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南宗与北宗

  孔子后裔的封号,一向是严格遵守宗法制度,以嫡长子承袭的。宋金时期,南北对峙,由于社会剧烈动荡,“衍圣公”出现了南宗与北宗。

  北宋末年,女真族起兵南下,徽、钦二帝被俘,康王赵构“泥马过江”,建立了南宋政权。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离曲阜去扬州陪祀,迁居衢州(今浙江衢州),这就是南宗。金兵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伪齐刘豫政权,刘豫为拉拢汉族士大夫阶级,在阜昌二年(公元1131年)将孔端友之弟孔端超的二儿子孔皤,封为“衍圣公”,主持孔庙祭祀。伪齐政权灭亡后,金熙宗天眷二年(1391年),仍封孔皤为“衍圣公”。这就是北宗。

  南宋孔端友没有儿子,用他弟弟端超的四子孔王介为继承人,其后子孙孔、孔文远、孔万春、孔洙都享有南宋的“衍圣公”封号。北宗孔皤是o南宗孔的二哥,先后传子孙孔拯、孔、孔元措]、孔等。到孔时,因孔是孔元措的侄子的小老婆所生,曾随母亲被打老婆赶走改嫁,长大后才被孔元措领会作继承人。因此,被其它孔氏族人攻击为不是孔子的后代,被免去“衍圣公”的封号。

  蒙古占领中原后,也需要孔子的思想笼络人心,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用为袭封“衍圣公”;其后又以孔元用的儿子孔之全为“衍圣公”。这时,金、宋、蒙古各有一个“衍圣公”。蒙古灭金后,取得了金代“衍圣公”,便仍以孔元措为袭封“衍圣公”,而改任孔之全为世袭曲阜县尹。元灭宋后,又取得了宋封的南宗“衍圣公”孔洙。

  据北宋所修的志书说,元世祖要封孔洙为“衍圣公”,孔洙让位于居住在曲阜的孔子的后代,忽必烈曾称赞他“宁为容而不为亲,真圣人之后也”,便改封他为国子监祭酒,免去“衍圣公”封号,结束了北宗、南宗并列的局面。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