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四气五味
主条目:性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后来又将对人体的寒热病理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的药物称为平性。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如石膏、知母;温热药一般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的功效,如附子、肉桂。
五味则是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味道。事实上,药性的五味并不是指该中药的真实味道,而是根据其药效得到的。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味能补、能缓、能和。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指降泄肺气、胃气。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具有渗湿利水作用,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证。
中药相关: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与生药 自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制方法 中药的误解 中药的发展 中药的鉴定 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贮藏方法 中药的剂量 中药剂型的选用方法 中药的剂型 中药的加工 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特点 中药的药性
《中药·本草纲目》:中药简介 中药的释义 中药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的贡献 中药的食物疗法 中草药疗效 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和概况 地方本草 中药的炮制制药 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典 中医药事业的普及 中药著作 常用中药饮片进行研究和改革 中药的进展 服中药的禁忌 中药中的十九畏和十八反 中药的十八反药歌 正确认识中药的副作用 中药的配伍 中药知识大全 中药堕胎安全情况 中药的历史 中药的成分 中药的种类 中药的药性 中药的特点 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加工 中药的剂型 中药剂型的选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 中药的贮藏方法 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鉴定 中药的发展 中药的误解 中药的煎制方法 自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与生药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归经 中药的毒性 中药的产地
-
中药与生药 自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制方法 中药的误解 中药的发展 中药的鉴定 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贮藏方法 中药的剂量 中药剂型的选用方法 中药的剂型 中药的加工 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特点 中药的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