观厥后。其务消救灾眚,安辑黎元。”

  150、孝安帝纪:六月丙戌,太尉司马苞薨。

  151、孝安帝纪:洛阳新城地裂。

  152、孝安帝纪:秋七月辛巳,太仆太山马英为太尉。

  153、孝安帝纪:八月,辽东鲜卑围无虑县。九月,又攻夫犁营,杀县令。

  154、孝安帝纪:壬午晦,日有食之。

  155、孝安帝纪:冬十月,遣中郎将任尚屯三辅。

  156、孝安帝纪: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勿笞,诣冯翊、扶风屯,妻子自随,占著所在;女子勿输。亡命死罪以下赎,各有差。其吏人聚为盗贼,有悔过者,除其罪。

  157、孝安帝纪:乙未,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京兆虎牙都尉耿溥与先零羌战于丁奚城,光等大败,并没。左冯翊司马钧下狱,自杀。

  158、孝安帝纪:十一月庚申,郡国十地震。

  159、孝安帝纪:十二月,武陵澧中蛮叛,州郡击破之。

  160、孝安帝纪:己酉,司徒夏勤罢。庚戍,司空刘恺为司徒,光禄勋袁敞为司空。

  161、孝安帝纪:三年春正月甲戌,修理太原旧沟渠,溉灌官私田。

  162、孝安帝纪:东平陆上言木连理。

  163、孝安帝纪: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叛,二月,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讨之。

  164、孝安帝纪:郡国十地震。三月辛亥,日有食之。

  165、孝安帝纪:丙辰,赦苍梧、郁林、合浦、南海吏人为贼所迫者。

  166、孝安帝纪:夏四月,京师旱。

  167、孝安帝纪:五月,武陵蛮复叛,州郡讨破之。

  168、孝安帝纪:癸酉,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匈奴击先零羌于灵州,破之。

  169、孝安帝纪:越巂徼外夷举种内属。

  170、孝安帝纪:六月,中郎将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

  171、孝安帝纪:秋七月,武陵蛮复叛,州郡讨平之。

  172、孝安帝纪:缑氏地坼。

  173、孝安帝纪:九月辛巳,赵王宏薨。

  174、孝安帝纪:冬十一月,苍梧、郁林、合浦蛮夷降。

  175、孝安帝纪:丙戌,初听大臣、二千石、刺史行三年丧。

  176、孝安帝纪:癸卯,郡国九地震。

  177、孝安帝纪:十二月丁巳,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北地。

  178、孝安帝纪:四年春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乙卯,大赦天下。壬戌,武库灾。

  179、孝安帝纪:夏四月戊申,司空袁敞薨。

  180、孝安帝纪:己巳,鲜卑寇辽西,辽西郡兵与乌桓击破之。

  181、孝安帝纪:五月丁丑,太常李合为司空。

  182、孝安帝纪:六月戊辰,三郡雨雹。

  183、孝安帝纪:秋七月辛丑,陈王钧薨。

  184、孝安帝纪:京师及郡国十雨水。诏曰:“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获,而连雨未霁,惧必淹伤。夕惕惟忧,思念厥咎。夫霖雨者,人怨之所致。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乡吏因公生奸,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显明其罚。又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方今案比之时,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粥,糠秕相半,长吏怠事,莫有躬亲,甚违诏书养老之意。其务崇仁恕,赈护寡独,称朕意焉。”

  185、孝安帝纪:九月,护羌校尉任尚使客刺杀叛羌零昌。

  186、孝安帝纪:冬十一月己卯,彭城王恭薨。

  187、孝安帝纪:十二月,越巂夷寇遂久,杀县令。

  188、孝安帝纪:甲子,任尚及骑都尉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大破之。虔人羌率众降,陇右平。

  189、孝安帝纪:是岁,郡国十三地震。

  190、孝安帝纪:五年春正月,越巂夷叛。

  191、孝安帝纪:二月壬戌,中山王宪薨。

  192、孝安帝纪:三月,京师及郡国五旱,诏禀遭旱贫人。

  193、孝安帝纪:夏六月,高句骊与秽貊寇玄菟。

  194、孝安帝纪:秋七月,越巂蛮夷及旄牛豪叛,杀长吏。

  195、孝安帝纪:丙子,诏曰:“旧令制度,各有科品,欲令百姓务崇节约。遭永初之际,人离荒厄,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彩。比年虽获丰穰,尚乏储积,而小人无虑,不图久长,嫁娶送终,纷华靡丽,至有走卒奴婢被绮縠,著珠玑。京师尚若斯,何以示四远?设张法禁,恳恻分明,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196、孝安帝纪:八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197、孝安帝纪:鲜卑寇代郡,杀长吏。冬十月,鲜卑寇上谷。

