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灵芸的背景
薛灵芸起黄初二年,薛灵芸十五岁,脸蛋又白又嫩,个子不高不矮,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黄初七年都没有改变。黄初七年,曹丕一命呜呼,薛灵芸整理好细软杂物,临出宫前,摸了摸自己的腰肢,依然纤细如十五岁那年,又照了照镜子,皮肤也和那年没什么两样,于是整理一下衣裙,走到门前,照着门框比量一下身高,也没有丝毫的变化。薛灵芸离开魏国时二十岁,二十岁的薛灵芸和十五岁的薛灵芸没有任何两样,二十岁的薛灵芸就是回到常山郡也能找个好婆家。
一、以传说为准,薛灵芸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她的老子是常山郡鄻乡县的亭长,叫薛邺。薛灵芸十四岁那年,作为基层小吏的薛亭长工资待遇依然不高,不光不能让老婆孩子过上幸福生活,甚至还要靠她们缝补、纺织贴补家用。假如以薛家正常的生活为例,最忙碌的时候一般是晚上,薛姑娘和母亲常常加班赶工到天快亮的时候。所以每天早晨,薛家都是静悄悄的,薛亭长五更天起床,他先是悄悄来到厨房,掀开锅盖一看,他娘的,锅里又什么都没有。于是薛亭长走出屋门,到菜地里拔一棵萝卜,又打了一桶水,洗了洗,然后自己从酒坛子里倒出小半碗酒,又舀了半瓢水掺在里面,把洗好的大萝卜切一半煮熟当作热菜,把剩下的一半当作凉菜。薛亭长每天早晨一凉一热两道菜外加一碗水酒,这样的标准已经保持半年多了,没有升高也没有降低。
和父亲竭力保持生活品质的做法不同,少年时代的薛灵芸就对物质生活缺乏足够的兴趣。相比吃喝享受她更加热爱刺绣、制衣等手工制作。在当时,薛姑娘的针线活完全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她绣的花朵能引来蜜蜂,绣的黄雀能引来顽童的弹弓。总之,十四岁的薛姑娘不光是常山郡首屈一指的内务能手,即便在整个东吴也是超级名人。在那个服装款式单一的时代,“薛灵芸”这三个字就等于东吴的“范思哲”和“皮尔·卡丹”。
二、黄初二年的年初,薛灵芸的大名越来越响,从民间到官方,“薛粉”铺天盖地。这一年东吴天灾人祸不断,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往日里向来嚣张的孙权不得不选择夹着尾巴做人,向实力强大的魏国表达了修好之心。这个过程做起来复杂得很,但说出来却再容易不过了,除了进贡一些金银财宝和东吴的土特产之外,作为魏国皇帝的曹丕还向孙权要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就是薛灵芸。
事实上有关薛灵芸远嫁魏国这件事,虽然曹丕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实际上多少有些盲目。在当时魏国的曹氏父子以文名著称。曹丕虽然比他老子曹操、弟弟曹植差了些,但总的说来也是当时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大凡这样的人在寻找配偶方面都有着浪漫和偏执的需求,早在邀娶薛灵芸之前,他还抢过曹植的老婆甄洛,搞得两兄弟之间很是不愉快。甄洛死后,曹丕又觉得自己的弟弟也挺可怜的,于是想了想又把甄洛的遗物包一大包送给了曹植。
就在曹家兄弟因为甄洛之死而感怀悲伤的时候,从东吴传来了薛姑娘的故事。于是在曹丕心中,或许只有这样的传奇女子才配得上自己,同时也只有找到这样神奇的姑娘才能填补他空虚的内心。
三、以故事的发展而论,很显然,薛灵芸和曹丕的婚姻没有自由可言,当曹丕委婉表达了对薛灵芸的渴望之后,孙权立刻做了个顺水人情。在这期间,两个当时最具权势的男人并没有征求薛姑娘本人的意见,仅仅是派人与薛亭长简短沟通了一次。
作为被包办的一方,小薛姑娘心中非常委屈。从表面上看,东吴艺术界的当家花旦去给魏国的皇帝文豪曹丕当老婆,不光是政治联姻更是一段文艺界佳话。作为佳话的始作俑者,曹丕对这场婚事显然是非常高兴的。为了表示自己对知识女性的尊重,他先是派了五百名吹鼓手前去东吴迎接神奇女子薛灵芸,接着亲自督促魏国机械部门制作了迎亲专用车,这是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整个车看上去就像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等迎亲队伍出发后,曹丕又下令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使用。
四、对比下来,薛灵芸一家对小薛姑娘远嫁魏国一事的反应完全可以用淡漠来形容。薛亭长和薛妈妈对于女儿的远嫁保持着谨慎的乐观,小薛本人则在心里对这种婚姻有着极大的反感,上车开始就哭哭啼啼不停。据说一直到了魏国首都,薛姑娘才止住哭声。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哭鼻子是简单的事情,但哭出小薛姑娘的水准则大不容易。从常山郡到魏国的首都,关山重重少说也要走上半个来月,而薛姑娘能连续垂泪如此之长的时间,这至少从侧面说明,在小薛的心中,这段婚姻实在没有太高的价值。
伍薛灵芸和曹丕结为夫妻之后,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让薛灵芸始终无法适应。在东吴她最多是一个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服装设计师和缝纫专家,而且从小到大都对利禄生活没有太多幻想。对于她来说,成为后宫主人和成为东吴裁缝相比,前者未必有什么高级之处。因此从抵达魏国那一刻开始,在薛灵芸的眼神里,曹丕始终无法看到一般女人对于富贵生活的那种向往,相反的是仿佛总有一种清冷在不停讽刺着四周的虚荣。从黄初二年开始,一直到曹丕离开人世,他始终为征服薛灵芸而殚精竭虑。这五年间,他除了为小薛建造了数处冠绝京城的豪华建筑之外,还在文化领域不断地为薛灵芸制造噱头,慢慢的,薛灵芸从一个善于刺绣的少女变成了独一无二的“针神”。曹丕原以为当自己以无上的权力为薛灵芸换来这些时,她一定会对自己充满感激之情,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薛灵芸始终还是那副清冷幽雅的表情,没有改变。
事实上,从薛灵芸抵达魏国开始,曹丕便陷入了失败之中,如果说先前甄洛的死,已经让他感受了一次失败,那么这次薛灵芸的到来则让他彻底丧失了对爱情的信心。我们可以想象,从黄初二年开始,曹丕的内心一定是痛苦不堪的,后宫的生活对他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而薛灵芸则是一把剔骨的尖刀。也正是出于对爱情的绝望,曹丕才会在临死之时下令遣散后宫的嫔妃。
末黄初七年,曹丕带着各种不甘一命呜呼,按照他的遗愿,大部分后宫嫔妃都被遣送回原籍,薛灵芸也在其中。而假如我们把目光飘回那个年代,当时的情景很可能就如本文开头那样,薛姑娘一如往昔般沉静,在她的眼中,五年的婚姻不至一顾。当马车驶出宫门,楼台越来越远,而常山郡越来越近,曹丕越来越远,而生活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