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兵法简介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不可不研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 一如“武”是由止戈构成,孙子严格说是一个反战者。原因不是他爱好和平,而在于,战争就是消耗资源(日费千金),最棒的作战,是不战而胜(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孙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情报的重要性,他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方面要用各种方法获取,(包括派间谍)探取敌方军情,军力,部署,动向,补给,同时将本身的军情严格保密,或发放假军情,虚虚实实,诈骗敌方,令敌方信假为真。
孙子强调备战“故用兵之法无持其不来,持吾有以待也,无持其不攻持吾有所不可攻也。
若不得已开战,选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以逸代劳最佳,其次是在平地一比一决战,最下是攻城。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孙子时常有譬喻式的描述,诸如他注重势与节(时机),形容前者如湍急河水上的漂石,后者如飞鸟攻击猎物﹔其中最有名者,乃后来被武田信玄使用的风林火山:"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后面还有: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孙子主张:
战争的胜利在于敌方露出破绽,有可趁之机。
用兵在于正奇相用(凡战者,以正合,用奇胜。):正可视之为按牌理出牌,奇可视为不按牌理出牌,这两者没有一定规则,不需拘泥。后,在《李卫公问对》里面,唐太宗特别问李靖正奇之间的比例,李靖回答没有一定。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
谈到对败兵的处置,特别主张“网开一面”,以全面瓦解敌方士气的观点。所以孙子主张:穷寇莫追,阙师勿围。
战场局势,类似出奇兵原则,孙子也主张"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意味要考量部队特色,适时激励拼死
一搏的气势。这一点在后来韩信井径大破赵国时使用。
孙子认为兵无常势,就好像水一样,形势不同,所以可以因敌人的变化,而取得胜利,方能用兵如神。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