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乡:秭归简介

  秭归,屈原故里,(三峡工程的兴建后,秭归新迁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

  屈原的家乡和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有个风俗,每到这一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据说划龙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们每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据说也同屈原有关。最初是泊罗江边的老百姓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去喂鱼,使鱼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有人说,就是“姊归”这个地名,也是由于屈原而得名的。相传屈原在流放中忽然回到家乡,他屈原故里的姊姊闻讯归来看他,劝道他要放宽胸怀。

  全乡的人都希望屈原能听从劝道,因此取名秭归(“秭”和“姊”是同音的字,可以通用)。在屈原的故里,有许多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香炉坪的对面有个“读书洞”,相传是屈原青少年时代诵读诗书的地方,洞内原有石桌、石凳,可惜原洞已毁,现在只留存残迹。附近还有一个“照面井”,据说是屈原亲手凿挖的,井水清澈如镜,他每天来到井边照面,整理自己的长发。并旁竖着一块古碑,并有两株几百年树龄的大青树,常有游人在井畔树下留连。

  秭归城西十五公里的长江南岸,在长江水和沙镇溪水的汇合处,有一座突兀的流来峰。峰顶有座寺观供奉,叫“古金山寺”,俗称“流来观”。每当春夏季节,水涨山高,四面是碧绿的江流环绕,就像一块漂浮在江面上的翡翠。要是在夜里,望那寺观的灯光,在江心忽明忽灭,若沉若浮,这就是历来人们赞不绝口的“孤屿佛灯”美景了。交通:秭归屈原故里秭归拥有64公里的三峡黄金水道,是三峡工程建设的现场。

  在三峡大坝将长江拦腰载断之后,秭归成为长江上游旅客走出三峡的终点港,长江中下游旅客进入三峡的起点港;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后,游客在秭归下船,然后经秭归县城坐车至宜昌,比经过三峡大坝船闸的时间缩短两个多小时,因此,秭归成为三峡航线的中转点。在中转过程中,旅客可下船游览屈原文化村景点。探访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看屈原祠,随时都可包坐快艇或乘旅游专船直达目的地。秭归陆路交通发达,从武汉到秭归县城为全程高速公路,从宜昌市城区抵达秭归不到一小时。游览屈原诞生地乐平里、屈原祠,除了走水路外,还可坐客车,到屈原祠每天有近20个客运班次;到乐平里全程为柏油路面。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