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第六十七卷(表状三十三首)

  《密州谢上表》苏轼

  臣轼言。
  昨奉敕差知密州军州事,已于今月三日到任上讫。
  草芥贱微,敢干洪造;乾坤广大,曲遂私诚。
  受命抚躬,已自知于不称;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臣轼(中谢)。
  伏念臣家世至寒,性资甚下。
  学虽笃志,本先朝进士篆刻之文;论不适时,皆老生常谈陈腐之说。
  分于圣世,处以散材。
  一自离去阙庭,屡更岁龠。
  尘埃笔砚,渐忘旧学之渊源;奔走簿书,粗识小人之情伪。
  欲自试于民社,庶有助于涓涘。
  以为公朝,不废私愿。
  携孥上国,预忧桂玉之不充;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
  自惟何幸,动获所求。
  虽父兄所以处臣,其侥幸不过如此。

  虽云疏外,有此遭逢。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躬上圣之资,建太平之业,以为人无贤愚,皆有可用。
  故虽如臣等辈,犹未尽捐。
  臣敢不仰酬至恩,益坚素守。
  推广中和之政,抚绥疲瘵之民。
  要使民之安臣,则为臣之报国。
  臣无任瞻天荷圣激切屏营之至。

  《徐州谢上表》苏轼

  臣轼言。
  分符高密,已窃名邦;改命东徐,复尘督府。
  荷恩深厚,抚已兢惭。

  臣轼(中谢)。
  伏念臣奋身农亩,托迹书林。
  信道直前,曾无坎井之避;立朝寡助,谁为先后之容。
  向者屡献瞽言,仰尘圣鉴。
  岂有意于为异,盖笃信其所闻。

  顾惭迂阔之言,虽多而无益;惟有朴忠之素,既久而犹坚。
  远不忘君,未忍改其常度;言之无罪,实深恃于至仁。
  知臣者谓臣爱君,不知臣者谓臣多事。
  空怀此意,谁复见明。
  伏惟皇帝陛下,日月照临,乾坤覆帱。
  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安全陋躯,畀付善地。
  民淳讼简,殊无施设之方;食足身闲,仰愧生成之赐。
  顾力报之无所,怀孤忠而自怜。

  《徐州谢奖谕表》苏轼

  臣轼言。
  伏奉今月四日敕,以臣去岁修城捍水,粗免疏虞,特赐奖谕者。
  奔走服勤,人臣之常事;褒称劳勉,学者之至荣。
  自惟何人,乃辱斯语。
  臣轼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伏念臣学无师法,才与世疏。
  经术既已不深,吏事又其所短。
  累忝优寄,卒无异称。
  宽如定远之言,平平无取;拙比道州之政,下下宜然。
  乃者河决澶渊,毒流淮泗。
  百堵皆作,盖僚吏之劬劳;三板不沈,本朝廷之威德。
  而臣下掠众美,上贪天功。
  独窃玺书之荣,以为私室之宝。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四海,子养万民。
  哀无辜之遭罹,特遣使以存问。
  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饥寒。
  所以录臣之微劳,盖将责臣之来效乱。
  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安集流亡,尽复平时之业。
  庶殚朽钝,少补丝毫。
  臣无任。

  《徐州贺河平表》苏轼

  臣轼言。
  窃闻黄河决口已遂闭塞者。
  圣谟独运,天眷莫违。
  庶邦子来,民罔告病。
  万杵雷动,役不逾时。
  遂消东北莫大之忧,然后麦禾可得而食。
  人无后患,喜若再生。
  臣轼中谢。
  伏以大河为灾,历世所病。
  禹治兖州之野,十有三载乃同;汉筑宣房之宫,二十余年而定。
  未有收狂澜于既溃,复故道于将堙。
  俯仰而成,神速若此。
  恭惟皇帝陛下,至仁博施,神智无方。
  达四聪以来众言,广大孝以安宗庙。
  水当润下,河不溢流。
  属岁久之无虞,故患生于所忽。
  方其决也,本吏失其防,而非天意;及其复也,盖天助有德,而非人功。
  振古所无,溥天同庆。
  维丰、沛之大泽,实汴、泗之所钟。
  伊昔横流,凛孤城之若块;迨兹平定,蔚秋稼以如云。
  害既广则利多,忧独深而喜倍。
  虽官守有限,不获趋外庭以称觞;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颂。
  臣无任。

