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八角珠

《本草纲目》菜部
《本草纲目》菜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茴香,八角珠。

  颂曰︰香,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也。

  思邈曰︰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

  时珍曰︰俚俗多怀之衿衽咀嚼,恐香之名,或以此也。

  【集解】颂曰︰今交、广诸地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

  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茎粗,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八、九月采实阴干。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多。川人多煮食其茎叶。

  宗奭曰︰云似老胡荽者误矣,胡荽叶如蛇床。香虽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也。时珍曰︰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其他处小者,谓之小茴香。

  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北人得之,咀嚼荐酒。

  子

  【气味】辛,平,无毒。

  思邈曰︰苦、辛,微寒,涩。

  权曰︰苦、辛。得酒良。炒黄用。

  好古曰︰阳也,浮也。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主治】诸、霍乱及蛇伤(《唐本》)。膀胱胃间冷气及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马志)。治干湿香港脚,肾劳疝阴疼,开胃下食(大明)。补命门不足(李杲)。

  暖丹田(吴绶)。

  【发明】诜曰︰茴香,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未得其方法也。

  好古曰︰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曰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足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时珍曰︰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古方有去铃丸︰用茴香二两,连皮生姜四两,同入坩器内腌一伏时,慢火炒之,入盐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虚弱病。茴香得盐则引入肾经,发出邪气。肾不受邪,病自不生也。亦治小肠疝气有效。

  【附方】旧三,新十八。

  开胃进食︰茴香二两,生姜四两,同捣匀,入净器内,湿纸盖一宿。次以银石器中,文武火炒黄焦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瘴疟发热,连背项者︰茴香子,捣汁服之。(孙真人方)。

  大小便闭,鼓胀气促︰八角茴香七个,大麻仁半两。为末。生葱白三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之,日一服。(《普济》)。

  小便频数︰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盐少许,炒研为末,炙糯米糕蘸食之。

  伤寒脱阳,小便不通︰用茴香末,以生姜自然汁调敷腹上。外用茴香末,入益元散服之。(《摘玄方》)。

  肾消饮水,小便如膏油︰用茴香(炒)、苦楝子(炒)等分为末。每食前酒服二钱。(《保命集》)。

  肾邪冷气,力弱者︰用大茴香六两,分作三分;用生附子一个去皮,分作三分。

  第一度︰用附子一分,茴香一分,同炒黄,出火毒一夜,去附子,研茴香为末,空心盐酒下一钱。

  第二度︰用二味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以附子去一半,留一半,同茴香为末,如前服。

  第三度︰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全研为末,如前服之。(《朱氏集验方》)。

  肾虚腰痛︰茴香炒研,以猪腰子批开,掺末入内,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盐酒送下。(戴原礼《要诀》)。

  腰痛如刺《简便方》︰用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活人心统》思仙散︰用八角茴香、杜仲各(炒研)三钱,木香一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

  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直指方》)。

  疝气入肾︰茴香炒作二包,更换熨之。(《简便方》)。

  小肠气坠《直指》︰用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服取汗。

  孙氏《集效方》︰治小肠疝气,痛不可忍。用大茴香、荔枝核(炒黑)各等分。研末。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濒湖集简方》︰用大茴香一两,花椒五钱。炒研。每酒服一钱。

  膀胱疝痛《本事方》︰用舶茴香、杏仁各一两,葱白(焙干)五钱,为末。每酒服二钱,嚼胡桃送下。

  《集要》︰治疝气膀胱小肠痛。用茴香(盐炒)、晚蚕砂(盐炒)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嚼下。

  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牙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仙方也。(邓才笔峰《杂兴》)。

  胁下刺痛︰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服,神效。(《袖珍方》)。

  辟除口臭︰茴香,煮羹及生食,并得。(昝殷《食医心镜》)。

  蛇咬久溃︰小茴香捣末,敷之。(《千金》)。

  茎叶

  【气味】与子同。

  【主治】煮食,治卒恶心,腹中不安(甄权)。治小肠气,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生捣汁一合,投热酒一合,和服(孟诜)。

  【发明】颂曰︰《范汪方》︰疗恶毒痈肿,或连阴卵髀间疼痛挛急,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即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汁一升服之,日三、四服。其滓以帖肿上。冬月用根。此是外国神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回生神验。

  菜部相关莳萝 马蕲 紫堇  水英(芹菜) 胡萝卜 胡荽 邪蒿 茼蒿 干姜 生姜 莱菔 芜菁 白芥  

《菜部·本草纲目》菜部  韭子 山韭  葱茎白 葱茎白叶 葱茎白汁 葱茎白须 葱茎白花 葱茎白实 薤白 胡葱  蒜叶 山蒜  五辛菜 芸苔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茼蒿 邪蒿 胡荽 胡萝卜 水英(芹菜)  紫堇 马蕲 茴香,八角珠 莳萝 罗勒 白花菜 辣米菜 草豉  蕹菜 甜菜 东风菜 护生草  繁缕 鸡肠草 苜蓿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莴苣 水苦(谢婆菜) 翻白草 仙人杖草 蒲公英 黄瓜菜 生瓜菜 落葵   水蕨  翘摇 鹿藿 灰涤菜(金锁夭)  秦荻藜 醍醐菜 芋(蹲鸱,土芝) 土芋 薯蓣 零余子 甘薯 百合 山丹 草石蚕 竹笋  茄子 苦茄 壶卢 壶瓠 苦瓠 败瓢 冬瓜 南瓜 越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紫菜 似紫菜 石花菜 鹿角菜 龙须菜 睡菜  青芝(龙芝) 赤芝(丹芝) 黄芝(金芝) 白芝(玉芝,素芝) 黑芝(玄芝) 紫芝(木芝) 木耳 桑耳 槐耳 榆耳 柳耳 柘耳 杨栌耳 杉菌 皂荚蕈 香蕈 葛花菜 天花蕈 蘑菰蕈 鸡菌 舵菜 土菌 地芩 竹蓐 芦菌 地耳 石耳 互考诸菜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