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佩的故事

  进了宫当了皇妃,又给梁朝生了儿子和女儿,已是母仪天下之尊者了,缘何早起来不化妆,要化妆也只化半边脸的妆,这就很出奇,你想左半边脸浓妆艳抹,右边脸素面朝天,即使现在的芙蓉姐姐、木子妹、李宇春之流再作秀,也不敢如此异想天开。然徐昭佩做了,不仅做得后宫皆知,而且弄得普天下都知道,成为千古不朽之话题,实是南都女人之骄傲。千万不要说皇妃懒得化妆,因为她身边丫环如云,化妆师肯定是天下一流的。皇妃懒,有丫环给她化妆。有史家认为梁元帝萧绎的右眼是瞎的,故徐娘化妆左脸就可以,右边化妆也是白化,因为皇帝右眼看不见。这显然不正确,人是活的,视点可以变,如果萧绎右眼瞎了,独龙眼更是要看全景,徐娘是很聪明的人,不会做这种傻事。故这种史官之笔大可不必去信,另外有专门研究皇妃心理之士认为,徐娘不好当面说你皇帝瞎了一只眼就看不清天下好与坏,安与危,故只化妆一半,江山的另一半是很危险,你要看清,而绝非懒得化妆,是一张带政治色彩之脸。这似乎不无道理。

  徐娘是个才女,又是天下绝色,这是不容怀疑的,且老了依旧很风流,这就惹出许多麻烦来。才色双全,又得皇帝宠,还缺什么呢?后来她发觉皇帝是个作家,平常与一些很著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还有很时髦的大和尚等高谈玄学佛意,这些人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一个小女人在这些重量级的知识分子前面,她那一点小才气显得微不足道,他们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这使她感到很孤独和伤心,想自己贵为皇妃,又有才貌,竟是这样微不足道。再说,南朝经东晋170多年,刘宋齐80年,到梁时,南京已经在萧衍手上建成了一个世界第一大城市,世界各国的富商云集南京,南京城日来往船只有数万艘,南朝已富甲天下。各种思想也传入南朝,西汉的独尊儒术传统已被废除,佛教作为一种学术已大张旗鼓地被引进。梁武帝三次逃离皇宫不当皇帝去做和尚,南京的寺庙如当今的歌舞厅一样星罗棋布。这些社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徐昭佩的反传统行为,浓妆艳抹参加你们士林馆的学者论坛不行,素面朝天参加萧绎的作家诗酒之会也不行,左右为难,便有了左边脸妆,右边脸不妆的“半面妆”。出奇招怪招,是南朝文人惯用的手法,徐昭佩受此文化影响,出了“半面妆”这一怪招,然这怪招在当时没有市场,丈夫萧绎只装没看见。不像现在木子美芙蓉姐姐李宇春一出便轰动天下。有学者说徐娘画半面妆时脸上是沿鼻梁中间画了线的,我认为这是虚构的情节。我理解是徐娘首先是有艺术气质的女人,女人的半面妆和文革中的阴阳头差不多,不过前者是女人反传统的表现,后者是虐待性的。

  史书说梁元帝独龙眼未必可信,梁朝的灭亡责任不在萧绎,而在他的父亲萧衍。萧绎是个诗人和作家是可信的,这有他的诗和文章为证。萧绎不愿做皇帝,愿意与文人们谈经论道,这也是事实。他不是好色皇帝,是个节俭和素食主义者也有史料佐证。这样一个皇帝,对于徐昭佩这样一个好淫多情的女人来说,自然有许多不满足,一遇机会,红杏出墙是势必当然。南朝皇妃到寺庙是方便的,寺庙里的大和尚用现在语来说是大教授,一个个风流千种才华盖世。当时的瑶光寺应该就是现在长江路一带,从台城出来,经北门桥,一晃就到。徐昭佩的第一个情人应该是瑶光寺的智远和尚,两人的床上功夫都不错。南朝的美人很多,送到寺内美人不少,后来知道这个美人是徐皇妃,智远就不敢了。因瑶光寺的老板是萧绎,是官办寺庙,弄不好,会掉脑袋。但两人没有闹翻,热恋一阵后冷了下来。