  《湖州谢上表》苏轼

  臣轼言。
  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
  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
  顾惟何人,亦与兹选。
  臣轼(中谢)。

  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
  议论阔疏,文学浅陋。
  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
  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
  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
  罪固多矣,臣犹知之。

  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
  顾惟无状,岂不知恩。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
  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
  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
  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
  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
  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
  臣无任。

  《到黄州谢表》苏轼

  臣轼言。
  去岁十二月二十九日,准敕,责授臣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臣已于今月一日到本所讫者。
  狂愚冒犯,固有常刑。
  仁圣矜怜,特从轻典。
  赦其必死,许以自新。
  祗服训辞,惟知感涕(中谢)。
  伏念臣早缘科第,误忝缙绅。
  亲逢睿哲之兴,遂有功名之意。
  亦尝召对便殿,考其所学之言;试守三州,观其所行之实。
  而臣用意过当,日趋于迷。
  赋命衰穷,天夺其魄;叛违义理,辜负恩私。
  茫如醉梦之中,不知言语之出。
  虽至仁屡赦,而众议不容。
  案罪责情,固宜伏斧锧于两观;推恩屈法,犹当御魑魅于三危。
  岂谓尚玷散员,更叨善地。
  投畀麇鼯之野,保全樗栎之生。
  臣虽至愚,岂不知幸。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德刑并用,善恶兼容。
  欲使法行而知恩,是用小惩而大戒。
  天地能覆载之,而不能容之于度外;父母能生育之,而不能出之于死中。

  伏惟此恩,何以为报。
  惟当蔬食没齿,杜门思愆。
  深悟积年之非,永为多士之戒。

  贪恋圣世,不敢杀身;庶几余生,未为弃物。
  若获尽力鞭箠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
  指天誓心,有死无易。
  臣无任。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苏轼

  臣轼言。
  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准淮南转运司牒,奉圣旨,差官取勘臣前任知徐州日,不觉察百姓李铎、郭进等谋反事。
  臣寻具析在任日,曾选差沂州百姓程棐令缉捕凶逆贼人,致棐告获前件妖贼因依,乞勘会施行,至今年七月二日,复准转运司牒,坐准尚书刑部牒,奉圣旨,苏轼送尚书刑部更不取勘。
  盗发所临,守臣固当重责;罪疑则赦,圣主所以广恩。
  自惊废逐之余,犹在愍怜之数。
  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
  上不能以道化民,达忠孝于所部;下不能以刑齐物,消奸宄于未萌。
  致使妄庸,敢图僣逆。
  原其不职,夫岂胜诛。
  况兹沟渎之中,重遇雷霆之谴。
  无官可削,抚已知危。
  至于捕斩群盗之功,乃是邻近一夫之力。
  靖言其始,偶出于臣。
  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而因人成事,岂足言劳。
  勉自列于涓埃,庶少宽于斧铖。
  岂谓荡然之泽,许以勿推。
  收惊魄于散亡,假余生之晷刻。
  退思所自,为幸何多。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舞虞舜之干,示人不杀;祝成汤之网,与物求生。
  其间用刑,本不得已;稍有可赦,无不从宽。

  务在考实而原情,何尝记过而忘善。
  益悟向时之所坐,皆是微臣之自贻。
  感愧终身,论报无地。
  布衣蔬食,或未死于饥寒;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
  臣无任。

  《谢量移汝州表》苏轼

  臣轼言。
  伏奉正月二十五日诰命,特授臣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者。
  稍从内迁,示不终弃。
  罪已甘于万死,恩实出于再生。
  祗服训辞,惟知感涕。
  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向者名过其实,食浮于人。
  兄弟并窃于贤科,衣冠或以为盛事。
  旋从册府,出领郡符。
  既无片善,可纪于丝毫;而以重罪,当膏于斧铖。
  虽蒙恩贷,有愧平生。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憔悴非人,章狂失志。
  妻孥之所窃笑,亲友至于绝交。
  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
  岂谓草芥之贱微,尚烦朝廷之纪录。
  开其恫悔,许以甄收。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汤德日新,尧仁天覆。
  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型。
  百废具兴,多士爰集。
  弹冠结绶,共欣千载之逢;掩面向隅,不忍一夫之泣。
  故推涓滴,以及焦枯。
  顾惟效死之无门,杀身何益,更欲呼天而自列,尚口乃穷。
  徒有此心,期于异日。
  臣无任。

