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

《本草纲目》木部
《本草纲目》木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本经》上品)

  【释名】黄檗(《别录》),根名檀桓。

  时珍曰︰檗木名义未详。《本经》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俗作黄柏者,省写之谬也。

  【集解】《别录》曰︰柏木生汉中山谷及永昌。

  弘景曰︰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浓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柏,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色,亦主口疮。

  在有之。今云皮黄,谬矣。按︰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树,名刺柏,非小柏也。

  《蜀本图经》云︰黄柏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经冬不凋。皮其根结块,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中。皮紧,浓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晒干。

  上用之。各适其宜尔。

  【修治】曰︰凡使柏皮,削去粗皮,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每五两,用蜜三两。元素曰︰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时珍曰︰黄柏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

  【气味】苦,寒,无毒。

  辛,阴中之阳,入足少阴经,为足太阳引经药。

  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故《活人书》恶干漆,伏硫黄。

  【主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别录》)。热止消渴,杀蛀虫(藏器)。男子阴痿,及敷茎上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乾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鼻衄,肠风下血,后分急热肿痛(大明)。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元素)。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李杲)。

  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震亨)。

  儿头疮(时珍)。

  【发明】元素曰︰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凡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脚膝无力,于黄汤中加用,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便去也,乃瘫痪必用之药。

  蜜炒研末,治口疮如神。故《雷公炮炙论》云︰口疮舌坼,立愈黄酥。谓以酥炙根黄,含之也。

  及黄涩者。并用酒洗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热在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是绝小便之源也。法当用气味俱薄、淡渗之药,猪苓、泽泻之类,泻肺火而清肺气,滋水之化源。若邪热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问》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法当用气味俱浓、阴中之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治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服遍矣。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

  《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洁古老人言︰热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

  遂处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药,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入桂一钱为引,熟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少时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状,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内经》云︰热者寒之。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柏之苦寒泻热、补水润燥为君,有泻火补阴之功,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也。火有二︰君火者,人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

  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

  【附方】旧十三,新三十。

  阴火为病︰大补丸︰用黄柏去皮,盐、酒炒褐为末,水丸梧子大。血虚,四物汤下;气虚,四君子汤下。(丹溪方)

  等症。黄柏(去皮,切)二斤,熟糯米一升(童子小便浸之,九浸九晒,蒸过晒研)。为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送下。

  作四分,用醇酒、蜜汤、盐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活人心统》)

  毒痔漏,下血不止︰孙探用酒、醋、童尿各浸七日,下五十丸,久服除根。杨诚《经验方》百补丸︰专治诸虚赤白浊。用川柏皮(刮净)一斤(分作四分,用酒、蜜、人乳、糯米泔各浸透)。炙干切研,廪米饭丸︰如上皮丸︰黄柏一斤(分作四分,三分用醇酒、盐汤、童尿各浸二日焙研,一分用酥炙研末)。

  以猪脏一条去膜,入药在内扎,煮熟捣丸。如上法服之。

  白涂炙)。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水下。名金虎丸。(《普济方》)

  赤芍药四钱,为末,饭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阎孝忠《下痢白色,昼夜三、五十行︰根黄浓者,蜜炒令焦为末,大蒜煨熟,去皮捣烂作膏和丸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三服。神妙不可述。(削皮,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淫及梦泄精滑︰真珠粉丸︰黄柏(炒)、真蛤粉各一斤,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等分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盐汤下。(《洁古家珍》)

  中有热︰宜清心丸主之。黄柏末一两,片脑一钱。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麦门冬汤下。此大智禅师方也。(许学士《本事方》)

  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即止。(韦宙《独行方》)

  冬汤调服二钱,立瘥。(《经验方》)

  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极效。此方有金木水火土,故名五行汤。一丸可用品方》)

  痹痛︰黄柏片含之。又以一斤,酒一斗,煮二沸,恣饮便愈。(《肘后方》)

  不通︰苦酒和黄柏末敷之,冷即易。(《肘后方》)

  方》)

  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蜜炙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用黄柏、细辛等分为末,掺。或用黄柏、干姜等分,亦良。

  铜绿二钱,为末。掺之,漱去涎。(《三因方》)

  服。(《圣惠方》)

  以蔷薇根汁调涂,立效。(《圣济录》)

  香二钱半,为末,槐花煎水调作饼,贴于疮口。(《普济方》)

  末,水调,贴足心。(《普济方》)

  (《肘后方》)

  柏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泔水润湿。(《集简方》)

  小儿脐疮不合者︰黄柏末涂之。(《子母秘录》)

  掺之即愈。(杨起《简便方》)

