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简介

  司马法简介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姜子牙所写,但到了战国时已经散失。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西周时,王室设有大司马一职,职掌军事,《司马法》就是司马论兵的兵书。这个司马是谁,现在已无从查考,一说是姜子牙所写。古《司马法》早已亡佚,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初期齐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马兵法,同时也把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的将军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

  《司马法》作者:田和(战国)

  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本姓田,是春秋后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齐景公时,晋、燕联军伐齐,大败齐军。穰苴临危受命,出任齐国的将军。他斩景公宠臣监军庄贾,严肃军纪;又平分口粮、亲问士兵疾苦,使全军上下士气高昂,争相赴战。消息传开,晋、燕联军闻风而退。穰苴乘势率军追击,尽复失地。因功封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他对春秋以前的古兵法有很深刻的研究,尤以能申明古司马法而著称。故而齐威王令大夫追论古《司马兵法》时,将司马穰苴的阐发之辞附于其中。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土”。(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马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称《军礼司马法》,入礼类,共155篇。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汉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土”(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

  自汉朝以后,该书多有散佚,至唐朝编《隋书·经籍志》时录为3卷5篇,列入子部兵家类,称为《司马法》,即今本《司马法》3卷5篇的原型。另有逸文60余条,1600多字。唐·魏徵将其部分内容收入《群书治要》。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