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第三十三卷(苏辙·北门书诏五十四首)

  《栾城集》第三十三卷(苏辙·北门书诏五十四首)

  《麻制十三首》苏辙

  ○除苗授保康军节度知潞州制

  门下:上将之任,本智略以为先。
  万夫所望,亦材武之兼尚。
  惟擢拜之未几,极辞疾以告劳。
  言念悃诚,式敷明命。
  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黔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黔州诸军事、黔州刺史、上柱国、济南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苗授,蚤读兵法,有志事功,久践戎行,自奋边鄙。
  入参环列,既被遇于先朝,累积岁劳,适谋选于元帅。
  遂分旄节之寄,克谐卒乘之欢。
  宿卫逾年,勤勚为请。
  愍独贤于烦使,俾暂佚于近藩。
  爵加贵名,邑衍真食。
  潞子之旧,俗武而淳,守土之臣,事简且暇。
  於戏!建纛而出,知宠数之不移,勿药有瘳,幸年岁之未暮,卧理非壮士之节,力疾有忠臣之风。
  勉俟安平,起就勋业。
  可特授检校司空、持节房州诸军事、房州刺史、充保康军节度、房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知潞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提举泽晋绛慈辽州威胜军屯驻驻泊就粮、本城兵马巡检公事,替韩宗古,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除刘昌祚武康军节度殿前副都指挥使制

  门下:多畜卫兵,莫如国朝之盛,次补元帅,盖本祖宗之常。
  顾惟万骑之选师,重以千庐之严徼。
  欲众心之素服,非宿将而莫当。
  诞告在廷,咸听朕命。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冀州管内观察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上柱国、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刘昌祚,奋由弓剑,资以韬钤。
  整于治军,才出边将之右,通于对敌,声著陇山之西。
  乃者取其先朝指踪之余,授以平凉总护之贵。
  种羌久困,既款塞以来庭,环尹适虚,归释甲而御众。
  爰加旄节之重,以壮辕门之观。
  旄旆不移,什伍如故。
  当使少加号令,自益精明。
  於戏!仁足附众,则六师不扰,威能克爱,则万夫可齐。
  亦俾貔貅之徒,咸知忠孝之节。
  勉矣来效,往其钦哉!可特授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充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勋封、食实封如故。
  主者施行。

  ○明堂吕大防加恩制

  门下:昔吾祖宗革五季之遗,复三王之旧。
  皇佑之盛,始寓总章于外朝,元丰之隆,载严上帝之定位。
  物有成宪,敷遗后人。
  朕因而循之,罔有失坠。
  乃辛巳之吉,躬被冕服,只即群工,礼成不遗,神贶昭答。
  诞降多福,均畀在廷。
  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六百户吕大防,笃实而文,宽厚而栗。
  在英祖时,纳忠不回,为名御史,在神考时,宣力不懈,为贤守臣。
  逮兹缵承,即与丞弼。
  既全付之钧轴,遂能任我栋梁。
  正颜色而诚意宣,出词气而忠邪辨。
  左右三载,咸乂四方。
  民无烦苛,羌率旧职。
  稼穑茂遂,神人燕安。
  俾我厘事告成,旧章不坠。
  虽荷帝祉,时惟乃功。
  宜因赐胙之恩,遂行进律之典。
  增大国邑,衍食真封,畴尔茂勋,劝我多士。
  於戏!公尔忘私,非独得君,亦以获佑于帝,宽而有制,非独善始,亦以克要厥终。
  及兹休成,同底至道。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皇伯祖宗晖加恩制

  门下:宗祀配天,所以教诸侯之孝,加地进律,所以广上帝之恩。
  矧维天属之奠,世奉濮园之享。
  相予肆祀,绥我思成。
  躬率父兄之和,以致天人之应。
  用敷大号,昭告治朝。
  皇伯祖镇南军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徒、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洪州刺史、上柱国、嗣濮王、食邑一万二千一百户、食实封三千七百户宗晖,爵封世王,名冠属籍。
  贵而能降,富而不骄。
  孝弟肃恭,率本天姿之懿,威仪问学,蚤承师训之良。
  同我洁斋,献于馈熟。
  进退和于礼节,升降比于乐章。
  逮此休成,宜均多福。
  益衍旧封之广,仍加真食之优。
  於戏P安懿之后,思继前人之令猷,兼将相之隆,勉图夹辅之休烈。
  兹因受爵之宠,益起循墙之恭。
  庶无间然,克有终誉。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皇叔祖宗佑加恩制

