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仪》原文-出自《墨子闲诂》卷一

  法仪:毕云:“法,《说文》云‘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法今文省。’此借为法度之义。仪,义如浑天仪之仪。《说文》云‘檥,干也’,仪与檥音相近。又《说文》云‘仪,度也’,亦通”。诒让案:《尔雅·释诂》云“仪,干也”,与《说文》“檥”说解同。《管子·形势解》篇云“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此篇所论,盖天志之馀义。 

  《墨子闲诂》原文

  1、法仪: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旧本脱,今据群书治要增。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毕云:“此县挂正字。”诒让案:《考工记舆人》云“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衡者中水。”《庄子·马蹄》篇云“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即此义。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俞云:“‘五’当作‘四’,上文‘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并无五者。”诒让案:以《考工记》校之,疑上文或当有“平以水”三字,盖本有五者,而脱其一与?巧者能中之,毕云“《史记索隐》云‘《仓颉》篇云:中,得也。’”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毕云:“《说文》云‘仿,相似也。’放与仿同。”犹逾己。毕云“犹胜于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治要无“所”字。下同。

  2、法仪: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毕云:“《说文》云‘辩,治也。’”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当与尝通,尝试也。详《天志下》篇。王引之云:“当并与傥同。”毕云:“奚若与何如同。”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学谓师也。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下旧有“而可”二字。王云:“既言莫可以为治法,则不当更有‘而可’二字,此涉下句而衍。”案:王说是也,今据删。

  3、法仪: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治要作“息”。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治要“知天”下有“之”字。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4、法仪:今天下无大小国,“大小”,治要作为“小大”。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犓羊、毕云:“当云牛羊。”豢犬猪,毕云:“《说文》云‘犓,以刍茎养牛也’,‘豢,以谷圈养豕也。’《玉篇》云‘犓,则俱切,今作刍’。陆德明庄子音义云‘司马云:牛羊曰刍,犬豕曰豢。’”苏云:“案:‘犓’乃‘刍’‘牛’两字而误合为一者,文当云‘刍牛羊’。”洁为酒醴粢盛,毕云:“‘洁’字正作‘洁’。《说文》云‘秶,稷也’,‘粢,稻饼也’。然则‘粢盛’之字作‘齍’。以敬事天,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曰杀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旧本无“知”字,治要同。王云:“‘是以’下有‘知’字,而今本脱之,则文义不明。上文曰‘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正与是以知相应。”案:王说是也,今据增。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5、法仪: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毕云:“旧脱‘爱’字,以意增。”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广雅释诂》云“宾,敬也。”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广雅释诂》云:“诟,骂也”。《左·昭十三年传》“楚灵王投龟诟天而呼”,释文云:“诟,詈辱也。”其贼人多,“其贼”,旧本作“贼其。”俞云:“按当作‘其贼人多’,与上文‘其利人多,故天福之’相对。”案:俞校是也,今据乙。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遂与队通,易震“遂泥”。释文云“‘遂’,荀本作‘队’,俗作‘坠’,义同。淮南子天文训高注云“队,陨也。”身死为僇于天下,“僇”,治要作“戮”。《大学》“辟则为天下僇矣”,孔颖达疏云“僇谓刑僇也。”《荀子·非相》篇云“为天下大僇”,杨注云“僇与戮同”。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