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秋节

  在香港,除了月饼以外,杨桃、芋头仔都是常见的食品。由于菱角现在比较难买,已经比较少见。

  在香港,会有人到公园或其他公众地方燃烧蜡烛。但由于此行为过往经常导致儿童被烧伤,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正式把“煲蜡”订为违法行为,而当局亦借机对“煲蜡”行为加以打击。

  另外,在铜锣湾大坑一连三天的舞火龙活动,是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仪式,远近闻名。入夜后,区内村民一边敲钹打鼓,一边舞动插满线香的巨型龙珠,引领一条长67米的火龙在大坑一带街道飞舞翻腾,令平日宁静的小街巷,变得烟香缭绕、火光闪动、动感澎湃,简直蔚为奇观!

  据说于1880年的中秋节前夕的一晚,台风吹袭大坑村,有一条大蟒蛇吞食村里的家畜,给村民合力打死于破屋内。翌日,台风过后,大蟒蛇尸体失踪,大坑村发生瘟疫,引致生命损失。

  当时,有道士说此大蟒蛇原本是龙王之儿子,因此要降疫症惩罚该村,报复杀子之仇恨,而村中又有一位老翁,声称有神仙打救报梦,指海龙王最怕是火龙,火克制水,所以在中秋节连续三晚,即是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三天舞火龙,就可解脱这场灾难,当时居民为求消灾解困,依照道士指引,以珍珠草织成长龙,并在龙身插满线香,连续三晚烧鞭炮、舞火龙,之后灾祸真的绝迹,并沿袭至今成为了香港的一项独特风俗,名声更流传海外。

  火龙的制造:龙身用稻草扎成(现改用珍珠草);龙头由藤条屈曲为骨架;龙牙以锯齿的铁片造成;双眼睛是手电筒;舌头是漆红的木片。带引舞龙的珠球是个沙田柚。舞龙时,全条龙身都插上火红的香,在夜间舞动,点点星火,十分可观。

  从前,节日完毕后,习惯把火龙抛下铜锣湾避风塘的海底,以示“龙归沧海”,但近年为免污染海水,于深夜用货车送到焚化炉去,变作“飞龙在天”。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习俗会向长者送赠长寿面或给后辈送赠猪仔饼。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