  一个女人有一个典故留给后人已非一般女人,而徐昭佩则有两则典故是家喻户晓的。“徐娘半老风姿犹存”说的就是她。男人有了外遇,一般是保守秘密不与人讲,怕引来是非。如果一个男人与皇妃搞上了,那是天大的秘密,若泄密,会杀头。然在南朝,大可不必,这如同后来18世纪巴黎的皇室贵族找情人的情况差不多,而当时的南朝风气开放程度甚于巴黎。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和徐皇妃勾搭上后不仅在诗酒会上说徐娘好,在朝会上也说,有朝臣当面开季江玩笑,徐皇妃已年过三十,这样老了,你还有兴趣。季江也不掩饰,“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时,史官在场,就将这段台词记载下来。这一记,便留给了我们不尽的话题。南朝的史官,如同我们现在的媒体记者,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总是毫不忌讳地如实写出来,这才有了我们现在这种千古不朽的话题。在二十四史中,李延寿的南史是最值得翻阅的,看南史后就知道盛唐是怎么来的了。

  徐皇妃在与男人交往中,酒量不亚于男人,但她身为皇妃,又常常喝醉,便会闹出许多笑话,成为皇妃中嗜酒第一人。也由此可见南都当时皇宫的开放程度,应远远胜于后来居上的巴黎。在徐昭佩的情人中,许多都随着战争和历史湮灭了,有一个情人是载入史册的,这有史和有诗记载,且是梁皇帝萧绎所写的《金楼子》一书,那人是朝臣贺徽,当时也算个很有点名的诗人,人长得很俊美,俗称小白脸也。两人是情投意合,经常在一起喝酒写诗做爱。诗当然是情诗,梁元帝是知道此事的,但梁元帝不过问,显示出了南都皇帝的胸襟。当梁元帝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禅佛儒之道时,贺徽便和皇妃徐昭佩相约于一地方幽会缠绵。南朝好空谈,这在南京人中尚能见到遗风。徐昭佩不是南人,是齐鲁之女,好实战,你们谈玄论道,我去实践女人生命中的快乐,徐皇妃大体上可归类到这种女人。徐昭佩与贺徽之间的情爱,以诗酒为媒,不能长久,大概好了一段时间,也就冷下来了。而她与季江之间的两人战争,却一直打到西魏兵围城下,两人才不得不分手,而且还是季江贪生怕死先弃徐皇妃而逃,这时徐昭佩才省悟到那些跟她山盟海誓的男人一个都靠不住,又回到自己丈夫身边。丈夫虽是皇帝,写诗可以,打仗不行,西魏兵打来了,只有亡国。萧绎见有了忏悔之意的妃子徐昭佩跪在地上求他饶恕,哭成了泪人,便问那个人呢?也就是那个情人季江呢?徐皇妃当然无言以对。萧绎长叹“事已至此,尚有何待?”不知是叹国事还是叹徐娘。

  史载:徐皇妃自缢于549年,当年43岁,用现在的年龄来衡量女性,仍是一个风姿犹存的徐娘。

  后人在猜字谜时,把猜字的半边的谜,称为“徐妃格”,又叫“片妆格”。意思就是,跟徐妃的只化一半妆的脸蛋儿一样也。“徐妃格”是“半读类”的典型谜格,谜底字数至少两个字,具有相同的部首,须去掉相同的部首后扣合谜面。例如,谜面为“明”(片妆格,打二字),则谜底为“阴阳”也;谜面为“针尖麦芒”(片妆格,打二字),则谜底为“茉莉”也。

  1500年前的徐娘,已经成了猜谜游戏开动脑筋的一种文化形式,然今天南京了解徐娘的人是寥若晨星,我们无法走进徐娘的内心,我们只能通过梁朝的文化现象作出种种解释,无论说徐娘是个不守妇道,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女人也罢,还是说她嘲弄皇帝独龙眼的泼妇也好,她作为一个皇妃,能这样做,总是有她许多原因的,而且满朝文武大臣包括皇室本身也允许她这样做,也说明当年的南朝梁代思想文化的包容度已经很大。史学家一直认为,南朝才是正宗的,北朝是非正宗的,尽管北朝武力上征服了南朝,但南朝文化一统了隋唐,又出现唐代新的开明。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