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龟
(《本经》上品)
【释名】玄衣督邮。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龟头与蛇头同。故字上从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
它即古蛇字也。又《尔雅》龟有十种,郭璞随文傅会,殊欠分明。盖山、泽、水乃因常龟所生之地而名也。其大至一尺以上者,在水曰宝龟,亦曰蔡龟。在山曰灵龟,皆国之守宝而未能变化者也。年至百千,则具五色,而或大或小,变化无常。在水,曰神龟。在山,曰筮龟,皆龟之圣者也。火龟则生炎地,如火鼠也。摄龟则呷蛇龟也。文龟则瑁也。后世不分山、泽、水、火之异,通以小者为神龟,年甲止言水中者,而诸注始用神龟。然神龟难得,今人惟取水诸龟可该矣。
【集解】时珍曰︰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龟形象离,其神在坎。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背阴向阳,蛇头龙颈。外骨内肉,肠属于首,能运任脉。广肩大腰,卵生思抱,其息以耳。雌雄尾交,亦与蛇匹。或云大腰无雄者,谬也。今人视其底甲,以辨雌雄。龟以春夏出蛰脱甲,秋冬藏穴导引,故灵而多寿。《南越志》云︰神龟,大如拳而色如金,上甲两边如锯齿,爪至利,能缘树食蝉。《抱朴子》云︰千岁灵龟,五色具焉,如玉如石。变化莫测,或大或小。或游于莲叶之上,或伏于丛蓍之下。张世南《质龟论》云︰龟老则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钱。夏则游于香荷,冬则藏于藕节。其息有黑气如煤烟,在荷心,状甚分明。人见此气,勿辄惊动,但潜含油管之,即不能遁形矣。
或云︰龟闻铁声则伏,被蚊则死。香油抹眼,则入水不沉。老桑煮之则易烂。皆制伏之妙也。
《介部·本草纲目》:介部 水龟 水龟甲 水龟肉 水龟血 水龟胆汁 龟溺(龟尿) 秦龟 秦龟甲 秦龟头 龟 龟肉 龟血 龟筒(龟皮) 玳瑁 玳瑁甲 玳瑁肉 玳瑁血 绿毛龟 疟龟 鹗龟 摄龟 贲龟 鳖 鳖甲 鳖肉 鳖脂 鳖头 鳖头血 鳖卵 鳖爪 纳鳖 三足鳖 朱鳖 珠鳖 鼋 鼋甲 鼋肉 鼋脂 鼋胆 蟹 蝤蛑 蟛蜞 石蟹 蟹爪 蟹壳 盐蟹汁 鲎鱼 鲎鱼肉 鲎鱼尾 鲎鱼胆 鲎鱼壳 牡蛎 牡蛎肉 蚌 蚌肉 蚌粉 马刀(马蛤) 壳 真珠(珍珠,蚌珠) 石决明 石决明壳 海蛤(魁蛤) 文蛤(花蛤) 蛤蜊 蛤蜊肉 蛤蜊粉 蛏 蛏肉 担罗 车螯 车螯肉 车螯壳 魁蛤(魁陆) 魁蛤肉 魁蛤壳 车渠(海扇) 贝子 紫贝(文贝) 珂(马轲螺) 石(劫) 淡菜(壳菜) 海螺 甲煎 田螺 田螺肉 田螺壳 蜗螺 蜗螺肉 蜗螺烂壳 蓼螺 寄居虫 海月(玉珧) 海燕 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