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猗房与文景之冶

  汉高祖刘邦去逝后,吕后当权,她在全国征集宫娥,当时窦氏正值青春少年,很快以良家妇女被选入宫中侍侯吕太后。不多久,吕后计划赏给诸侯王五名宫娥,猗房得知这一消息后央求内侍主管将她分到赵国老家(当时观津属赵国),目的是能见到哥哥和弟弟。谁知偏偏把她分到了代国(今山西雁北一带)侍侯代王刘恒(刘邦的薄夫人所生),成了代王的妃子。在众宫娥之中,刘恒偏爱猗房,逐渐称为窦姬。窦氏为代王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女儿刘嫖。

  窦氏虽为王姬,但她处处保持着良家妇女的传统美德,不仅穿戴朴素大方,并且事事亲自劳作,尤其是对儿女教育有方,对宫内左右既虚心又热心,因而颇受众官拥戴。窦猗房在宫中所体现出的这些优点及长处,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代王刘恒的正夫人生了四个儿子,窦氏自叹不如,就更加尊敬代王和夫人,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刘恒及正夫人等显贵,与此同时,她严格管教自己的儿女,叮嘱他们时时刻刻听从正夫人驱使,听从四个兄长的召唤。正夫人过世后没,刘恒就把窦氏当成正夫人看待,刘恒之母薄太后也格外看重窦氏及其儿女。

  吕太后死后,朱虚侯刘章和大臣周勃、陈平诛灭了专权的外戚吕氏兄弟,打算选一个贤明的皇帝。身为刘邦长子刘恒德才具备,文武双全,刘恒的母亲薄夫人一向小心谨慎,从不垂帘听政,母子俩的高尚品德博得官爵们的赞赏。为了避免重蹈太后专权之复辙,诸臣议定刘恒为皇帝,史称孝文帝。刘恒继帝之后,原夫人的四个儿子相继死去,窦氏被立为皇后,又经大臣们劝说并征得薄太后的同意,窦氏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幼子刘武被立为代王(后曾改封淮阳王和梁王),女儿刘嫖被立为馆陶公主。为了满足窦猗房怀念父亲的心情,薄太后还追尊窦充为安成侯,其夫人为安成夫人。同时命令“有司”为猗房之父窦充建陵修墓,并置园邑三百家,由地方官员长丞奉守。窦充淹死的池塘被填平后筑起一座高大的坟茔,高约百米,周长百米,同时建了庙宇,远远望去,颇为壮观。后人有诗赞曰:窦氏青山青几许,裙衩功业岂小觑。青史留芳人敬仰,激我须眉七尺躯。

  窦氏虽贵为皇后,但时刻惦念着哥哥和弟弟,薄太后对此深表同情,就吩咐文帝刘恒想方设法寻找窦氏兄弟。文帝下诏全国寻查,不久窦健与妹妹猗房就见了面。当提到弟弟广国时,窦健哭诉:“你进宫后,小弟被人拐走,那时才五岁多,始终没有信息,死活不知。”皇后猗房听后哭哭啼啼,不思茶饭。恰在这时,弟弟广国来京城长安认姐姐了。

  原来,窦广国因年幼先后被人转买十几次,最后一次买给了宜阳(今河南境内)一家大地主家,当时广国有十六七岁了,主人叫他与百余名奴仆一起到山中烧炭,一天晚上闹山崩,其他人都砸死了,唯独广国幸存下来。当他听说新立的皇后姓窦又是观津人时,就大胆上奏朝廷要求认亲,皇后盘问广国分别的地点,分别的凭证及分别时的场景等等。广国回答:小时候咱们一起采桑叶,我曾从小桑树上掉下来过。提到分别时的情况,广国答到:咱们分别是在一家驿站里,当时姐你向人家要一碗饭给我吃,这时候你就走了。说着说着,姐弟俩抱头大哭起来,皇帝刘恒在场也忍不住掉下眼泪,这时侍卫及众官员全都趴在地下大哭起来。

  从此以后,汉文帝让两个国舅住在京城长安,并赐于金银、房屋和田地。周脖、陈平等大臣鉴于吕后专权乱国的教训,专门选择了有节操德行的人做国舅的先生,与他们吃住在一起,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窦氏兄弟两人也明白其意,既不过问朝政,也不以富贵权势待人,史称“退让君子”。

  汉文帝刘恒死后,太子刘启继位,这就是汉景帝。这时窦猗房被封为皇太后;其弟广国被封为章武侯;因窦健死的早,便封他的儿子窦彭祖为南皮侯。但有一点,这些皇亲国戚只享受朝廷俸禄,而不理国政,这也体现出窦太后的开明之举。

  汉景帝去逝后,窦猗房的孙子刘彻继位,这就是汉武帝,刘彻尊奶奶为太皇太后。武帝当政六年之后即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逝,享年七十多岁。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岁月中,正值西汉由内乱到强盛的时期,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时期,窦皇后以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儒家及哲学思想作为辅佐三位皇帝安帮治国的指导原则,她继承和发展了商鞅变法的一系列举措,重奖辟地有功者,大力推行井田制,在巩固和发展西汉政权方面,窦太后功不可没。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