  门下:朕出款原庙之严,入谒总章之秘。
  师臣外帅多士,以靖吾国,宗卿内帅诸父,以正吾家。
  亲贤既和,天人咸若。
  膺受多福,施及四方。
  矧惟族属之尊,宜有宠光之异。
  皇叔祖宁远军节度、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容州诸军事、容州刺史、上柱国、巩国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宗佑,耻为富贵之习,动由礼义之中。
  祗顺父兄,亲近师友。
  肃若闺门之治,穆然朝谒之容。
  秉旄铖而四方之志行,锡茅土而诸侯之礼备。
  远镇容管,近殿洛师。
  处之若无,久而益慎。
  爰推大赉之泽,益彰有德之荣。
  增衍故封,懋锡真食。
  於戏!考之晋人,则安平之于武帝,求之唐室,则元嘉之于高宗。
  皆以德重属高,恩隆礼异。
  往祗服于明命,思无愧于古人。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皇叔祖宗楚加恩制

  门下:汉封同姓之国,势遂疏于本朝,唐任宗室之隆,用每杂于他族。
  祖宗酌古今之典,笃兄弟之亲。
  虽极茅土之封,常居朝谒之地。
  眷礼特异,前世莫伦。
  皇叔祖建武军节度、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上柱国、郧国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宗楚,孝友根心,文艺饰性。
  居处恭,故不闻过行,室家理,故可以莅官。
  师保不烦,朋友称信。
  乃者显相原庙之祀,斋宿总章之廷。
  鬷假无言,质明成礼。
  顾惟大赉之泽,宜处群臣之先。
  益衍故封,陪敦真食。
  於戏!宗祀之典,所以教孝于诸侯,赐胙之恩,所以均福于上帝。
  诚观礼以知义,尚修身而保终。
  祗服宠光,永有燕誉。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徽宗御名〉加恩制

  门下:朕惟成王尚幼,而绍文、武、任、姒之业,时其诸弟之贵,则有邗、晋、应、韩之封。
  皆克保邦,以辅王室。
  今予仲叔之众,咸训祖考之谋。
  方宗祀于文王,以陟配于上帝。
  礼成弗越,孝思无穷。
  爰因降福之多,以均同气之盛。
  皇弟镇宁军节度、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澶州诸军事、澶州刺史、上柱国、遂宁郡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九百户佶,得天之粹,克孝于家。
  典学之初,弗烦于傅。
  观其率礼之意,既有成人之风。
  受册苴茅,已赐盟于如砺,备仪出阁,终有赖于维城。
  朕方推神之休布泽于下,岂兹贵介而有忽遗!宜增多户之封,并衍真食之赐。
  於戏!富而知稼穑之事,则富可保,贵而知君臣之节,则贵可全。
  受爵既先于四方,修己岂后于群辟!祗服明训,其永有词。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似加恩制

  门下:朕明发而兴,有怀文武之烈,孝爱之广,施及兄弟之亲。
  兹择季秋之良,躬展总章之祀。
  升侑烈考,昭配昊天。
  执币以前,忾然如在。
  念遗意之所属,顾同气之当先。
  皇弟集庆军节度、亳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上柱国、普宁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似,幼有岐嶷之姿,长见肃雍之美。
  克勤朝夕,既已无违于家;日亲诗书,知其有志于学。
  爵分茅土之贵,任兼将相之荣。
  身能处之不骄,人亦期之可久。
  宜益旧封之广,仍加真食之多。
  於戏!显宗之于东平,下腰腹之诏;明皇之于隆庆,叹羽翼之诗。
  朕既无间于伯仲之间,尔亦无忘于孝友之行。
  外以事国,内以显亲。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一千户,食实三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加恩制

