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本草纲目》谷部
《本草纲目》谷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别录》中品)

  【校正】《拾遗》麦、苗并归为一。

  【释名】来。

  时珍曰︰来亦作KT。许氏《说文》云︰天降瑞麦,一来二,象芒刺之形,天所来也。如足行来,故麦字从来从。音绥,足行也。《诗》云︰“贻我来牟”是矣。又云︰来象其实,象其根。《梵书》名麦曰迦师错。

  【集解】颂曰︰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地暖处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

  时珍曰︰北人种麦漫撒,南人种麦撮撒。北麦皮薄面多,南麦反此。或云︰收麦以蚕沙和之,辟蠹。或云︰立秋前以苍耳锉碎同晒收,亦不蛀。秋后则虫已生矣。盖麦性恶湿,故久雨水潦,即多不熟也。

  小麦

  【气味】甘,微寒,无毒。入少阴、太阳之经。

  甄权曰︰平,有小毒。

  恭曰︰小麦作汤,不许皮坼。坼则性温,不能消热止烦也。

  藏器曰︰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兼有寒热温凉。故麦凉、曲温、麸冷、面热,宜其然也。河渭之西,白麦面亦凉,以其春种,阙二气也。

  时珍曰︰新麦性热,陈麦平和。

  【主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别录》)。养心气,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汤饮,治暴淋(宗)。熬末服,杀肠中蛔虫(《药性》)。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伤灼(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素问》云︰麦属火,心之谷也。郑玄云︰麦有孚甲,属木。许慎云︰麦属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三说各异。而《别录》云︰麦养肝气,与郑说合。孙思邈云︰麦养心气,与《素问》合。夷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也,当以《素问》为准。盖许以时,郑以形,而《素问》以功性,故立论不同尔。

  震亨曰︰饥年用小麦代谷,须晒燥,以少水润,舂去皮,煮为饭食,可免面热之患。

  【附方】旧二,新五。

  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心镜》)

  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饮之即愈。(《奉亲书》)

  项下瘿气︰用小麦一升,醋一升,渍之,晒干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两,和匀。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短剧》)。

  眉炼头疮︰用小麦烧存性,为末。油调敷。(《儒门事亲》)。

  白癜风癣︰用小麦摊石上,烧铁物压出油,搽之甚效。(《医学正传》)。

  汤火伤灼,未成疮者︰用小麦炒黑,研入腻粉,油调涂之。勿犯冷水,必致烂。(《袖珍方》)。

  金疮肠出︰用小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绵滤取汁,待极冷。令病患卧席上,含汁使肠自入。十日中,但略食羹物。慎勿惊动,即杀人。(《刘涓子鬼遗方》)。浮麦(即水淘浮起者,焙用)。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时珍)。

  谷部相关麦麸 沤麻汁 麻根 黄麻 麻叶 麻油 麻仁  麻勃 大麻 亚麻 胡麻油 白油麻 胡麻 菜部 互考诸菜

《谷部·本草纲目》谷部 胡麻 白油麻 胡麻油 亚麻 大麻 麻勃  麻仁 麻油 麻叶 黄麻 麻根 沤麻汁 小麦 麦麸  麦粉 面筋 麦苗 大麦  雀麦 荞麦 苦荞麦  稻穰  粳米 淅二泔(米沈) 炒米汤 禾秆 占稻(早稻)   丹黍米 蜀黍 玉蜀黍  黄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粟米 粟泔汁 粟糖 粟奴  龙爪粟,鸭爪稗  野狼尾草 东蓬葵 菰米 蓬草子 皇草 自然谷 薏苡 薏苡仁 薏苡根 薏苡叶 罂子粟 阿芙蓉 大豆 黑大豆(黑豆) 大豆皮 豆叶 豆花 大豆黄卷 黄大豆 赤小豆 腐婢 绿豆 绿豆粉 豆皮 白豆  豌豆 蚕豆 豇豆 蛾眉豆(沿篱豆) 白扁豆 白扁豆花 刀豆 黎豆 大豆豉 淡豉 蒲州豉 豆黄 豆腐 陈廪米  青精干石饭     寒具(环饼,捻头) 蒸饼 女曲(黄子) 黄蒸(麦黄) 曲(酒母,酒曲) 小麦曲 大麦曲 面曲,米曲 神曲 红曲  饴糖  榆仁酱 芜荑酱  米醋  米酒 糟笋节中酒 东阳酒 姜酒 葱豉酒 戊戌酒 烧酒 葡萄酒 酿酒  酒糟 大麦醋糟 干饧糟 米秕 舂杵头细糠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