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菜

《本草纲目》菜部
《本草纲目》菜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证类》)

  【集解】时珍曰︰唐慎微《证类本草》收此,而形状莫考。惟雷《炮炙论》云︰形似牛皮蔓,掐之有乳汁出,香甜入顶。采得以苦竹刀细切,入砂盆中研如膏,用生绢汁出,暖饮。然亦不云治何病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月水不利,捣叶绞汁,和酒煎服一盏(《千金》)。

  【附方】旧一。

  伤中崩赤︰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盏。(《千金方》)。

  【附录】茅膏菜(《拾遗》)

  藏器曰︰味甘,平,无毒。煮服,主赤白久痢。生茅中,高一尺,有毛如油腻,粘人手,子作角生。

  鸡侯菜又曰︰味辛,温,无毒。久食,温中益气。顾微《广州记》云︰生岭南,似艾,二月生苗,宜鸡羹食之,故名。

  孟娘菜又曰︰味苦,小温,无毒。主妇人腹中血结羸瘦,男子阴囊湿痒,强阳道,令人健行不睡,补虚,去痔、瘰癧、瘿瘤。生四明诸山,冬夏常有叶,似升麻,方茎。

  山人采茹之。

  优殿又曰︰味辛,温,无毒。温中,去恶气,消食。生安南,人种为茹。《南方草木状》云︰合浦有优殿,人种之,以豆酱食之,芳香好味。

  菜部相关芋(蹲鸱,土芝) 秦荻藜  灰涤菜(金锁夭) 鹿藿 翘摇  水蕨   落葵 生瓜菜 黄瓜菜 蒲公英 仙人杖草 翻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