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本经》中品)
【释名】时珍曰︰梅古文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书家讹为甘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而梅字亦从某也。陆佃《埤雅》言梅入北方变为杏,郭璞注《尔雅》以为梅,皆误矣。
即木,荆人呼为梅,见陆玑《草木疏》。
【集解】《别录》曰︰梅实生汉中山谷。五月采实,火干。
颂曰︰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
时珍曰︰按︰陆玑《诗疏》云︰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干为脯,入羹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范成大《梅谱》云︰江梅,野生者,不经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硬。消梅,实圆松脆,多液无滓,惟可生啖,不入煎造。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红梅,花色如杏。
杏梅,色淡红,实扁而斑,味全似杏。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一云︰苦楝接梅,则花带黑色。谭子化书云︰李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熟者笮汁晒收为梅酱惟乌梅、白梅可入药。梅酱,夏月可调渴水饮之。
果部相关:梅实 巴旦杏 杏根 杏枝 杏叶 杏花 杏仁(杏核仁) 杏实 杏 李树胶 李叶 李花 李根白皮 李核仁 李实 李
《果部·本草纲目》:果部 李 李实 李核仁 李根白皮 李花 李叶 李树胶 杏 杏实 杏仁(杏核仁) 杏花 杏叶 杏枝 杏根 巴旦杏 梅 梅实 乌梅 白梅 梅核仁 梅花 梅叶 梅根 木梅 桃 桃实 桃仁(桃核仁) 桃毛 桃枭 桃花 桃叶 桃茎,桃白皮 桃胶 桃符 桃橛 栗 栗实 栗内薄皮 栗壳 栗毛球 栗花 栗树皮 栗根 天师栗 枣 生枣 大枣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枣叶 枣木心 枣根 枣皮 仲思枣 苦枣 梨 梨实 梨花 梨叶 梨木皮 鹿梨 棠梨 海红(海棠梨) 木瓜 楂子 楂 温孛 山楂 赤爪木 庵罗果 柰(频婆) 林檎(文林郎果) 柿 漆柿(绿柿)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安石榴 甘石榴 酸石榴 酸榴皮 酸榴东行根 榴花 橘 橘实 黄橘皮 青橘皮 橘瓤上筋膜 橘核 橘叶 柑 橙 柚 枸橼 金橘 枇杷 杨梅 樱桃 山婴桃 银杏 胡桃 胡桃仁 油胡桃 胡桃青皮 胡桃树皮 胡桃壳 榛 阿月浑子 槠子 钩栗 橡实 槲实 荔枝 荔枝实 荔枝核 荔枝壳 荔枝花,荔枝皮根 龙眼 龙眼实 龙眼核 龙荔 橄榄 橄榄实 橄榄仁 橄榄核 木威子 庵摩勒 毗梨勒 五敛子 五子实 榧实 海松子 槟榔 大腹子 椰子 无漏子 桄榔子 木面 波罗蜜 无花果 阿勒勃 沙棠果 蟾子 麂目 都桷子 都念子 都咸子 摩厨子 韶子 马槟榔 枳(蜜枳) 秦椒 蜀椒 崖椒 蔓椒 地椒 胡椒 毕澄茄 吴茱萸 食茱萸 盐麸子 醋林子 茗 皋芦 甜瓜 瓜蒂 西瓜 葡萄 婴郁 猕猴桃 甘蔗 沙糖 石蜜 刺蜜 莲藕 莲实 藕 藕丝菜 藕节 莲薏(苦薏) 莲蕊须 莲花 莲房 荷叶 红白莲花 芰实 芰花 乌菱壳 芡实 乌芋 慈菇 附录诸果 诸果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