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简介
邓绥(81年-121年),和熹邓皇后,为东汉和帝之皇后、东汉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其母为东汉第二任皇后阴丽华的堂侄女。
一、幼年时期
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她不喜欢学做家事,因此屡次被其母亲责骂,母亲以传统男女有别的看法,认为女孩子唯有习女工最重要,于是她在白天学女工之外,晚上仍读经书,她父亲则对她读书较为支持,认为她才能胜过他其它几个儿子。
像邓绥这种女孩子习读经书史书的情形,虽然常不被称许,但在东汉重视家学的名门大族中,应是常有的现象。她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男性所从事的活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有所影响。
二、从贵人到皇后
邓绥十五岁(95年)时,被选入宫中,因外貌出众,次年即升为贵人。她入宫之后,对待皇后阴后甚谦谨,如在在宴会之时,嫔妃们多打扮艳丽,只有她素服不装饰,而且平时衣服不敢与阴后同色。此外,她晋见皇上时不敢与阴后并坐立,走路也表现谦卑的姿态,说话也不敢先于阴后;阴后被疏远之时,就常托病不受皇上召见。但也因她如此地敬慎曲从,益受到皇帝的喜爱。她虽身为贵人且深受宠爱,但仍只是皇帝的妾,其地位与皇后相差甚多,因此必须自谦以防遭到妒忌。但她受宠日盛,仍使得阴后大为担忧妒忌,屡想加害她,如一度皇帝重病,阴后已经开始预想得权之后要杀邓家,幸而其后和帝病愈,邓氏才能逃过一劫。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她有德行,因此立她为皇后。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因其具学识和才能,已逐渐参与政事。
三、摄政太后
汉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去世,使邓皇后更得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她早在为贵人之时,因和帝子多夭死,即常为他选进才人,希望能广其后嗣;和帝之后所生数子则多秘养于民间,这虽是为刘家的继嗣着想,但也为邓氏提供了之后拥立新帝并以母后掌权的机会。和帝去世,邓后虽无子,但迎回了养于民间、年方百日的和帝幼子汉殇帝即位,邓后被尊为皇太后,因殇帝年幼,故她临朝听政。她屡次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并自称为朕;因此虽然她在诏书中称她只是「权佐助听政」,但事实上她已成为国家实质上的领袖。邓绥不及一年,殇帝亦死,邓太后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胜有个疾为由,先以年十三岁的汉章帝之孙刘祜为汉和帝之后嗣,再立他为帝,是为汉安帝。这种立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如司空周章谋立平原王胜,但事败自杀。安帝即位后,邓太后继续临朝,一直到她死为止,共摄政达十六年之久。
邓太后虽为一妇女,但自小修习经史,又在后宫时曾受经书于班昭,其后亦常诵读,因此颇熟习于治术,她的统治在许多方面甚为成功。在后宫,她一反阴后对其他妃子的忌视,对于和帝的其它贵人甚为优遇。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她罢不合礼之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在刑狱上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学术上,邓太后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掖学术,曾召集学者于在东观校对传记;在用人上,太后及邓骘皆引用许多名士如杨震等人。其摄政期间时值羌乱大起,且天灾不断,造成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每有灾,邓太后多自行节俭以救灾。