  198、孝安帝纪:十二月丁巳,中郎将任尚有罪,弃市。

  199、孝安帝纪:是岁,郡国十四地震。

  200、孝安帝纪:六年春二月乙巳,京师及郡国四十二地震,或坼裂,水泉涌出。

  201、孝安帝纪:壬子,诏三府选掾属高第,能惠利牧养者各五人,光禄勋与中郎将选孝廉郎宽博有谋,清白行高者五十人,出补令、长、丞、尉。

  202、孝安帝纪:乙卯,诏曰:“夫政,先京师,后诸夏。月令仲春‘养幼小,存诸孤’,季春‘赐贫穷,赈乏绝,省妇使,表贞女’,所以顺阳气,崇生长也。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谷,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

  203、孝安帝纪:三月庚辰,始立六宗,祀于洛城西北。

  204、孝安帝纪:夏四月,会稽大疫,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疾病,赐棺木,除田租、口赋。

  205、孝安帝纪:沛国、勃海大风,雨雹。五月,京师旱。

  206、孝安帝纪:六月丁丑,乐成王宾薨。丙戌,平原王得薨。

  207、孝安帝纪:秋七月,鲜卑寇马城,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单于击破之。

  208、孝安帝纪:九月癸巳,陈王竦薨

  209、孝安帝纪: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既。郡国八地震。

  210、孝安帝纪:是岁,永昌、益州蜀郡夷叛,与越雟夷杀长吏,燔城邑,益州刺史张乔讨破降之。

  211、孝安帝纪:永宁元年春正月甲辰,任城王安薨。三月丁酉,济北王寿薨。

  212、孝安帝纪:车师后王叛,杀部司马。

  213、孝安帝纪:沈氐羌寇张掖。

  214、孝安帝纪:夏四月丙寅,立皇子保为皇太子,改元永宁,大赦天下。赐王、主、三公、列侯下至郎吏、从官金帛;又赐民爵及布粟各有差。

  215、孝安帝纪:己巳,绍封陈王羡子崇为陈王,济北王子苌为乐成王,河闲王子翼为平原王。

  216、孝安帝纪:壬午,琅邪王寿薨。

  217、孝安帝纪:六月,沈氐种羌叛,寇张掖,护羌校尉马贤讨沈氐羌,破之。

  218、孝安帝纪:秋七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219、孝安帝纪:冬十月己巳,司空李合免。癸酉,卫尉庐江陈褒为司空。

  220、孝安帝纪:自三月至是月,京师及郡国三十三大风,雨水。

  221、孝安帝纪:十二月,永昌徼外掸国遣使贡献。

  222、孝安帝纪:戊辰,司徒刘恺罢。

  223、孝安帝纪:辽西鲜卑降。

  224、孝安帝纪:癸酉,太常杨震为司徒。

  225、孝安帝纪:是岁,郡国二十三地震。夫馀王遣子诣阙贡献。烧当羌叛。

  226、孝安帝纪:建光元年春正月,幽州刺史冯焕率二郡太守讨高句骊、秽貊,不克。

  227、孝安帝纪:二月癸亥,大赦天下。赐诸园贵人、王、主、公、卿以下钱布各有差。以公、卿、校尉、尚书子弟一人为郎、舍人。

  228、孝安帝纪:三月癸巳,皇太后邓氏崩。丙午,葬和熹皇后。

  229、孝安帝纪:丁未,乐安王宠薨。

  230、孝安帝纪:戊申,追尊皇考清河孝王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皇后,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

  231、孝安帝纪:夏四月,秽貊复与鲜卑寇辽东,辽东太守蔡讽追击,战殁。

  232、孝安帝纪:丙辰,以广川并清河国。

  233、孝安帝纪:丁巳,尊孝德皇元妃耿氏为甘陵大贵人。

  234、孝安帝纪:甲子,乐成王苌有罪,废为临湖侯。

  235、孝安帝纪:己巳,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赐鳏、寡、孤、独、贫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