  门下:古者教成于家,治定于国,九族既睦,万邦咸和。
  今予季弟之亲,未遑就傅之礼。
  追先帝眷怀之深意,推东朝鞠育之异恩。
  锡命之隆,可后于众。
  皇弟武成军节度、滑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检校太尉、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上柱国、祁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亻思,生而敦大,长则惠和。
  气禀清明,有室家君王之喜,心怀徇达,知师保教训之方。
  乃者择季秋之良,修宗祀之礼,事天所以报本,严父所以显亲。
  罄海宇之人,孰非付托之重,念天伦之戚,永怀顾属之隆。
  宜因庆赐之行,并衍封食之赐。
  於戏!父兄皆万乘之富,岂其患贫,爵秩既五等之尊,贵于能降。
  罔恃得之之易,当念守之之艰,满而惧倾,高则不坠。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冯京加恩制

  门下:世臣之于故国,增望实之隆,老成之于典刑,有谘谋之益。
  眷吾嘉佑侍従之列,实惟朝廷心膂之臣,迨今所存,数人而已。
  乃者合宫肆祀,百辟骏奔,顾瞻旧人,方在外服。
  怀想风声之懿,岂忘霈泽之加?保宁军节度、婺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婺州诸军事、婺州刺史、上柱国、始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户冯京,敦大敏明,肃恭和惠。
  名冠多士,遍居台省之高华,德合前人,遂揽兵政之微密。
  纳之烦剧而不乱,涅于浑浊而不缁。
  心与善人,望推前辈。
  丙吉虽病,以阴德而复全,萧傅出藩,怀本朝之雅意。
  顷膺旄节之重,以当赵魏之冲。
  坐使中朝,不劳北顾。
  宜衍大邦之履,仍加真食之封。
  於戏!身历四朝,履夷险而一致。
  心通庶事,阅义理者尤多。
  岂以中外之殊,而废谋猷之告!介尔眉寿,左右皇家。
  可特授依前官职,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刘昌祚加恩制

  门下:朕因路寝之正,举合宫之祠。
  礼乐法商、周之隆,车服兼汉、唐之盛。
  出款原庙,还享上穹。
  职贡充庭,工师履位。
  兵卫如植,旌旆不烦。
  实惟有人,以克成礼。
  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上柱国、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刘昌祚,天资鸷勇,性本忠良。
  结发征羌,号马上之飞将,授钺临塞,皆关中之要区。
  方西鄙之须材,会中军之谋师。
  畀之旄节之重,付之貔虎之师。
  归阅浃旬,旋闻辑睦。
  逮此熙成之庆,赖其宿卫之勤。
  即增封爵之崇,仍加真食之厚。
  於戏!古之明主,立赏以待有功。
  古之贤将,有功而耻自列。
  服予霈泽之异,勉尔勋名之思。
  贵当益恭,老当益壮。
  可特授依前官职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如故。
  主者施行。

  ○除文彦博太师河东节度使致仕制

  门下:周公未尝之鲁,老亦居丰。
  留侯晚虽强食,终不任事。
  盖委寄之重,初无间然,而止足之风,所不敢废。
  惟我耆旧,历事祖宗,缵服之初,复命以位。
  虽师保之地,优佚不烦,而丘樊之心,朝夕以请。
  布告在位,俾闻高风。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上柱国、潞国公、食邑二万八千一百户、食实封一万一千八百户文彦博,克孝而忠,允文且武。
  其在师旅,有方、召之勋;其在朝廷,有崇、璟之业。
  士民视其去就,夷狄震其威名。
  时更四朝,躬蹈一节。
  先皇帝愍劳以事,既许其归。
  越予访落之年,凛有涉渊之志。
  起之既老,待以仰成。
  出入五年,终始全德。
  进而论道,日闻典训之言;倚以折冲,卒靖边防之惊。
  委成功而不处,指莫景以求安。
  勤请屡闻,诚心莫夺。
  顾瞻闾井,近在洛师。
  郭氏有永巷之严,裴公有绿野之胜。
  岂以簪绂之累,久致形气之劳。
  贵极上公,既无复加之爵秩,分领全晋,仍畀久还之节旄。
  增广旧封,益衍真食。
  殚尽人臣之宠,归従父老之游。
  於戏!音声不遐,尚有就问之礼,几杖以俟,复期亲祀之陪。
  勿以进退之殊,而废谟猷之告。
  式燕且誉,俾寿而康。
  可特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太原尹、充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致仕,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勋封如故。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主者施行。

