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垢子以母贵

  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

  ①史书明确记载:“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太宗长子。少敏惠,太宗甚爱之。”②贞观五年承乾生病,本来不怎么信宗教的太宗一下子就修了一庙一观,庙名普光,观名西华,就是为了替承乾祈福;另外还在五月壬午(24日),大赦天下。③贞观7年,承乾又得病,《释氏通鉴》载:普度僧尼三千人因太子染患。众治无效。敕延波颇入内。一百余日。帝每询法要。太子疾愈。颇辞出本寺。赐绫帛六十段等。④因为承乾生病,连书都不让多读了:《册府元龟·储宫部·才智》唐太子承乾,太宗长子。少敏惠,太宗甚爱之。贞观八年九月,太子来朝。太宗谓侍臣曰:“我以承乾多疾病,不令读书,但与孔颖达评论古事。我试令作数纸,书言经国大体,立成三纸,颇有可观,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⑤贞观17年承乾造反,按律是死罪,可是根本没人敢提赐死承乾这种话题,最后通事舍人来济说了对承乾的处理,要“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才合了太宗的心意,来济也因此得到看重(对比一下同样造反却被处死的五子李祐,这就叫偏心眼的老爹啊)。⑥承乾死后,太宗专门为他罢朝,并以国公之礼葬之。

  李泰

  ①史书明确记载:“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魏王泰宠冠诸王,盛修第宅”。②按照常例,皇子成年后,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可是李泰就硬是被父亲留下了。③因为李泰喜欢文学,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李泰引召学士。④李泰是个胖子,“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太宗特别命令他可以乘小舆上朝。⑤李泰的封地远远超过诸王,例如《唐会要》记载:贞观二年五月,吴王恪除使持节大都督益绵邛眉雅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濮王泰除使持节大都督扬州、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诸军事,扬州刺史。⑥太宗外出度假,经常把魏王李泰带在身边。《资治通鉴》载:魏王颖悟,多从游幸。⑦贞观十四年正月甲寅,太宗去了一趟李泰的魏王府(在延康坊),马上大赦雍州及长安,还免去延康坊百姓一年的租赋,又赐给魏王府的官员东西。⑧贞观十五年,李泰编《括地志》完毕后,每月给李泰大量财物,甚至超过太子,被褚遂良拍了。⑨太宗让李泰入居皇宫的武德殿,被魏征拍,老魏在拍砖时也说李泰是太宗的“爱子”。⑩因为有人说大臣对魏王泰不够恭敬,太宗就把重臣们找来发作,被魏征拍。⑾李泰出事,太宗在贬斥他的诏书里仍然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⑿李泰被贬后,太宗还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⒀贞观二十一年,又进封李泰为濮王。⒁李泰长子李欣的墓志显示,李欣四岁时被带入皇宫由祖父母也就是太宗和长孙皇后来抚养。

  李治

  ①史书明确记载:“初,太宗爱晋王,不使出阁。”“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②出生时的特殊待遇:“(贞观)二年六月庚寅,皇子治生,宴五品以上,赐帛有差,仍赐天下是日生者粟”。③和四哥李泰一样,到了年龄还不之官。④因为在皇后去世后经常伤心,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⑤皇后去世后,由太宗亲自抚养。⑥太宗出去度假,经常把晋王李治带在身边(记载于新唐书、资治通鉴)。⑦被立为太子后,本来应该出居东宫,太宗却舍不得硬把他留在宫中,十天半月才回东宫一趟,被褚遂良、刘洎拍,最后叫李治隔天出去见见师傅们意思意思。(拍砖的理由是不可过于私爱)⑧立为太子后,太宗出去游玩时仍要带着,被大臣拍:伏承皇太子从幸灵州,臣愚以为皇太子养德春宫,日月未几,华夷远迩,伫听嘉音。如因以监国,接对百寮,决断庶务,明习政理,既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与其出陪私爱,曷若俯从公道?。⑨太宗出征高丽,给李治写私信说“忆奴欲死”: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长乐公主

  ①史书明确记载:“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房玄龄等咸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何为不得?”②嫁妆事件:出嫁时因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拍。③在贞观十一年封建事件中,撒个娇就完成了外交使命。④公主之墓没有遵照妃子、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成了类似号墓为陵规格的坟墓。

  豫章公主

  公主自小被皇后抱养,等同亲生。《魏郑公谏录》记载了太宗在公主去世后,久穿素服。(原文是: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宁。臣闻古之王者,绝于期服,此乃前书典礼,列代旧章。陛下发上圣之慈,深下流之恸,素服以来,遂经旬月;悼往之义,足为加隆。)

  城阳公主

  ①公主出嫁前,太宗专门为她卜卦。②驸马杜荷因为公主的关系被封为郡公(同是驸马的房遗爱却没有因娶高阳公主而受封)

  晋阳公主

  ①皇后去世后,与李治一起被太宗亲自抚养。②封号、生前死后太宗的态度,无不证明她是太宗第一爱女。

  “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另外,纠正一下,以前大家似乎都认为太宗把她葬在佛祠旁边,然而仔细读公主传,上面写的是“营佛祠墓侧”,是在她墓侧专门修了一座佛祠。也就是说,是先有墓,后有祠,而不是相反。)

  新城公主

  ①初封衡山公主,初次议婚许配与魏征的长子魏叔玉,魏叔玉作为魏征的嫡长子,是要继承魏征爵位的。其实按照唐朝的规矩,大臣子弟一般是“长子袭爵,次子尚主”,不能让好事被一个人占完,但是新城的婚事显然是打破了这个规矩。后因魏征生前所谓荐人失当、邀名卖直之罪,唐太宗因而悔婚。②贞观二十三年因新城嫁长孙诠,为了给新城长面子,太宗特别把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旧唐书·外戚传》。③根据墓志,新城出嫁的时间是在贞观23年2月6日。而太宗是在当年5月去世的,也就是说在临死之时,太宗还惦记着这个女儿,希望在死前把她的婚事办完,不至于为守孝3年耽误青春(当然由于公主婚礼过程太复杂,太宗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