在统治方法上,虽然她本身具有政治能力,但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不便随时抛头露面,故常身在后宫,必须用一些私近的人为助。她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辅政,后又为晋升大将军,常留禁中,有大事常与之商量,其它的兄弟如邓悝、邓弘、邓阊等亦居官封侯,成为邓太后统治上的助手。
邓太后虽重用外戚,却了解到必须要管理使他们守法守分。她曾诏告京师一带各长官,对邓氏犯错不要宽假。其后,邓太后也下诏让一些皇室子弟与邓氏子弟一同开学校,教经书,并亲自督导,希望能防止其子弟们生活过于骄逸。而邓骘等外戚亦多恭顺节俭,力谋为国,因此外戚并未成为祸患。
除了外戚之外,邓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如蔡伦等人为助,以他们来传达内外消息,而较少直接见公卿大臣,当时虽尚未有宦宫乱政的情形出现,却也造成他们的权力逐渐增加,为东汉后来的政治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受反对的女性掌政
尽管邓太后具有统治的能力,且邓氏亦多安分守己,但按中国的传统来说,她是属于不应「牝鸡司晨」的妇女,且又多重用私近之人,再加上安帝年纪渐长,早已成年,而太后却迟迟不肯还政于皇帝,这不仅使得一些大臣之中有人不满,连邓氏之中也有人感到畏惧不安。
如当时诸多天灾,不少人以灾异比附人事,认为是太后摄政所致;又如杜根、成翊世均曾上书希望已年长的安帝亲政,太后不仅不听,杜根因此被扑杀于殿中,幸被救未死,而成翊世也因此而获罪;而太后堂兄邓康忧惧太后久临朝政,先是上劝太后崇公室、损私权,太后不悦而免邓康官。
由朝臣及甚至自家人对于邓太后秉政的不满和忧惧,可见在当时,不论摄政太后的能力如何,太后摄政仍是颇受争议的。而即使实行,也被认为只能是一个因皇帝年幼无法听政的权宜之计。因此当安帝已成年可亲政,而权力却仍操于邓太后之手时,会产生如此多的不满。
也由于累积了如此多的反感,她在永宁二年(121年)死后,安帝终于获得亲政时,不久邓家即被诬告,邓骘兄弟等人自杀。而安帝打倒了外戚之后,信用宦官及乳母家之人,东汉的政治也开始日渐衰败。

褒姒 骊姬 苏三 国学 妇科 冯清 妺喜 息妫 夏姬 蔡锷 赵姬 阎姬
梁妠 邓绥 吕雉 李妍 虞姬 王娡 大乔 小乔 班昭 妲己 貂蝉 西施
蔡琰 何莲 寇湄 晁采 甄洛 苏蕙 娥皇 女英 红拂 郑旦 郭爱 南子
秋香 秋红 唐婉 香妃 李冶 真娘 刘娥 林默 杨芷 杨艳 绿珠 冯润
杜秋娘 苏小小 潘金莲 王翠翘 杜十娘 王朝云 小凤仙 关盼盼
梁红玉 莘瑶琴 王政君 许平君 赵钩弋 阴丽华 卫子夫 窦猗房
窦太后 王昭君 赵飞燕 蔡文姬 杨贵妃 杨玉环 卞玉京 李香君
柳如是 马湘兰 顾横波 李师师 寇白门 赛金花 武则天 卓文君
陈圆圆 董小宛 鱼玄机 孙窈娘 潘玉儿 王宝钏 步非烟 柳摇金
裴玉娥 颜令宾 薛夜来 郭女王 祝英台 齐文姜 苏若兰 白娘子
白素贞 孟姜女 陈妙常 红拂记 张红拂 霍小玉 王润贞 李妙惠
金玉奴 李凤姐 金纤纤 张红桥 红拂女 花木兰 崔莺莺 萧美娘
冼阿莫 花见羞 金飞山 陈金凤 刘解忧 刘细君 独孤后 吴芍芬
高滔滔 高太后 周娥皇 薛素素 李亚仙 冯小青 罗爱爱 羊献容
黄媛介 田贵妃 孙尚香 薛灵芸 田秀英 沈珍珠 鲍令晖 胡仙真
陈硕真 张丽华 褚蒜子 徐昭佩 文德皇后 文昭皇后 阿盖郡主 长孙皇后
安思阎皇后 中医 顺烈梁皇后 本草 光烈阴皇后 养生 和熹邓皇后 穴位
花蕊夫人 上官小妹 孝武皇后 孝昭皇后 孝景皇后 上官婉儿 太平公主 万春公主
文德皇后 文昭皇后 阿盖郡主 长孙皇后 细君公主 独孤伽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