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
《本草纲目》谷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别录》中品)

  【校正】《别录》中品丹黍米,今并为一。

  【释名】赤黍曰(音门)、曰KT(音糜),白黍曰芑(音起),黑黍曰(音距),一稃二米曰(音。并《尔雅》)。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黍可为酒,从禾入水为意也。魏子才《六书精蕴》云︰禾下从汆,象细粒散垂之形。胜之云︰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也。《诗》云︰诞降嘉种,维维,维维芑。即,音转也。郭璞以芑为粱粟,以即黑黍之二米者,罗愿以为来牟,皆非矣。

  【集解】弘景曰︰黍,荆、郢州及江北皆种之。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今人多呼秫粟为黍,非矣。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皆用秫黍也。《别录》丹黍米,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药用。又有黑黍名,酿酒,供祭祀用。

  恭曰︰黍有数种。其苗亦不似芦,虽似粟而非粟也。

  颂曰︰今汴、洛、河、陕间皆种之。《尔雅》云︰,赤苗。芑,白苗。,黑黍。是也。李巡云︰是黑黍中一稃有二米者。古之定律者,以上党黍之中者累之,以生律度衡量。后人取此黍定之,终不能协律。或云︰乃黍之中者,一稃二米之黍也。此黍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盖不常有。有则一穗皆同,二米粒并均匀无小大,故可定律。他黍则不然。地有肥瘠,岁有凶穰,故米有大小不常矣。今上党民间,或值丰岁,往往得二米者。但稀阔,故不以充贡尔。

  时珍曰︰黍乃稷之粘者。亦有赤、白、黄、黑数种,其苗色亦然。郭义恭《广志》有赤黍、白黍、黄黍、大黑黍、牛黍、燕颔、马革、驴皮、稻尾诸名。俱以三月种者为上时,五月即熟。四月种者为中时,七月即熟。五月种者为下时,八月乃熟。《诗》云鬯一卣,则黍之为酒尚也。白者亚于糯,赤者最粘,可蒸食,俱可作饧。古人以黍粘履,以黍雪桃,皆取其粘也。菰叶裹成粽食,谓之角黍。《淮南万毕术》云︰获黍置沟,【正误】颂曰︰粘者为秫,可以酿酒,北人谓为黄米,亦曰黄糯;不粘者为黍,可食。如稻之有粳、糯也。

  时珍曰︰此误以黍为稷,以秫为黍也。盖稷之粘者为黍,粟之粘者为秫,粳之粘者为糯。《别录》本文著黍、秫、糯、稻之性味功用甚明,而注者不谙,往往谬误如此。今俗不知分别,通呼秫与黍为黄米矣。黍米(此通指诸黍米也)

  【气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别录》)。

  诜曰︰性寒,有小毒,发故疾。久食昏五脏,令人好睡,缓人筋骨,绝血脉。小儿多食,令久不能行。小猫、犬食之,其脚屈。合葵菜食,成痼疾。合牛肉、白酒食,生寸白李鹏飞曰︰五种黍米,多食闭气。

  【主治】益气,补中(《别录》)。烧灰和油,涂杖疮,止痛,不作瘢(孟诜)。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时珍)。

  【发明】思邈曰︰黍米,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主益气。

  时珍曰︰按︰罗愿云︰黍者,暑也。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盖黍最粘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温暖,故功能补肺,而多食作烦热,缓筋骨也。孟氏谓其性寒,非矣。

  【附方】旧二,新二。

  男子阴易︰黍米二两,煮薄粥,和酒饮,发汗即愈。(《圣济总录》)。

  心痛不瘥,四十年者︰黍米淘汁,温服随意。(《经验方》)

  汤火灼伤,未成疮者︰黍米、女曲等分,各炒焦研末,鸡子白调涂之。煮粥亦可。(《肘后方》)。

  闪肭脱臼,赤黑肿痛︰用黍米粉、铁浆粉各半斤,葱一斤,同炒存性,研末。以醋调服三

  谷部相关丹黍米  占稻(早稻) 禾秆 炒米汤 淅二泔(米沈) 粳米  稻穰  苦荞麦 荞麦 雀麦  大麦 麦苗

《谷部·本草纲目》谷部 胡麻 白油麻 胡麻油 亚麻 大麻 麻勃  麻仁 麻油 麻叶 黄麻 麻根 沤麻汁 小麦 麦麸  麦粉 面筋 麦苗 大麦  雀麦 荞麦 苦荞麦  稻穰  粳米 淅二泔(米沈) 炒米汤 禾秆 占稻(早稻)   丹黍米 蜀黍 玉蜀黍  黄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粟米 粟泔汁 粟糖 粟奴  龙爪粟,鸭爪稗  野狼尾草 东蓬葵 菰米 蓬草子 皇草 自然谷 薏苡 薏苡仁 薏苡根 薏苡叶 罂子粟 阿芙蓉 大豆 黑大豆(黑豆) 大豆皮 豆叶 豆花 大豆黄卷 黄大豆 赤小豆 腐婢 绿豆 绿豆粉 豆皮 白豆  豌豆 蚕豆 豇豆 蛾眉豆(沿篱豆) 白扁豆 白扁豆花 刀豆 黎豆 大豆豉 淡豉 蒲州豉 豆黄 豆腐 陈廪米  青精干石饭     寒具(环饼,捻头) 蒸饼 女曲(黄子) 黄蒸(麦黄) 曲(酒母,酒曲) 小麦曲 大麦曲 面曲,米曲 神曲 红曲  饴糖  榆仁酱 芜荑酱  米醋  米酒 糟笋节中酒 东阳酒 姜酒 葱豉酒 戊戌酒 烧酒 葡萄酒 酿酒  酒糟 大麦醋糟 干饧糟 米秕 舂杵头细糠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