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的拳法
孙武传说某一严冬时分,孙武围着书房,一边踱着步,一边舒展着筋骨。转到屋后,几株梅树吸引了他的注意。满树的梅花竞相绽放,在凛冽的寒风中毫无怯意,枝干刚劲盘曲如同虬龙。孙武在树前站立良久,静心观赏。忽然,一阵寒风袭来,枝干摇曳,如虬龙飞舞;继之,落英纷纷,令人视之迷离。孙武略有所悟,模拟着梅枝、梅花的形态,活动着四肢……等孙武回到书房,感觉神定气清,浑身舒服。第二天,第三天……一连几天,孙武看书看累了,必定到梅树林中模仿梅枝、树花的形态锻炼一会儿。时间一长,孙武就想,梅花耐寒之物,在百花凋零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其不畏严寒的品质让人叹服。且梅花有密有疏,有虚有实;枝干遒劲,重心扎实,整株梅树刚柔相济,互相为用,有轻有重,有动有静。动则如猛虎,势不可当;静则如淑女,柔中寓刚。孙武想,这些多么像我们齐国的技击之术啊。技击是齐国人尊崇和擅长的一种搏击之术。齐国的技击阴(指隐秘的招术)阳(指显见的技巧)穿插更替,招式虚虚实实,明暗多变。齐人就是靠这种高超的技击之术,发挥短兵相接,单兵作战,以巧取胜的优势,在诸候争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孙武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根据齐人的技击之术,结合梅树、梅花的形态变化,创造一种用于强身健体、攻敌致胜的拳法套路。至于这套拳法的名字,就叫它梅花拳吧。
从此,孙武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终于创造出了一套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借力发力,变化多端的梅花拳法。孙武创造的梅花拳法讲究六合,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上下相随,内外一致,姿势舒展,动作优美。整套拳路既有阳刚之美,更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其进攻,有排山倒海之势;其防御,则缩身,舒气,四肢放松,如猫之小憩。孙武梅花拳非常注重虚实结合。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而亦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避实去虚,取本舍末,取近舍远,借势发招,乘虚而入。这些道理孙武后来无不体现在其所著兵书中。孙武梅花拳还讲究灵活多变。在实际交手中,随机应变,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随其变而变,灵活机动。不用拙劲、僵力,变化多端,使对手不知所措。孙武梅花拳还讲究占领先机,打主动仗。对手拳未到,自己的招式先到,使对手的招式未发出就失去作用。或者击对手于半途之中,使对手的招式半途而废。所谓“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
另外,孙武梅花拳还十分强调以智取胜,即“遇强智取,遇弱力擒。”与对手交锋,先审其技,察其力。对手强,则示之弱,使其骄傲大意。然后乘对手稍一懈怠,奋力一击。为避开对手的锋芒,宁可舍近打远,舍直走曲,袭击其左右侧或背后,直到击中其要害。对手弱,则猛冲猛打,步步紧逼,如疾风暴雨,有雷霆万钧之势,使对手毫无还手之力。后来,孙武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加入其它器械,又创造出了梅花刀、梅花枪、梅花剑等器械搏击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