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鸟尽弓藏

  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将钟离眛素与韩信交好,韩信便将其收留藏匿。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出入。

  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钟离眛则自刎自杀。韩信带着人头于陈(今河南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韩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韩信知刘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称病不出,长期怨恨不满。当陈豨升官至巨鹿,临走前,韩信与陈豨约定,陈豨若起兵造反,韩信将助一臂之力。

  汉高祖十年,陈豨果真反叛,韩信便与家臣密谋从内部袭击吕后、太子等人,但遭亲人告密而走漏风声。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引韩信前来祝贺;韩信被束缚后,被具五刑后打死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

  刘邦平定陈豨返回之后,得知韩信已死,“亦喜且怜之”。刘邦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计。于是刘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辩称“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朝天下,绝不以“兵器”杀之。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于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看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无法顶天立地,并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

  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有的学者认为,陈豨事件是汉朝族灭韩信的借口。若韩信确实与陈豨相商谋反,听闻陈豨已死,又怎会自己入宫呢?

  虽然另有学者说“韩信没光明正大的谋反,所以招他入宫庆贺平反,他不得不去。”但是一般情况之下,同党被破获,身为叛乱份子大多会选择逃亡,故多数学者认为“与陈豨合谋造反”仅仅为汉朝对韩信的欲加之罪。

  (韩信之死后世颇多猜测,此为不能尽信也,试想,韩信谋智过人,岂会行内部攻破之举,既不全面亦不稳妥,加之史记“待豨示”,此帅才岂容屈居他人之下,加之太史公清晰地记载陈豨和韩信谋权之事的过程,莫非太史公有通天之眼或是大耳刘有完善的监测系统?) -此为补充,用以提醒各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