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教学的项目有四:文、行、忠、信。(原文见于《论语·述而》)文,指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行,是德行;忠,意指尽心尽力;信,即为诚实无欺。

  孔子对于古代文献十分重视,尤其是诗、礼、乐。他认为这三项学问对于人的性情养成非常重要。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可以使人兴起好善恶恶之心;
  礼,使人进退得宜,进而可以立身于世;
  乐,可以使人养成完美的人格。

  顺道一提,孔子曾经这样称赞诗经:“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不厌、教不倦,使孔子成为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于身则身修,用之于家则家齐,用之于国则国治,用之于天下则天下平。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