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三》原文-出自《后汉书》

  《五行三》
  1、五行三:冬雷山鸣鱼孽蝗

  2、五行三: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鱼孽,刘歆传以为介虫之孽,谓蝗属也。

  3、五行三:和帝永元元年七月,郡国九大水,伤稼。京房易传曰:“颛事有知,诛罚绝理,厥灾水。其水也,而杀人,陨霜,大风,天黄。饥而不损,兹谓泰,厥水水杀人。辟遏有德,兹谓狂,厥水水流杀人,已水则地生虫。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追诛不解,兹谓不理,厥水五谷不收。大败不解,兹谓皆阴,厥水流入国邑,陨霜杀谷。”是时和帝幼,窦太后摄政,其兄窦宪干事,及宪诸弟皆贵显,并作威虣虐,尝所怨恨,辄任客杀之。其后窦氏诛灭。

  4、五行三:十二年六月,颍川大水,伤稼。是时和帝幸邓贵人,阴有欲废阴后之意,阴后亦怀恚怨。一曰,先是恭怀皇后葬礼有阙,窦太后崩后,乃改殡梁后,葬西陵,徵舅三人皆为列侯,位特进,赏赐累千金。

  5、五行三:殇帝延平元年五月,郡国三十七大水,伤稼。董仲舒曰:“水者,阴气盛也。”是时帝在襁抱,邓太后专政。

  6、五行三:安帝永初元年冬十月辛酉,河南新城山水虣出,突坏民田,坏处泉水出,深三丈。是时司空周章等以邓太后不立皇太子胜而立清河王子,故谋欲废置。十一月,事觉,章等被诛。是年郡国四十一水出,漂没民人。谶曰:“水者,纯阴之精也。阴气盛洋溢者,小人专制擅权,妒疾贤者,依公结私,侵乘君子,小人席胜,失怀得志,故涌水为灾。”

  7、五行三:二年,大水。

  8、五行三:三年,大水。

  9、五行三:四年,大水。

  10、五行三:五年,大水。

  11、五行三:六年,河东池水变色,皆赤如血。是时邓太后犹专政。

  12、五行三:延光三年,大水,流杀民人,伤苗稼。是时安帝信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免太尉杨震,废皇太子。

  13、五行三:质帝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是时帝幼,梁太后专政。

  14、五行三:桓帝建和二年七月,京师大水。去年冬,梁冀枉杀故太尉李固、杜乔。

  15、五行三:三年八月,京都大水。是时梁太后犹专政。

  16、五行三:永兴元年秋,河水溢,漂害人物。

  17、五行三:二年六月,彭城泗水增长,逆流。

  18、五行三:永寿元年六月,雒水溢至津阳城门,漂流人物。是时梁皇后兄冀秉政,疾害忠直,威权震主。后遂诛灭。

  19、五行三:延熹八年四月,济北水清。九年四月,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言:“河者诸侯之象,清者阳明之徵,岂独诸侯有规京都计邪?”其明年,宫车晏驾,徵解犊亭侯为汉嗣,即尊位,是为孝灵皇帝。

  20、五行三:永康元年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没杀人。是时桓帝奢侈淫祀,其十一月崩,无嗣。

  21、五行三: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清。五月,山水大出,漂坏庐舍五百馀家。

  22、五行三: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

  23、五行三:三年秋,雒水出。

  24、五行三:四年夏,郡国三水,伤害秋稼。

  25、五行三:光和六年秋,金城河溢,水出二十馀里。

  26、五行三:中平五年,郡国六水大出。

  27、五行三:献帝建安二年九月,汉水流,害民人。是时天下大乱。

  28、五行三:十八年六月,大水。

  29、五行三: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流,害民人。

  30、五行三:庶徵之恒寒。

  31、五行三:灵帝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东莱、琅邪井中冰厚尺馀。

  32、五行三: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寒风如冬时。

  33、五行三:和帝永元五年六月,郡国三雨雹,大如鸡子。是时和帝用酷吏周纡为司隶校尉,刑诛深刻。

  34、五行三:安帝永初元年,雨雹。二年,雨雹,大如鸡子。三年,雨雹,大如雁子,伤稼。刘向以为雹,阴胁阳也。是时邓太后以阴专阳政。

  35、五行三:元初四年六月戊辰,郡国三雨雹,大如杅杯及鸡子,杀六畜。

  36、五行三:延光元年四月,郡国二十一雨雹,大如鸡子,伤稼。是时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

