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兰的人物后记

  多才多艺的苏蕙还是一个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璇玑图》诗文外,另著有文词五千余言,后经隋末战乱,都以散佚,无人搜集。

  地方上出了这么一位卓越的女才子是很荣幸的,后人为了纪念她,把她在法门寺住过的小巷取名为“织锦巷”修的台取名为“织锦台”;漂洗过丝线的渠池取名为“续坑”;在她送窦滔去流沙的法门寺的北门外城墙上砖刻“西望续坑”四个大字,和“苏氏安机处”五个小字。并以青石一方上面刻“璇玑图回文”,嵌镶在北门照壁中间,供人玩味观赏。照壁上还刻有“武镇泰国”四个大字和“安南将军遗址”六个小字。

  苏蕙兰的丈夫窦滔死后埋葬于家乡——今扶风县周秦坡村南(北离法门寺五公里)墓前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墓”碑和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是否为窦滔与苏若兰夫妇同穴葬待考。不过他们的后裔仍存,至今周秦坡老庄还有十多户窦姓人家,过去每年清明节时,他们都要带上献祭食物和香表,团聚在窦滔墓前扫墓奠祖。

  窦滔苏若兰夫妇离合悲欢曲折的爱情故事影响十分深远。至今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各县,男女青年结婚,女方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给新郎的亲友们,用意在于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爱情要专,经常念念不忘夫妇恩情。此事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地方礼俗。现在女方已不用土法织手帕了,多购买机织巾,以故扶风县毛巾厂织造的彩花小毛巾十分畅销。

  才华文采出众的苏若兰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在文学上影响也是很长久的。自她以后,千多年来,历代不少文人学士,也创制了许多回文诗词,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李禺,明代的汤显祖、张芬,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但能象苏若兰的《璇玑图》能读出几千首的,目前还没有。不过,后人的回文诗词也有创新:有的诗词可随句倒读;有的词点破原句,倒读构成同体词;也有将诗句倒读后变成一诗词的,难度逐渐加深。后来的回文诗词不论有几多变新,苏若兰总是他们的启蒙老师。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