  《乞常州居住表》苏轼

  臣轼言。
  臣闻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甚,而归于欲其生;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甚严,而不忍致之死。
  臣漂流弃物,枯槁余生。
  泣血书词,呼天请命。
  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此言朝闻,夕死无憾。
  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昔者尝对便殿,亲闻德音。
  似蒙圣知,不在人后。
  而狂狷妄发,上负恩私。
  既有司皆以为可诛,虽明主不得而独赦。
  一从吏议,坐废五年。
  积忧薰心,惊齿发之先变;抱恨刻骨,伤皮肉之仅存。
  近者蒙恩量移汝州,伏读训词。
  有“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之语。
  岂独知免于缧绁,亦将有望于桑榆。
  但未死亡,终见天日。
  岂敢复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觊之心。
  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
  累重道远,不免舟行。
  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
  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
  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
  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又恐罪戾至重,未可听从便安,辄叙微劳,庶蒙恩贷。
  臣先任徐州日,以河水浸城,几至沦陷。
  臣日夜守捍,偶获安全,曾蒙朝廷降敕奖谕。
  又尝选用沂州百姓程棐,令构捕凶党,致获谋反妖贼李铎、郭进等一十七人,亦蒙圣恩保明放罪。
  皆臣子之常分,无涓埃之可言。
  冒昧自陈,出于穷迫。
  庶几因缘侥幸,功过相除。
  稍出羁囚,得从所便。
  重念臣受性刚褊,赋命奇穷。
  既获罪于天,又无助于下。
  怨仇交集,罪恶横生。
  群言或起于爱憎,孤忠遂陷于疑似。
  中虽无愧,不敢自明。
  向非人主独赐保全,则臣之微生岂有今日。
  伏惟皇帝陛下,圣神天纵,文武生知。
  得天下之英才,已全三乐;跻斯民于仁寿,不弃一夫。
  勃然中兴,可谓尽善。
  而臣抱百年之永叹,悼一饱之无时,贫病交攻,死生莫保。
  虽凫雁飞集,何足于江湖,而犬马盖帷,犹有求于君父。
  敢祈仁圣,少赐矜怜。
  臣见一面前去,至南京以来,听候朝旨。
  干冒天威,臣无任。

  《到常州谢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先蒙恩授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寻上表乞于常州居住。
  奉圣旨,依所乞,臣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到常州讫者。
  积衅难磨,未经洗涤;至仁易感,许即便安。
  祗荷宠灵,惟知感涕。
  (中谢。)
  伏念臣所犯罪戾,本合诛夷。
  向非先帝之至明,岂有余生今日。
  衔恩未报,有志不从。
  已分没身,寄残骸于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于桑榆。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仁孝生知,聪明天纵。
  寅奉上帝之眷命,述修累圣之成谋。
  念此菅蒯之微,庶几簪履之旧。
  俾安田亩,稍出缧囚。

  饱食无思,但日陶于新化;杜门自省,当益念于往愆。
  臣无任。

  《到常州谢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先蒙恩授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寻上表乞于常州居住,奉圣旨,依所乞,臣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到常州讫者。
  罪大人微,自甘永弃;食贫口众,未免求安。
  忽奉俞音,出于独断;仰衔恩施,不觉涕零。
  (中谢。)
  伏念臣猥以凡材,早尘仕籍。
  生逢有作之圣,独抱不移之愚。
  废弃六年,已忘形于田野;溯沿万里,偶脱命于江潭。
  岂谓此生,得从所便。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厚德载物,至仁代天。
  春生秋成,本无心于草木;风行雷动,自有信于虫鱼。
  致此幽顽,亦叨恩宥。
  耕田凿井,得渐齿于平民;碎首刳肝,尚未知其死所。
  臣无任。