  疮用黄柏、黄芩等分煎汤,洗之。仍以黄柏、黄连作末,敷之。又法︰黄柏煎汤洗之,涂以白蜜。(《肘一味。

  一妇病此,人无识者,用此而愈。(张杲《医说》)

  门事亲》)

  柏末,面糊调涂,效。(《宣明方》)

  木部相关檀桓 返魂香 胡桐泪 芦荟 阿魏 樟脑 龙脑香 笃耨香 詹糖香 苏合香 安息香 质汗 骐竭 没药 薰陆香 枫香脂

《木部·本草纲目》木部  柏实 柏叶 柏枝 柏脂 柏根白皮  松脂 松节 松叶 松花 松根白皮 松木皮  杉木 杉皮 杉叶 杉子  菌桂 天竺桂 月桂 木兰 辛夷 沉香 蜜香 丁香 檀香 白旃檀 紫檀香 降真香   钓樟 乌药 乌药根 乌药叶(乌药嫩叶) 乌药子 兜娄婆香 必栗香 枫香脂 薰陆香 没药 骐竭 质汗 安息香 苏合香 詹糖香 笃耨香 龙脑香 樟脑 阿魏 芦荟 胡桐泪 返魂香 柏木 檀桓 小柏 黄栌 浓朴 杜仲 杜仲皮 杜仲芽 椿樗  干漆 漆叶 漆子 漆花  梓白皮 梓叶  楸木白皮 楸叶  桐叶 桐木皮 桐花 梧桐 罂子桐 桐子油 海桐 海桐木皮 刺桐花  楝实 楝根,楝木皮 楝花 楝叶  槐实 槐花 槐叶 槐枝 槐木皮,槐根白皮 槐胶   秦皮 合欢 合欢木皮 皂荚 皂荚子 皂荚刺(天丁) 皂荚木皮,皂荚根皮 皂荚叶 肥皂荚 无患子 栾华 无食子(没石子) 诃黎勒(诃子) 婆罗得  榉木皮 榉叶 柳(杨柳) 柳华(柳絮) 柳叶 柳枝,柳根白皮 柳胶 柽柳 水杨 白杨 白杨木皮 白杨枝 白杨叶 棣杨 松杨  榆白皮(榆皮) 榆叶 榆花 榆荚仁 朗榆 芜荑 苏方木(苏木) 乌木 桦木 桦木皮 桦木脂 戾木 榈木 棕榈 潭木 柯树 乌木 乌木根白皮 乌木叶 乌木油 巴豆 大风子 海红豆 相思子 猪腰子 石瓜  桑根白皮 桑皮中白汁 桑椹(文武实) 桑叶 桑枝 桑柴灰   楮实,楮桃 楮叶 楮枝茎 楮树白皮 楮皮间白汁  枳实 枳壳 枳根皮 枳嫩叶 枸橘 栀子 酸枣 白棘 蕤核 蕤核仁 山茱萸 山茱萸实 胡颓子 金樱子 郁李 郁李核仁 郁李根 鼠李 鼠李子 鼠李皮 女贞 女贞实 女贞叶 冬青 枸骨 卫矛 山矾 似山矾 南烛 五加(五加追风,五佳,五花) 五加皮 枸杞 枸杞苗 枸杞地骨皮 枸杞子 溲疏 杨栌 石南 石南叶 石南实(鬼目) 牡荆 牡荆实 牡荆叶 牡荆根 牡荆沥 蔓荆 蔓荆实 栾荆 栾荆子 石荆 紫荆 紫荆木,紫荆皮 木槿 木槿皮,木槿根 木槿花 木槿子 扶桑 木芙蓉 木芙蓉叶,木芙蓉花 山茶 山茶花 山茶子 蜡梅 伏牛花 密蒙花 木绵 柞木 黄杨木 不凋木 卖子木(买子木) 木天蓼 放杖木 接骨木 灵寿木 吻头木 木麻 大空木 茯苓 赤茯苓 茯苓皮 茯神 琥珀  猪苓 雷丸 桑上寄生(寄屑,寓木) 松萝 枫柳 桃寄生 柳寄生 占斯 石刺木  竹叶 淡竹叶 苦竹叶 竹根 淡竹根 苦竹根 甘竹根 淡竹茹 苦竹茹 竹茹 淡竹沥 竹沥 苦竹沥 慈竹沥 慈竹箨 竹实 山白竹(小白竹) 爆竹 竹黄 仙人杖 鬼齿(鬼针) 淮木 城东腐木 东家鸡栖木 古厕木 古榇板 震烧木 河边木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