  236、孝安帝纪:甲戌,辽东属国都尉庞奋,承伪玺书杀玄菟太守姚光。

  237、孝安帝纪:五月庚辰,特进邓骘及度辽将军邓遵,并以谮自杀。

  238、孝安帝纪:丙申,贬平原王翼为都乡侯。

  239、孝安帝纪:秋七月己卯,改元建光,大赦天下。

  240、孝安帝纪:壬寅,太尉马英薨。

  241、孝安帝纪:八月,护羌校尉马贤讨烧当羌于金城,不利。

  242、孝安帝纪:甲子,前司徒刘恺为太尉。

  243、孝安帝纪:鲜卑寇居庸关,九月,云中太守成严击之,战殁。鲜卑围乌桓校尉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救之。

  244、孝安帝纪:戊子,幸卫尉冯石府。

  245、孝安帝纪:是秋,京师及郡国二十九雨水。

  246、孝安帝纪:冬十一月己丑,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坼裂。诏三公以下,各上封事陈得失。遣光禄大夫案行,赐死者钱,人二千。除今年田租。其被灾甚者,勿收口赋。

  247、孝安帝纪:鲜卑寇玄菟。

  248、孝安帝纪:庚子,复断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丧。

  249、孝安帝纪:癸卯,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武猛堪将帅者各五人。

  250、孝安帝纪:丙午,诏京师及郡国被水雨伤稼者,随顷亩减田租。

  251、孝安帝纪:甲子,初置渔阳营兵。

  252、孝安帝纪:冬十二月,高句骊、马韩、秽貊围玄菟城,夫馀王遣子与州郡并力讨破之。

  253、孝安帝纪:延光元年春二月,夫馀王遣子将兵救玄菟,击高句骊、马韩、秽貊,破之,遂遣使贡献。

  254、孝安帝纪:三月丙午,改元延光。大赦天下。还徙者,复户邑属籍。赐民爵及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级;加赐鳏、寡、孤、独、笃缮、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贞妇帛,人二匹。

  255、孝安帝纪:夏四月癸未,京师郡国二十一雨雹。

  256、孝安帝纪:癸巳,司空陈褒免。

  257、孝安帝纪:五月庚戌,宗正彭城刘授为司空。

  258、孝安帝纪:己巳,改乐成国为安平,封河闲王开子得为安平王。

  259、孝安帝纪:六月,郡国蝗。秋七月癸卯,京师及郡国十三地震。

  260、孝安帝纪:高句骊降。

  261、孝安帝纪:虔人羌叛,攻谷罗城,度辽将军耿夔讨破之。

  262、孝安帝纪:八月戊子,阳陵园实火。辛卯,九真言黄龙见无功。

  263、孝安帝纪:己亥,诏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相,视事一岁以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敕身率下,防奸理烦,有益于人者,无拘官簿。刺史举所部,郡国太守相举墨绶,隐亲悉心,勿取浮华。

  264、孝安帝纪:九月甲戌,郡国二十七地震。

  265、孝安帝纪:冬十月,鲜卑寇雁门、定襄。十一月,鲜卑寇太原。

  266、孝安帝纪:烧当羌豪降。

  267、孝安帝纪:十二月,九真徼外蛮夷贡献内属。

  268、孝安帝纪:是岁,京师及郡国二十七雨水,大风,杀人。诏赐压溺死者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其坏败庐舍、失亡谷食,粟,人三斛;又田被淹伤者,一切勿收田租;若一家皆被灾害而弱小存者,郡县为收敛之。虔人羌反攻谷罗城,度辽将军耿夔讨破之。

  269、孝安帝纪:二年春正月,旄牛夷叛,寇灵关,杀县令。益州刺史蜀郡西部都尉讨之。

  270、孝安帝纪: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

  271、孝安帝纪:谷梁春秋各一人。

  272、孝安帝纪:丙辰,河东、颍川大风。夏六月壬午,郡国十一大风。九真言嘉禾生。

  273、孝安帝纪:丙申,北海王普薨。

  274、孝安帝纪:秋七月,丹阳山崩。

  275、孝安帝纪:八月庚午,初令三署郎通达经术任牧民者,视事三岁以上,皆得察举。

  276、孝安帝纪:九月,郡国五雨水。

  277、孝安帝纪:冬十月辛未,太尉刘恺罢。甲戌,司徒杨震为太尉,光禄勋东莱刘熹为司徒。

  278、孝安帝纪:十一月甲辰,校猎上林苑。

  279、孝安帝纪:鲜卑败南匈奴于曼柏。

  280、孝安帝纪:是岁,分蜀郡西部为属国都尉。京师及郡国三地震。

  281、孝安帝纪:三年春二月丙子,东巡狩。丁丑,告陈留太守,祠南顿君、光武皇帝于济阳,复济阳今年田租、刍稿。庚寅,遣使者祠唐尧于成阳。

  282、孝安帝纪:戊子,济南上言,凤皇集台县丞霍收舍树上。赐台长帛五十匹,丞二十匹,尉半之,吏卒人三匹。凤皇所过亭部,无出今年田租。赐男子爵,人二级。辛卯,幸太山,柴告岱宗。齐王无忌、北海王普、乐安王延来朝。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巳,告祀二祖、六宗,劳赐郡县,作乐。

