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1年),“本长安宫人”,颜师古注云:“宫人者,省中侍使官婢,名曰宫人,非天子掖庭中也。”其出身之微贱可知,且命运乖蹇,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方才收养,成年后赐阳阿公主为奴,学习歌舞,以体轻如燕,“号曰飞燕”。汉成帝微服出行,造阳阿主家,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其妹随后亦召入宫,“俱封婕妤,贵倾后宫”。许皇后被废黜,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但皇太后嫌她出身微贱,从中作梗。成帝先发制人,封赵父临为成阳侯,一个月后明正言顺立赵飞燕为皇后,时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
赵飞燕命运似乎给赵飞燕开了个大玩笑,她由一个卑微的宫人,陡然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登上了古代女子垂涎欲滴的最高权位,居昭阳宫,“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门槛皆包铜镀金,白玉为阶,墙壁俱黄金横带,以蓝田玉、夜明珠、翡翠羽装饰,极尽奢华。其妹亦平步青云,甚至在赵飞燕“宠少衰”后还依然得汉成帝欢心,“绝幸”,封昭仪。“姊弟颛宠十余年”,“自后宫未常有焉”。以至于定陶王刘欣及其祖母傅太后亦走赵飞燕姐妹的后门,“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定陶王竟为太子”,他就是以后的汉哀帝。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楚王刘衍、梁王刘立来朝,将辞去归国。汉成帝留宿未央宫白虎殿,设宴张乐饯行,竟夜平安无事。第二天清晨汉成帝却突然发病,“傅绔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由于汉成帝素来身体强壮,无疾暴卒,舆论大哗,归咎于赵昭仪,皇太后诏令大司马王莽等人“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迫于压力,或者是感念汉成帝对她的宠爱,万念俱灰,自杀身亡。
哀帝即位,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其弟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几个月后,司隶解光弹劾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指虐害许美人、中宫史曹宫所生皇子)”之罪,哀帝下诏免赵钦及其兄子成阳侯赵爵位,俱为庶人,家属徙辽西郡。议郎耿育进一步落井下石,上疏论“女主骄盛则耆欲无极”,将打击矛盾直指赵飞燕。由于哀帝当初立为太子实得赵飞燕之力,饮水思源,“遂不竟其事”,赵飞燕得以苟延残喘。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平帝即位,王莽专权,假借皇太后懿旨诏令有司:“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下令贬赵飞燕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以“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有狼虎之毒”为由,下诏废为庶人。赵飞燕于当日自杀,自立皇后以来,至此共计16年,
以上是《汉书》中真实的赵飞燕形象。作为纪传体正史,《汉书》“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外戚传》的写作宗旨是戒“女宠之兴,繇至微而体至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鉴兹行事,变亦备矣”,所以班固详细记载了赵飞燕由贫贱而富贵,特别是姐妹俩专宠后宫、飞扬跋扈的历史,与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临死前唏嘘长叹的可怜情状,并称为《汉书》宫闱描写的神来之笔。但班固也被郑樵讥为“浮华之士也”,他从出身、血统、社会等级诸方面出发,对赵飞燕每每流露出轻贱之意,《汉书·外戚传》明确使用了这样的措辞:“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寖盛于前。”这就为后世小说家言夸饰其风流韵事,渲染其淫乱妒嫉,提供了出发点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