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属中华文化圈重要的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又称端阳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鲁迅作品《端午节》         2、端午节对联

  3、端午节上海名牌粽子         4、端午节大江南北的名牌粽子

  5、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         6、端午节的相关诗词

  7、韩国江陵端午祭           8、日本的端午节

  9、端午节的相关谚语          10、端午申遗

  11、端午节的佩饰           12、端午节的各地民俗

  13、端午节的卫生习俗         14、端午节斗草

  15、河北端午节习俗          16、山东端午节习俗

  17、山西端午节习俗          18、陕西端午节习俗

  19、甘肃端午节习俗          20、江苏端午节习俗

  21、四川端午节习俗          22、浙江端午节习俗

  23、江西端午节习俗          24、湖北端午节习俗

  25、湖南端午节习俗          26、福建端午节习俗

  27、广东端午节习俗          28、海南端午节习俗

  29、端午节的节日食俗         30、屈原故里的三个端午节

  31、端午节的其他别称         32、韩国的端午节风俗

  33、日本的端午节风俗         34、台湾的端午节风俗

  35、中国大陆的端午节风俗       36、端午节的习俗

  37、端午节的名称由来         38、端午节的由来

  39、端午节的传说           40、屈原故乡的端午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