  37、五行三:三年,雨雹,大如鸡子。

  38、五行三:桓帝延熹四年五月己卯,京都雨雹,大如鸡子。是时桓帝诛杀过差,又宠小人。

  39、五行三:七年五月己丑,京都雨雹。是时皇后邓氏僭侈,骄恣专幸。明年废,以忧死,其家皆诛。

  40、五行三:灵帝建宁二年四月,雨雹。

  41、五行三:四年五月,河东雨雹。

  42、五行三:光和四年六月,雨雹,大如鸡子。是时常侍、黄门用权。

  43、五行三:中平二年四月庚戌,雨雹,伤稼。

  44、五行三: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雹如斗。

  45、五行三:和帝元兴元年冬十一月壬午,郡国四冬雷。是时皇子数不遂,皆隐之民闲。是岁,宫车晏驾,殇帝生百馀日,立以为君;帝兄有疾,封为平原王,卒,皆夭无嗣。

  46、五行三: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陈留雷,有石陨地四。

  47、五行三:安帝永初六年十月丙戌,郡六冬雷。

  48、五行三:七年十月戊子,郡国三冬雷。

  49、五行三:元初元年十月癸巳,郡国三冬雷。

  50、五行三:三年十月辛亥,汝南、乐浪冬雷。

  51、五行三:四年十月辛酉,郡国五冬雷。

  52、五行三:六年十月丙子,郡国五冬雷。

  53、五行三:永宁元年十月,郡国七冬雷。

  54、五行三:建光元年十月,郡国七冬雷。

  55、五行三:延光四年,郡国十九冬雷。是时太后摄政,上无所与。太后既崩,阿母王圣及皇后兄阎显兄弟更秉威权,上遂不亲万机,从容宽仁任臣下。

  56、五行三:桓帝建和三年六月乙卯,雷震宪陵寝屋。先是梁太后听兄冀枉杀李固、杜乔。

  57、五行三:灵帝熹平六年冬十月,东莱冬雷。

  58、五行三:中平四年十二月晦,雨水,大雷电,雹。

  59、五行三:献帝初平三年五月丙申,无云而雷。

  60、五行三:四年五月癸酉,无云而雷。

  61、五行三:建安七八年中,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大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醴陵县,杀略吏民。

  62、五行三: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明年,中山王畅、任城王博并薨。

  63、五行三:和帝永元四年,蝗。

  64、五行三:八年五月,河内、陈留蝗。九月,京都蝗。九年,蝗从夏至秋。先是西羌数反,遣将军将北军五校征之。

  65、五行三:安帝永初四年夏,蝗。是时西羌寇乱,军众征距,连十馀年。

  66、五行三:五年夏,九州蝗。

  67、五行三:六年三月,去蝗处复蝗子生。

  68、五行三:七年夏,蝗。

  69、五行三:元初元年夏,郡国五蝗。

  70、五行三:二年夏,郡国二十蝗。

  71、五行三:延光元年六月,郡国蝗。

  72、五行三:顺帝永建五年,郡国十二蝗。是时鲜卑寇朔方,用众征之。

  73、五行三:永和元年秋七月,偃师蝗。去年冬,乌桓寇沙南,用众征之。

  74、五行三:桓帝永兴元年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是时梁冀秉政无谋宪,苟贪权作虐。

  75、五行三:二年六月,京都蝗。

  76、五行三:永寿三年六月,京都蝗。

  77、五行三:延熹元年五月,京都蝗。

  78、五行三:灵帝熹平六年夏,七州蝗。先是鲜卑前后三十馀犯塞,是岁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将南单于以下,三道并出讨鲜卑。大司农经用不足,殷敛郡国,以给军粮。三将无功,还者少半。

  79、五行三:光和元年诏策问曰:“连年蝗虫至冬踊,其咎焉在?”蔡邕对曰:“臣闻易传曰:‘大作不时,天降灾,厥咎蝗虫来。’河图秘徵篇曰:‘帝贪则政暴而吏酷,酷则诛深必杀,主蝗虫。’蝗虫,贪苛之所致也。”是时百官迁徙,皆私上礼西园以为府。

  80、五行三:献帝兴平元年夏,大蝗。是时天下大乱。

  81、五行三:建安二年五月,蝗。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