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曹雪芹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橡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各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曾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三十年。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程伟元和高鹗第一次以活字排印出版,这已是一二O回本,书名也改为《红楼梦》了。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写的。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乾隆进士,做过内阁侍读等官职。他根据书线索??已经丢失的某些稿子,续写了《红楼梦》。使《红楼梦》成为有头有尾的完整小说。高鹗写的后四十回,虽不如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但高鹗保留了原作的悲刻结尾,其中黛玉之死,袭人改嫁等,也写得形象生动,精彩感人。高鹗的功劳也不可忽视。
曹家自被抄家以后,日子益发的困顿了。从城里迁到蓝靛厂火器营不久,发现这里房屋窄小,终日人声鼎沸,实在不宜写书,这才一狠心,索性搬到了西山脚下的正白旗居住。离正白旗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一茶馆,名唤“退翁亭”。这退翁亭茶馆名为茶馆,实则茶酒全卖。雪芹搬到正白旗不久,就成了退翁亭的座上客“举家食粥酒常赊”,这赊酒的地方就是指这里。
曹雪芹饱学多才,能诗善画,再加上他放荡不羁的个性,很快赢得了香山一带住户的尊敬。尤其是他惜老怜贫的品德,得到了山乡父老们的交口称赞。在这退翁亭茶馆里有一名伙计名唤“马青”,年在五十岁上下,此人每日聆听曹雪芹的高谈阔论,对他的为人更加佩服。每当曹雪芹赊酒的时候,他就自动捧出一盘小菜;每当雪芹食粥的日子,他就送上去几个烧饼天长日久,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就在雪芹搬到香山正白旗的第三年的春天,一连三日在退翁亭茶馆里见不到马青黟计。一打听,才知马青病了。他急忙到马青家里,进了马家的门一看,只见马青昏沉沉地倒在炕上迷糊著,他老伴把眼睛都哭肿了。他轻轻地拿过马青的手为平了脉,然后说道:“大嫂不必如此,待我用偏方为老马治疗一下,保他三、五日准好!”雪芹回到自己家后没顾上休息,就大步来到了正白旗的村头,原来这里长著一大片野芹菜,春风吹来,刚刚泛青不久,也就有两、三寸长。他急忙割了一小把,回家后点火就熬,野芹汤熬好后立即让马青服下。
没想到手到病除,连服三日后,马青又到退翁亭茶馆去上工了,把个马青夫妇喜得心花怒放,逢人便说:“曹爷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真是华陀再生了!”从此,雪芹不仅以才子闻名于西山,他的医道也逐渐得到了山乡父老的称赞,四方来家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好在药材方便,除家门口的水芹外,整个西山都是他的大药库,用中草药治好了数不清的疑难杂症。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儒家宗旨的影响下,为了进一步表达乡的自己的志向,在曹霑名字外,他就特意给自己起了个雪芹的号,意思是自己愿做一棵山芹,既可以为父老们充饥,又可以为穷汉袪病。以后又起芹圃和芹溪的号,而他的正名曹霑反而不被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