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
(《别录》上品)
【释名】木粟(《纲目》)、光风草。
时珍曰︰苜蓿,郭璞作牧宿。谓其宿根自生,可饲牧牛马也。又罗愿《尔雅翼》作木粟,言其米可炊饭也。葛洪《西京杂记》云︰乐游苑多苜蓿。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怀风,又名光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金光明经》谓之塞鼻力迦。
【集解】弘景曰︰长安中乃有苜蓿园。北人甚重之。江南不甚食之,以无味故也。外国复有苜蓿草,以疗目,非此类也。
诜曰︰彼处人采其根作土黄也。
宗奭曰︰陕西甚多,用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有宿根,刈讫复生。
时珍曰︰《杂记》言︰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然今处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年年自生。刈苗作蔬,一年可三刈。二月生苗,一科数十茎,茎颇似灰。一枝三叶,叶似决明叶,而小如指顶,绿色碧艳。入夏及秋,开细黄花。结小荚圆扁,旋转有刺,数荚累累,老则黑色。内有米如米,可为饭,亦可酿酒。罗愿以此为鹤顶草,误矣。
鹤顶,乃红心灰也。
【气味】苦,平,涩,无毒。
宗奭曰︰微甘、淡。诜曰︰凉。少食好。多食令冷气入筋中,即瘦人。
李鹏飞曰︰同蜜食,令人下利。
【主治】安中利人,可久食(《别录》)。
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孟诜)。
利大小肠(宗)。干食益人(苏颂)。
根
【气味】寒,无毒。
【主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苏恭)。
捣汁煎饮,治沙石淋痛(时珍)。
《菜部·本草纲目》:菜部 韭 韭子 山韭 葱 葱茎白 葱茎白叶 葱茎白汁 葱茎白须 葱茎白花 葱茎白实 薤白 胡葱 蒜 蒜叶 山蒜 葫 五辛菜 芸苔 菘 芥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茼蒿 邪蒿 胡荽 胡萝卜 水英(芹菜) 堇 紫堇 马蕲 茴香,八角珠 莳萝 罗勒 白花菜 辣米菜 草豉 菠 蕹菜 甜菜 东风菜 护生草 菥 繁缕 鸡肠草 苜蓿 苋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莴苣 水苦(谢婆菜) 翻白草 仙人杖草 蒲公英 黄瓜菜 生瓜菜 落葵 蕺 蕨 水蕨 薇 翘摇 鹿藿 灰涤菜(金锁夭) 藜 秦荻藜 醍醐菜 芋(蹲鸱,土芝) 土芋 薯蓣 零余子 甘薯 百合 山丹 草石蚕 竹笋 茄 茄子 苦茄 壶卢 壶瓠 苦瓠 败瓢 冬瓜 南瓜 越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紫菜 似紫菜 石花菜 鹿角菜 龙须菜 睡菜 芝 青芝(龙芝) 赤芝(丹芝) 黄芝(金芝) 白芝(玉芝,素芝) 黑芝(玄芝) 紫芝(木芝) 木耳 桑耳 槐耳 榆耳 柳耳 柘耳 杨栌耳 杉菌 皂荚蕈 香蕈 葛花菜 天花蕈 蘑菰蕈 鸡菌 舵菜 土菌 地芩 竹蓐 芦菌 地耳 石耳 互考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