  《登州谢上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伏奉告命,授臣朝奉郎、知登州军州事,臣已于今月十五日到任上讫者。
  登虽小郡,地号极边。
  自惊缧绁之余,忽有民社之寄。
  拜恩不次,陨涕何言。
  (中谢。)
  臣闻不密则失身,而臣无周身之智;人不可以无学,而臣有不学之愚。
  积此两愆,本当万死。
  坐受六年之谪,甘如五鼎之珍。
  击鼓登闻,止求自便;买田阳羡,誓毕此生。
  岂期枯朽之中,有引遭逢之异。
  收召魂魄,复为平人;洗濯瑕疵,尽还旧物。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内行曾、闵之孝,外发禹、汤之仁。

  日将旦而四海明,天方春而万物作。
  于其党而观过,谓臣或出于爱君,就所短而求长,知臣稍习于治郡。
  致兹异宠,骤及非才。
  恭惟先帝全臣于众怒必死之中,陛下起臣于散官永弃之地。
  没身难报,碎首为期。
  臣无任。

  《登州谢上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伏奉告命,授臣朝奉郎、知登州军州事,臣已于今月十五日到任上讫者。
  宠命过优,训词尤厚。
  非臣愚蠢,所克承当。
  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所领州,下临涨海。
  人淳事简,地瘠民贫。
  入境问农,首见父老。
  戴白扶杖,争来马前。
  皆云:“枯朽之余,死亡无日,虽在田野,亦有识知。
  恭闻圣母至明而慈,嗣皇至仁而孝。
  每下号令,人皆涕流。
  愿忍垂死之年,以待维新之政。”
  言虽甚拙,意则可知。
  见朝廷擢臣于久废之中,谓臣愚必有以少塞其责。
  或能推广上意,惠康小民。
  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
  心已耗于多难,才不周其一身。

  将何以上答圣知,下尉民愿。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以任姒之位,行尧舜之仁。
  勤邦检家,永为百王之令典;时使薄敛,故得万国之欢心。
  岂烦爝火之微,更助日月之照。
  但知奉法,不敢求名。
  臣无任。

  《辞免起居舍人第一状》苏轼

  右轼准阁门告报,已降告命,除臣依前官守起居舍人者。
  臣受材浅薄,临事迂疏。
  起于罪废之中,未有丝毫之效。
  骤升清职,必致烦言。
  愿回虚授之恩,庶免素餐之愧。
  所有告身,不敢祗受。

  《辞免起居舍人第二状》苏轼

  右臣近奏乞辞免起居舍人恩命,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许辞免者。
  天威在颜,不违咫尺。
  父命于子,惟所东西。
  况兹久废之余,敢有不回之意。
  伏念臣受性褊狷,赋命奇穷。
  既早窃于贤科,复滥登于册府。
  多取天下之公器,又处众人之所争。
  若此而全,从来未有。
  今者出于九死之地,始有再生之心。
  危迹粗安,惊魂未返。
  若骤膺非分之宠,恐别生意外之忧。
  纵无人灾,必有鬼责。
  伏望圣慈,廓天地包函之量,推父母爱怜之心。
  知其实出于至诚,止欲自处于无过。
  追还新命,更选异材。
  使之识分以安身,孰与包羞而冒宠。
  再伸微恳,伏俟重诛。
  所有告身,臣不敢祗受。

  《辞免中书舍人状》苏轼

  右臣准阁门告报,已降告命,除臣试中书舍人者。
  伏念臣顷自贬所,起知登州,到州五日,而召以省郎,至省半月,而擢为右史。
  欲自勉强,少酬恩私。
  而才无他长,职有常守。
  出入禁闼,三月有余;考论事功,一毫无取。
  今又冒荣直授,躐众骤迁。
  非次之升,既难以处,不试而用,尤非所安。
  愿回异恩,免速官谤。
  所有告身,臣不敢祗受。