  ○除冯京彦德军节度使制

  门下:备河御胡,固天下之要地;建都置守,皆前世之重臣。
  虽中外之无虞,实根本之所在。
  非其人则视若虚邑,得所付则坐为长城。
  是用敷告外廷,复任旧老。
  保宁军节度、婺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婺州诸军事、婺州刺史、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内劝农使、充大名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上柱国、始平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冯京,名冠多士,望高累朝。
  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磨而不磷,同怀金石之坚。
  入则参领万几,出则蕃屏四国。
  顷加旄钺之宠,俾临赵魏之冲。
  宜民宜人,靖重而不扰;无怨无恶,乐易而可亲。
  朕不忍夺民所安,故命易节而处。
  升视冬卿之秩,并加邑户之封。
  盖官宿其业,则事无不知;民习其上,则信而易使。
  方今河流所出,近在都城之西。
  故道已堙,而岁有衍溢之虞;北流既驶,而方患堤防之缺。
  介众所利,卿靡弗闻,旧德所临,朕亦何虑。
  於戏!兵民细故,责之将佐而可为,邦国大猷,非吾耆老而谁听。
  勉尽白首之节,以宽北顾之忧。
  可特授检校司空、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充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再任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内劝农使、充大名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仍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诏敕四十一首》苏辙

  ○尚书左丞韩忠彦尚免弟嘉彦尚主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忠彦:览所札子奏“伏闻圣恩宣召臣弟嘉彦赴禁中引见,欲令尚主。
  伏望以长主之贵,更加慎择”事,具悉。
  惟先正魏公,光辅三世,有劳宗桃。
  虽没元身,其报在后。
  先皇帝追怀忠厚之德,许以婚媾之亲。
  逮兹奉行,实出遗旨。
  虽卿以恶盈为戒,深欲固辞,而朝廷谓无德不酬,莫回成命。
  谦冲之意,嘉叹不忘。
  所请宜不许,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昔王导以辅政之业,郭子仪以专征之功,肆其后人,皆联戚里,衣冠之盛,晋、唐所称。
  未闻其子孙以盈满为言,而朝廷听辞避之请也。
  今子先正,实配前人,筑馆之恩,报功斯在。
  盖便蕃之宠,属于乃父,而事不在卿,选择之命,出于先朝,而朕不敢易。
  体兹至意,罔或固辞。
  所请宜不允。

  ○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允仍给宽假诏

  敕孙固:省所札子奏“春中以被病危重,乞一致仕名目,圣恩深厚,未忍遽従。
  今气血益以羸耗,在假已二十日,坤成圣节,不能勉强趋赴。
  伏望圣慈察臣出于至诚,曲成其志”事,具悉。
  朕以笃老之臣,于国有肝胆之亲而命以位,非贵其趋走之劳也,卿以垂白之年,许朕以股肱之用而受其托,非徒为朝谒之勤也。
  今者眷倚之厚,朕方未怠,闻望之隆,人亦无间。
  徒以寿日方迫,疾势未平,不能造朝,遽欲谢事。
  既非朕所以待卿之本意,亦非卿所以事朕之素心。
  人其谓何,朕实未谕。
  既命赐告以自养,卿其少安而勿违。
  所请宜不允,仍给宽假将治。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韩忠彦乞外任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忠彦:览所札子奏“兄为执政,弟为驸马,未有似此体例,不若自求罢免。
  伏望许解近司,处之外任”事,具悉。
  魏公之功,没而不朽,先帝之命,久而不忘。
  吾有怀旧勋,擢卿于六官之贵,继因遗旨,属嘉彦以副车之姻。
  推吾此心,盖非一日。
  本将并录其子以宠其父,岂欲独收其弟而弃其兄?比因力辞,尝已临谕。
  有唐故事,非独一家。
  本朝已行,亦存近比。
  尚兹勤请,殊失眷怀。
  吾欲伯仲相望于朝,以示国家不替旧德。
  起视乃职,罔复烦言。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忠彦:省所札子奏“兄为执政,弟为驸马,未有似此体例,不若自求罢免。
  伏望许解近司,处之外任”事,具悉。
  君臣之间,以诚意相遇,则事无不可,以形迹为务,则理或难通。
  朕惟魏公历事三朝,咸有一德。
  功存社稷,泽及子孙。
  追怀茂勋,述行先志。
  以卿性资忠良,久更事任,可以寄股肱之托。
  以嘉彦业履纯洁,方及冠岁,可以与姻亲之选。
  各随材分,以答勋劳。
  由义而言,略无嫌疑之可避,顾卿何虑,特假形迹以为辞。
  况考之古今,亦有成例,祗服朕训,何恤人言!其罔复辞,以安厥位。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孙固乞致仕不允诏

