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果部
《本草纲目》果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音又。《日华》)

  【释名】(与柚同)、条(《尔雅》)、壶柑(《唐本》)、臭橙(《食性》)、朱栾。

  时珍曰︰柚,色油然,其状如卣,故名。壶亦象形。今人呼其黄而小者为蜜筒,正此意也。其大者谓之朱栾,亦取团栾之象。最大者谓之香栾。《尔雅》谓之(音废),又曰(音贾)。《广雅》谓之镭柚,镭亦壶也。《桂海志》谓之臭柚,皆一物。但以大小、古今方言称呼不同耳。

  【集解】恭曰︰柚皮浓味甘,不似橘皮薄味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壶柑。今俗人谓橙为柚,非矣。案︰《吕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郭璞云︰柚出江南,似橙而实酢,大如橘。禹贡云︰扬州厥包橘、柚。孔安国云︰小曰橘,大曰柚,皆为柑也。

  颂曰︰闽中、岭外、江南皆有柚,比橘黄,白色而大。襄、唐间柚,色青黄而实小。其味皆酢,皮浓,不堪入药。

  时珍曰︰柚,树、叶皆似橙。其实有大、小二种︰小者如柑、如橙;大者如瓜、如升,有围及尺余者,亦橙之类也。今人呼为朱栾,形色圆正,都类柑、橙。但皮浓而粗,其味甘,其气臭,其瓣坚而酸恶不可食,其花甚香。南人种其核,长成以接柑、橘,云甚良也。盖橙乃橘属,故其皮皱浓而香,味苦而辛;柚乃柑属,故其皮粗浓而臭,味甘而辛。如此分,柚与橙、橘自明矣。郭璞云︰,大柚也。实大如盏,皮浓二、三寸,子似枳,食之少味。

  范成大云︰广南臭柚大如瓜,可食,其皮甚浓,染墨打碑,可代毡刷,且不损纸也。《列子》云︰吴越之间有木焉,其名为。碧树而冬青,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渡淮而北,化而为枳。此言地气之不同如此。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消食,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去肠胃中恶气,疗妊妇不思食、口淡(大明)。

  皮

  【气味】甘、辛,平,无毒。

  【正误】时珍曰︰案︰沈括《笔谈》云︰《本草》言橘皮苦,柚皮甘,误矣。柚皮极苦,不

  【主治】下气。宜食,不入药(弘景)。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时珍)。

  【附方】新一。

  痰气咳嗽︰用香栾,去核,切,砂瓶内浸酒,封固一夜,煮烂,蜜拌匀,时时含咽。

  叶

  【主治】头风痛,同葱白捣,贴太阳穴(时珍)。

  花

  【主治】蒸麻油作香泽面脂,长发润燥(时珍)。

  果部相关枸橼   橘叶 橘核 橘瓤上筋膜 青橘皮 黄橘皮 橘实  榴花 酸榴东行根 酸榴皮 酸石榴 甘石榴 安石榴

《果部·本草纲目》果部  李实 李核仁 李根白皮 李花 李叶 李树胶  杏实 杏仁(杏核仁) 杏花 杏叶 杏枝 杏根 巴旦杏  梅实 乌梅 白梅 梅核仁 梅花 梅叶 梅根 木梅  桃实 桃仁(桃核仁) 桃毛 桃枭 桃花 桃叶 桃茎,桃白皮 桃胶 桃符 桃橛  栗实 栗内薄皮 栗壳 栗毛球 栗花 栗树皮 栗根 天师栗  生枣 大枣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枣叶 枣木心 枣根 枣皮 仲思枣 苦枣  梨实 梨花 梨叶 梨木皮 鹿梨 棠梨 海红(海棠梨) 木瓜 楂子  温孛 山楂 赤爪木 庵罗果 柰(频婆) 林檎(文林郎果)  漆柿(绿柿)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安石榴 甘石榴 酸石榴 酸榴皮 酸榴东行根 榴花  橘实 黄橘皮 青橘皮 橘瓤上筋膜 橘核 橘叶    枸橼 金橘 枇杷 杨梅 樱桃 山婴桃 银杏 胡桃 胡桃仁 油胡桃 胡桃青皮 胡桃树皮 胡桃壳  阿月浑子 槠子 钩栗 橡实 槲实 荔枝 荔枝实 荔枝核 荔枝壳 荔枝花,荔枝皮根 龙眼 龙眼实 龙眼核 龙荔 橄榄 橄榄实 橄榄仁 橄榄核 木威子 庵摩勒 毗梨勒 五敛子 五子实 榧实 海松子 槟榔 大腹子 椰子 无漏子 桄榔子 木面 波罗蜜 无花果 阿勒勃 沙棠果 蟾子 麂目 都桷子 都念子 都咸子 摩厨子 韶子 马槟榔 枳(蜜枳) 秦椒 蜀椒 崖椒 蔓椒 地椒 胡椒 毕澄茄 吴茱萸 食茱萸 盐麸子 醋林子  皋芦 甜瓜 瓜蒂 西瓜 葡萄 婴郁 猕猴桃 甘蔗 沙糖 石蜜 刺蜜 莲藕 莲实  藕丝菜 藕节 莲薏(苦薏) 莲蕊须 莲花 莲房 荷叶 红白莲花 芰实 芰花 乌菱壳 芡实 乌芋 慈菇 附录诸果 诸果有毒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