  《谢中书舍人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伏奉制命,授臣试中书舍人,仍改赐章服者。
  右史记言,已尘高选;西垣视草,复玷近班。
  皆儒者之至荣,岂平生之所望。
  臣轼诚感诚惧,顿首顿首。

  窃以词命之职,古今所难。
  非独取之于文,盖将试之以事。
  至于机务,亦或与闻。

  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及夫三字之除,乃是一切之政。
  但谓内朝之法从,安知宰相之属官。
  既任止于训词,故权移于胥史。

  恬不知怪,习为故常。
  先皇帝道冠百王,法垂万世。
  建六官而修故事,辟三省以待异人。
  典章一新,名实皆正。
  遂申明于四禁,俾分领于六曹。
  远则追直阁之司,近则通检正之任。
  虽未闻政而闻事,盖须有德而有言。
  如臣之愚,无一而可。
  草创润色,既非郑国之材,除书德音,又乏唐人之誉。
  忽当此选,莫测其由。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将圣与仁,能哲而惠。
  虽在三年不言之际,已有十日并照之光。

  而臣日侍迩英,亲闻访道。
  仰天威之甚近,知圣鉴之难逃。
  谓臣尝受先朝之知,实无左右之助。
  弃瑕往昔,责效将来。
  臣敢不益励素心,无忘旧学。
  上体周公烦悉之诰,助成汉家深厚之文。
  苟无旷官,其敢言报。
  臣无任。

  《谢中书舍人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伏奉制命,授臣试中书舍人,仍改赐章服者。
  圣神独断,出成命于省中;衰病增光,溢虚名于朝右。
  训词之重,士论所荣。
  臣轼诚感诚惧,顿首顿首。
  臣闻有言逆心,此古人所以颠沛;积毁消骨,非圣主莫能保全。
  臣本受知于裕陵,亦尝见待以国士。
  嘉其好直,许以能文。
  虽窜谪流离之余,决无可用;而哀怜收拾之意,终不少衰。
  抱弓剑以长号,分簪履之永弃。
  岂期晚遇,又过初心。

  矧外制之深严,极西垣之清要。
  在唐之盛,以马周、岑文本为得人;近世所传,有杨亿、欧阳修之故事。
  不试而用,于今几人。
  遂超同列之先,远继前修之末。

  夫何顽钝,有此遭逢。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忧国忘家,爱民如子。
  忧深故任其事者重,爱极故为之虑也长。
  敷求哲人,以遗嗣圣。
  所以兼收而并用,庶几有得于其间。
  臣敢不尽其所能,期于无愧。
  始终自誓,故常以道而事君;夷险不同,则必见危而授命。
  臣无任。

  《辞免翰林学士第一状》苏轼

  右臣准阁门告报,已降告命,除臣翰林学士知制诰者。
  臣窃谓自从西掖,直迁内制,虽祖宗故事,而近岁以来,少有此比,非高材重德雅望,不在此选。
  臣自量三者皆不迨人,骤当殊擢,实不自安。
  伏望圣慈察臣至诚,非苟辞避,追还异恩,以厌公论。
  谨录奏闻。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苏轼

  右臣近者奏乞辞免翰林学士知制诰恩命,伏蒙降诏不允者。
  天地之恩,义无所谢;父母之训,理不可违。
  而臣至愚,尚守所见。
  再倾微恳,不避重诛。
  非独以学问荒唐,文词鄙浅,已试无效,如前所陈。
  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诮;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诚不自安,非敢矫饰。
  伏望圣慈亮其悃愊,特许追还。
  庶免人言,俾得自效。
  所有告命,臣不敢祗受。
  谨录奏闻。

  《谢宣召入院状二首(之一)》苏轼

  右臣今月日西头供奉官充待诏董士隆至臣所居,奉宣圣旨,召臣入院充学士者。
  诏语春温,再命而偻;使华天降,一节以趋。
  在故事以尝闻,岂平生之敢望。

  省循非称,愧汗交深。
  窃以视草之官,自唐为盛。
  虽职亲事秘,号为北门学士之荣;而禄薄地寒,至有京兆掾曹之请。
  岂如圣代,一振儒风。
  非徒好爵之縻,兼享大烹之养。
  玉堂赐篆,仰淳化之弥文;宝带重金,佩元丰之新渥。
  既厚其礼,愈难其人。
  而臣以空疏冗散之材,衰病流离之后。
  生还万里,坐阅三迁。
  不缘左右之容,躐处贤豪之上。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生资文武,天祚圣神。
  虽亮阴不言,尚隐高宗之德;而访落求助,已启成王之心。
  首择辅臣,次求法从。
  知人材之难得,采虚名而用臣。
  敢不益励初心,力图后效。
  才不逮古,虽惭内相之名;志常在民,庶免私人之诮。
  臣无任。

