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原型

  大观园的原型——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景区

  圆明园是康熙赐予雍正的园林,始建于康熙五十八年。第一次大兴建是雍正三年至乾隆二年,基本上完成了“九州清晏”景区,当年乾隆命绘制了《圆明园全图》,并御题“大观”。第二次是乾隆三年至九年,完成了“四十景”,绘了四十景图,其时正是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其后作为内务府营造部门的家属(也可能有小差事),经常可以出入圆明园,对园中建筑熟悉。

  从“九州清晏”与大观园总平面比较来看,二者基本相似。

  基本格局上,如都是以湖为中心,周边布置景点;主要景点都是建筑组群,少数是单体建筑;每个组群都是围合式,但又都不完全对称等。

  景物题材上,如海上仙境。圆明园有“蓬岛瑶台”、“方壶胜境”;大观园有“天仙宝境”,众人评说“蓬莱仙境”、“金门玉户神仙府”等。

  建筑形象上,大观园中有几处只有圆明园才有的形象。如大观楼。“崇阁巍峨……复道萦纡……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正是圆明园“方壶胜境”的写照等。

  从造园匠师来看,《红楼梦》中提到大观园是“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山子某”是清代园林匠师的称谓。江南名师张涟(字南垣)号山子张,其次子张然在康熙时可能是由曹玺荐入宫廷主持御园工程28年,圆明园也应当出其手,子孙统号“山子张”。“张”与“野”同有放任不羁之意,可见山子野即暗指山子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