  283、孝安帝纪:三月甲午,陈王崇薨。戊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于阙里,自鲁相、令、丞、尉及孔氏亲属、妇女、诸生悉会,赐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还,幸东平,至东郡,历魏郡、河内。壬戌,车驾还京师,幸太学。是日,太尉杨震免。

  284、孝安帝纪:夏四月乙丑,车驾入宫。假于祖祢。壬戌,沛国言甘露降丰县。戊辰,光禄勋冯石为太尉。

  285、孝安帝纪:五月,南匈奴左日逐王叛,使匈奴中郎将马翼讨破之。

  286、孝安帝纪:日南徼外蛮夷内属。

  287、孝安帝纪:六月,鲜卑寇玄菟。

  288、孝安帝纪:庚午,阆中山崩。辛未,扶风言白鹿见雍。

  289、孝安帝纪:辛巳,遣侍御史分行青冀二州灾害,督录盗贼。

  290、孝安帝纪:秋七月丁酉,初复右校令、左校丞官。

  291、孝安帝纪:日南徼外蛮豪帅诣阙贡献。

  292、孝安帝纪:冯翊言甘露降频阳、衙。颍川上言木连理。白鹿、麒麟见阳翟。

  293、孝安帝纪:鲜卑寇高柳。

  294、孝安帝纪:梁王坚薨。

  295、孝安帝纪:八月辛巳,大鸿胪耿宝为大将军。

  296、孝安帝纪:戊子,颍川上言麒麟一、白虎二见阳翟。

  297、孝安帝纪:九月丁酉,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

  298、孝安帝纪:乙巳,诏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诏敦煌、陇西及度辽营;其右趾以下及亡命者赎,各有差。

  299、孝安帝纪:辛亥,济南上言黄龙见历城。庚申晦,日有食之。

  300、孝安帝纪:冬十月,行幸长安。壬午,新丰上言凤皇集西界亭。丁亥,会三辅守、令、掾史于长安,作乐。闰月乙未,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历观上林、昆明池。遣使者祠太上皇于万年,以中牢祠萧何、曹参、霍光。十一月乙丑,至自长安。

  301、孝安帝纪:十二月乙未,琅邪言黄龙见诸县。

  302、孝安帝纪:是岁,京师及诸郡国二十三地震;三十六雨水,疾风,雨雹。

  303、孝安帝纪:四年春正月壬午,东郡言黄龙二、麒麟一见濮阳。

  304、孝安帝纪:二月乙亥,下邳王衍薨。

  305、孝安帝纪:甲辰,南巡狩。

  306、孝安帝纪: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307、孝安帝纪:庚申,幸宛,帝不豫。辛酉,令大将军耿宝行太尉事。祠章陵园庙,告长沙、零陵太守,祠定王、节侯、郁林府君。乙丑,自宛还。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庚午,还宫。辛未夕,乃发丧。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以后兄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定策禁中,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懿。

  308、孝安帝纪:甲戌,济南王香薨。

  309、孝安帝纪: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

  310、孝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前司空李合为司徒。

  311、孝安帝纪:辛卯,大将军耿宝、中常侍樊丰、侍中谢恽、周广、乳母野王君王圣,坐相阿党,丰、恽、广下狱死,宝自杀,圣徙雁门。

  312、孝安帝纪: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曰恭宗。

  313、孝安帝纪:六月乙巳,大赦天下。诏先帝巡狩所幸,皆半入今年田租。

  314、孝安帝纪:秋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击车师后王,斩之。

  315、孝安帝纪:丙午,东海王肃薨。

  316、孝安帝纪: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

  317、孝安帝纪:辛亥,少帝薨。

  318、孝安帝纪:是冬,京师大疫。

  319、孝安帝纪:论曰:孝安虽称尊享御,而权归邓氏,至乃损彻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远,始失根统,归成陵敝。遂复计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荅天眚。既云哲妇,亦“惟家之索”矣。

  320、孝安帝纪:赞曰:安德不升,秕我王度。降夺储嫡,开萌邪蠹。冯石承欢,杨公逢怒。彼日而微,遂祲天路。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