  《谢宣召入院状二首(之二)》苏轼

  右臣今月日西头供奉官充待诏董士隆至臣所居,奉宣圣旨,召臣入院充学士者。
  里巷传呼,亲临诏使;私庭望拜,恭被德音。
  人言稽古之荣,臣有素餐之愧。

  恳词虽至,成命莫回。
  伏以朝论所高,禁林为重。
  非徒翰墨之选,乃是将相之储。

  礼绝同僚,叹斐、李于座上;功成异域,得颇、牧于禁中。
  宜有异人,来膺此选。

  而臣颛愚自信,狂直不回。
  先帝怜其孤忠,欲召而未果;陛下出于独断,决用而无疑。
  曾未周岁,而阅三官;试以百为,而无一可。
  保全已幸,擢用何名。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德协天人,心存社稷。
  受圣子之托天下,抱神孙而朝诸侯。

  巍巍其有成功,不见治迹;断断而无他技,专用老成。
  推其类以及臣,顾何能而在此。
  忠义之报,死生不移。
  臣无任。

  《谢翰林学士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蒙恩除臣翰林学士知制诰者。
  名微不称,宠至若惊。
  伏念臣经术空疏,吏能短浅。
  少年自守,无用于作新;去国生还,适逢于求旧。
  初何云补,遽辱甄收。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文武生知,聪明天纵。
  法乾坤之广运,体日月之照微。
  过采虚名,使陈薄技。
  敢不激昂晚节,砥砺初心。
  虽洪造之难酬,尽微生而后已。
  臣无任。

  《谢翰林学士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蒙恩除臣翰林学士知制诰者。
  宠光逾分,荣愧交中。
  伏念臣本以疏愚,起于遐陋。
  学虽笃志,皆场屋之空文;言不适时,岂朝廷之通论。
  老于忧患,望绝缙绅。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总览政纲,灼知治体。
  恢复祖宗之旧,兼收文武之资。
  过录愚忠,以敦薄俗。
  也不临宠而惧,职思其忧。
  非敢有意于功名,庶几少逃于罪悔。
  臣无任。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伏蒙圣慈,以臣入院,特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马一匹。
  被三品之服章,君子所以昭令德。
  分六闲之驵骏,朝廷所以旌有功。
  顾惟何人,亦与兹庞。
  拜恩俯偻,流汗交并。
  臣轼(中谢。)
  伏念臣人微地寒,性迂才短。
  袭布韦而自荐,偶忝缙绅;驾款段以言归,终安畎亩。
  岂谓便蕃之锡,萃于衰病之躯。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总览众工,财成大化。
  至诚乐与,有缁衣之好贤;俊民用章,无白驹于空谷。
  不违寒陋,亦被光华。
  揽佩以思,遂识断金之义;举鞭自誓,敢忘希骥之心。
  臣无任。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伏蒙圣慈,以臣入院,特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马一匹。
  命服出笥,荣动搢绅。
  左骖在廷,光生徒驭。
  德不称物,愧无所容。
  臣轼(中谢)。
  伏念臣衰朽无功,蠢愚不学。
  已分鹈梁之刺,敢逃负乘之讥。
  再惟此恩,何自而至。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至神广运,盛德兼容。
  躬周公之勤劳,而逸于委任;宝老氏之慈俭,而侈于礼贤。
  致此光荣,下及微陋。
  慨然揽辔,敢有意于澄清;束以立朝,尚可言于宾客。
  臣无任。