  敕孙固:省所三上札子奏乞致仕事,具悉。
  卿以疾辞位,义也,而朕以事留卿,亦义也。
  既皆为义,则卿之所执,虽未为过,而朕之所设,亦岂遽非乎?尚何力辞,以废成命。
  今者西方无虞,庙堂之上非有艰难之虑、缓急之政也。
  卿疾虽未复,而势已有间,日虽稍久,而事则无损。
  诚能得告以养疾,疾愈而造朝,宜若于体无害也,治疾以安身,身强而图报,宜若于国有补也。
  卿何所疑而辞之不已乎?勉循前命,无复烦请。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赵君锡免刑部侍郎不允诏

  敕君锡: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朕以卿仁恕不苛,必能哀矜有罪,宽平尽下,可以详究微文。
  矧在东台,逮兹累岁,观封驳之无避,知廉直之有余。
  众言既孚,朕志亦定。
  往祗成命,罔复固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吕公孺免户部尚书不允诏

  敕公孺: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方今赋有常供,无暴敛之入,用循故事,有不给之虞。
  朕眷求长材,委以足用,虚位以俟,累月于兹。
  卿家本世臣,早更事任,顷莅京邑,亦既久劳。
  辞而不居,谁使任事。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太皇太后明堂礼成罢贺赐门下手诏

  敕门下:皇帝临御,海内晏安。
  五经季秋,再讲宗祀。
  克有君德,以享天心。
  顾吾何功,获被斯福。
  今有司因天圣之故事,修会庆之盛礼,将俾文武,称庆于廷。
  吾自临决万机,日怀祗畏,岂以菲薄之德,自比章献之明?矧复皇帝致贺于禁中,群臣奉表于闱左,礼文既具,夫又何求?前朝旧仪,吾不敢受。
  将来明堂礼毕,更不受贺,百官并内东门拜表。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彦博:览所札子奏陈乞致仕事,具悉。
  吾之用卿,本以公义,卿之事人,亦非私意。
  起于既谢,凡以为民。
  矧于陟降之间,未觉筋力之惫。
  苟诚在爱民,则愈老而民不厌,诚在许国,则愈久而若益亲。
  卿既以道深结于朝,而欲以私自便而去,义有未可,非吾所知。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彦博:省所札子奏陈乞致仕事,具悉。
  絜去就之分,厉廉耻之风,此新进之士,立名于世者之所为也。
  以朝廷为家,以社稷为悦,此老成之臣,竭忠于国者之所志也。
  卿昔以八十之年,不恤小廉,出循朝命,既得之矣。
  岁月未几,体力犹康,遽欲告归,朕所未喻。
  岂以老成之望,而蹈新进之为。
  谓宜少安,卒辅予治。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文彦博致仕再免两镇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彦博:览所再上札子奏“辞免恩命,乞只以河东一镇致仕贴麻处分”事,具悉。
  朝廷数以两镇命卿,而卿率以固辞获免,抑有由也。
  或特恩之横被,或谢事而得休,历考前后所加,犹是公相常礼。
  今者老而复起,起而复归,率自帝师之隆,未见前人之比。
  兼持旄节,夫岂过哉?已却封章,姑止可也。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彦博:省所再上札子“奏辞免恩命,乞只以河东一镇致仕贴麻处分”事,具悉。
  命由君出,礼以义起,岂必皆有故事,然后得以奉行。
  卿有德有年,在朝不见其比,或出或处,自昔未闻其人。
  矧复两镇之异恩,既有先朝之成命,盖昔日之勋,未叵今日之盛,则今日之受,岂必前日之非。
  勉听朕言,祗受册礼。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文彦博三免两镇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彦博:览所三上札子奏“辞免两镇恩命,止授河东一镇致仕”事,具悉。
  卿股肱四朝而为二帝师,求之古今,未见伦拟。
  得谢而去,在礼宜殊。
  佩相印,持将钺,以为未足,故并付以蒲中、汉中之众,所以华国,非特以为卿宠也。
  今辞之不已,深所未喻。
  吾志先定,卿其勿辞。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彦博:省所三上札子奏“辞免两镇命,止授河东一镇致仕”事,具悉。
  朝廷之命,审而后发,非力辞之所得免也。
  卿亲对便坐,继三上章,词已竭矣,而朕之素心,终不可易。
  且卿两以师臣归第,前无其比而后无其继,虽兼拥二节,孰以为非者哉!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文彦博免两镇许允诏二首

