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生平
187年,冬,曹丕生于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魏书》记载,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197年,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正室丁氏因丧子之痛和曹操决裂(曹昂生母是曹操的小妾刘氏,刘氏早逝,曹昂为丁氏所养)。曹操以曹丕生母卞氏为继室,曹丕成为嫡长子。
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7年,曹丕在夺嫡之争中击败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十月乙卯(十二日)汉献帝刘协逊位,庚午(廿八日)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他感慨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传闻舜、禹通过禅让成为天子)
221年,八月,孙权遣使臣服奏章。丕封孙权为吴王。同年,刘备称帝延续汉室。
222年,孙权复叛,曹丕南征。
226年,五月丙辰(十六日)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睿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嗣主。丁巳(十七日)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曹睿继位。六月戊寅(九日),葬首阳陵。
文帝,名曹丕,字子桓。曹操第二子。曹操死,继丞相位,后废汉献帝而自立为帝。在位7年,病死,终年40岁。葬于首阳陵(今河南省渑池县首阳山南)。
曹丕,曾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弟曹植从小聪明非凡,10岁就能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曹操十分喜爱,有意立为太子。曹丕为了争夺太子的座位,用了许多心计,他一面结好内侍、人臣,让他们经常在父王面前说自己好话;一面诬陷曹植。一次,曹操派曹植领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约曹植饮酒,让他喝得酩酊大醉,当曹操派人来叫曹植时,曹植一直酒醉不醒。曹操大怒,取消了曹植的统兵资格,并认为他放荡不羁,不堪担当重任,打消了立为太子的主意。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病死后,他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建年号为“黄初”。史称“曹魏”。
曹丕称帝后,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豪强在政治上的特权,开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氏族门阀制度,为魏国灭亡埋下祸根,使得大权被士族垄断。
曹丕喜爱文学,曾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宴饮唱和,交往密切,为文坛领袖。称帝后,他嫉妒曹植的文才,又怕他会与自己争帝位,就借故逮捕曹植,将他押到面前,命令他当场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诗,不然就处死。曹植略一思索,就迈开步子,走一步,念一句,不到七步就吟成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豆和豆秸的关系,隐喻兄长何必逼他太甚。曹丕听了觉得愧疚,又经母亲卞太后斥责,才免曹植一死,将他降爵并贬出洛阳。
曹丕自己也写过不少诗,流传到今天的还有40首左右。他又善作散文,尤其精于写书信,他写的《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明朝人将他的诗文编成《魏文帝集》,流传至今。
公元226年5月,曹丕病重,秘密命令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扶立子曹叡继位,命令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宫人回家与父母团聚。丁巳日,病死于洛阳宫内中寿殿。曹丕死后谥号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