  《笏记二首(之一)》苏轼

  禁林之选,多士所荣。
  非独文章之工,俾专翰墨;当属典刑之老,以重朝廷。

  如臣空疏,岂宜尘冒。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刚健纯粹,缉熙光明。
  曲搜已弃之材,将建无穷之业。
  顾渐浅陋,将何补于圣明;惟有朴忠,誓不回于生死。
  臣无任。

  《笏记二首(之二)》苏轼

  西掖代言,已愧一时之高选,北门视草,又忝诸生之极荣。
  岂伊衰朽之余,有此遭逢之异。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坤元利正,天造无私。
  靡求备于一人,将曲成于万物。
  文章小技,纵有效于涓埃;草木微生,终难酬于雨露。
  臣无任。

  《辞免侍读状》苏轼

  右臣今月二十六日,准阁门告报,蒙恩除臣兼侍读者。
  入侍迩英,其选至重。

  非独分摘章句,实以仰备顾问。
  臣学术浅陋,恐非其人。
  况臣待罪禁林,初无吏责。
  又加廪赐之厚,益负尸素之忧。
  伏望圣慈,察其诚心,追回新命,以授能者。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谢除侍读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今月一日蒙恩除臣兼侍读者。
  学术本疏,老复加于謇讷;官联愈近,职专在于讨论。
  退省其愚,莫知所措。
  (中谢。)
  伏以天威咫尺,顾末技以何施;圣敬日跻,岂群臣之可望,非张禹、宽中之笃学,寂量、怀素之懿文,则何以奉天子五学之游,求王人多闻之益!如臣愚暗,何与选抡。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卓然生知,附以好学。
  方高宗恭默之后,正宣帝励精之初。
  众论并陈,悉洞照其情伪;陈编一览,已周知于废兴。
  察臣衰病而无求,庶可亲近而寡过。
  故兹拔用,骤及疲驽。
  臣敢不温故知新,粗办有司之职;见危致命,更输异日之忠。
  臣无任。

  《谢除侍读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今月一日蒙恩除臣兼侍读者。
  北门视草,已叨儒者之极荣;西学上贤,复玷侍臣之高选。
  省循非称,愧汗交怀。
  (中谢。)
  窃惟讲读之臣,止以言语为职。
  考功课吏,无殿最之可书;陈善闭邪,有膏泽之潜润。
  岂臣愚陋,亦所克堪。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忧思深长,德业久大。
  受先帝投艰之托,为神孙经远之谋。
  故选左右前后之人,罔非吉士;使知兴亡治乱之效,莫若多闻。
  谓臣虽无大过人之才,知臣粗有不欺君之实。
  故使朝夕,与于讨论。
  奉永日之清闲,未知所报;毕微生于尽瘁,终致此心。
  臣无任。

  《谢赐御书诗表》苏轼

  臣轼言。
  今月十五日,赐宴东宫,伏蒙圣恩,差中使就赐臣御书诗一首者。

  玉斝金尊,霈苦云天之泽,宝章宸翰,焕乎奎璧之文。
  喜溢心颜,光生怀袖。
  臣轼诚感诚惧,顿首顿首。
  伏念臣猥缘末技,获玷清流。
  早岁数奇,已老江湖之上;余生何幸,得依日月之光。
  入侍燕间,与闻讲学。
  卒桓荣之业,因人而成;登刘洎之床,则臣岂敢。
  夫何珍赐,亦及微躯。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道本生知,才惟天纵。
  文不数于游、夏,书已逼于钟、王。
  心慕手追,陋文皇之由学,笔纵字大,笑宋武之未工。
  知臣遭遇之难,欲以显荣其老。
  镂之金石,庶传玩于人人;付与子孙,俾输忠于世世。
  臣无任。

  《谢三伏早出院表》苏轼

  臣轼言。
  君逸臣劳,固上下之分;金伏火见,亦消长之常。
  乃缘异恩,而许夙退。
  (中谢。)
  伏念臣等误缘末技,待罪禁林。
  戴星而朝,虽粗输其勤拙;穷日之力,卒无补于丝毫。
  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乐。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严于恭己,恕以驭臣。
  事既省于清心,日自长于化国。
  朝而不夕,前追静治之风;伏当早归,下遂疏愚之性。
  臣无任。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