  敕彦博:览所累上札子奏“辞免两镇恩命,乞只带河东一镇致仕”事,具悉。
  恩之不胜义旧矣,卿既告老,而吾以至恩授卿二镇。
  朝有成命,而卿以大义执节固辞,虽欲不听,其如义何。
  况卿所陈,关国之体,以谓宗室之故,不当施于群臣,而非法所加,亦难行于治世。
  辞之以礼,众实谓宜。
  吾岂以一时之恩,而废天下之义哉!勉従所请,还卿旧节。
  再惟诚悃,不忘嘉叹。
  特依所请,换授依旧领河东节度使致仕。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彦博:省所累上札子奏“辞免两镇恩命,乞只带河东一镇致仕”事,具悉。
  朕惟先朝尝以两镇宠绥大臣者,惟魏国忠献韩公与卿为二,忠献既已一辞于前,而卿亦尝再辞于后。
  先帝亮其至意,为改册书。
  天下既颂先帝之明,复嘉二臣之义。
  今朕嗣守成宪,率而行之,以卿累章,稽之故事,实无违者。
  古之君子,爱人以德,朕岂忘斯义,而废卿言。
  特依所请,换授依旧领河东节度使致仕。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河东官吏军民示喻敕书

  敕河东官吏、军人、僧道、百姓等:朕以文彦博四朝旧臣,一时耆德。
  起于既老之后,辅予缵服之初。
  奏章屡陈,归意莫夺。
  师臣之贵,爵无复加,将钺之崇,恩俾还旧。
  矧尔故乡之父老,安于前尹之威怀,比闻册书,想多欢慰。
  今特授文彦博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太原尹、充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致仕,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勋封如故。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将士等各得平安好,参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孙固乞致仕不允诏

  敕孙固:省所札子奏“自去年正月未涉夏,两次重病,蒙圣恩宽假,得遂生全。
  然臣一年饮食减少,气力羸乏,仰干天听,以祈矜悯,许臣休致”事,具悉。
  朕属任耆老,本非旅力之求,卿被遇股肱,岂可一朝而去。
  虽自以羸瘠为苦,朝谒多艰,然而遇事不废思虑之明,进对每有谘谋之益,何损于政,遽当告归。
  矧今边防无异域之虞,而宥府有同寮之助。
  勉亲药饵,仰循邦家,神之听之,介以寿考。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韩忠彦免同知枢密院不允诏

  敕忠彦:省所札子奏“伏睹除同知枢密院,伏望追改新命”事,具悉。
  朕以西枢总领兵要,绥御边防,事有失于须臾,患或贻于久远。
  是用辍卿左辖之要,付卿右武之权。
  分职虽殊,柄用则一。
  易地而已,力辞谓何。
  矧复亲党之微嫌,岂为腹心之深累。
  勉起视事,尚体眷怀。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苏颂免尚书左丞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苏颂:览所札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家世名臣,少小笃学,在昔图史,包括无遗,本朝典章,指陈可数。
  中以直道,废于一时。
  终守金石之姿,不为燥湿所变。
  白首在列,丹心甚明,进辖中台,断自吾意。
  勉服休命,勿为固辞。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苏颂:省所札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日奉宝训,进读金华,词气裕然,进退以礼。
  朕既已熟闻讲解之益,抑又究观业履之详。
  台中纪纲,责在丞辖。
  卿其以平昔旧闻,施于政事,朕亦所参庶政,验卿前言。
  毋为固辞,当壬效。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苏颂再免左丞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苏颂:览所再上札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昔在仁祖之朝,已预石渠之选。
  一时同列,于今几人。
  结发翰墨之场,白首忠信之节。
  议论如此,志意不衰。
  擢任柄臣,盖旌耆德。
  辞至于再,殊匪吾怀。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敕苏颂:省所再上札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二辖之司,万几所萃。
  不时故事,政或失于纷更,不达当今,用或病于胶固。
  朕以卿诵习典章而不厌,更阅义礼者尤多。
  擢置左右之联,实求咨访之益。
  虽力辞之不已,顾成命之难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知枢密院孙固乞避亲不允诏

  敕孙固:省所札子奏“伏睹除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缘臣有女嫁忠彦之弟纯彦,有此亲嫌,理合回避。
  伏望罢臣知枢密院事,获遂休退”事,具悉。
  朕惟先朝同秉枢机之臣,有以近亲不许避免之比,是以并建长贰之懿,岂以纤芥之故,遽为退老之谋。
  再阅谦词,徒用嘉叹。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周尹进兴龙节无量寿佛敕书

  敕周尹:省所进奉兴龙节无量寿佛一轴事,具悉。
  佛心无为,佛寿无量。
  有能绘其真相,俾来献于诞辰,勉我以清净之风,祝我以期颐之福。
  忠勤深至,嘉叹不忘。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夏热,汝比好否,遣书指不多及。

  ○范百禄免侍读不允诏

  敕百禄:省所上表“蒙恩除兼侍读,伏望特寝误恩”事,具悉。
  卿秉心直谅,临事庄栗。
  顷贰宪部,持法宽平,不屈于权要。
  及领选曹,驭吏详察,不挠于烦剧。
  其达于吏治,朕既知之矣。
  至于通经博古,慨然正论,昔由此进,今以是老,朕寤寐格言,而独未闻焉。
  挟策进读,其勿复避。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赵君锡免吏部侍郎不允诏

  敕君锡: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孝友慈祥,可以施于有政,宽栗柔立,可以命之有家。
  适従议谳之劳,迁领铨综之重。
  盖因已试之效,非有躐等之嫌。
  选剧务繁,不可久旷。
  勉力思报,贤于固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文彦博免孙男康世章服不允诏

  敕彦博:省所札子奏“辞免孙男康世章服”事,具悉。
  卿以耆老给扶,子孙以进见授服,前后既异,岂以重复为疑。
  奏牍上闻,何其畏慎之过。
  已颁成命,罔复重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孙固乞致仕不允诏

  敕孙固:省所札子奏“以老病情迫,累乞休致,未赐开可。
  缘年齿晚暮,疾病侵陵,今日筋骸困惫至此,无复安全之理。
  伏望哀怜,早降俞旨”事,具悉。
  卿逮事圣考于潜宫,与闻先朝之大政。
  贵老求旧,属任之意方隆,引疾告归,退避之言已甚。
  君臣同德,夫岂当然。
  体力虽衰,姑复目勉。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宰相吕大防等为时乞退不允诏

  敕大防等:省所札子奏“时雨不足,乞罢免职任”事,具悉。
  历时告旱,岁事可虞,精祷未孚,神贶犹啬。
  朕侧身思咎,终夕靡遑。
  卿等躬任燮和,志同忧患。
  虽引义自责,大臣之体则然,而释位求安,有国之计何赖。
  尚讲救荒之政,以助忧民之诚。
  苟能使旱不为灾,则朕复何咎。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太皇太后以旱赐门下诏

  敕门下:吾母临御四方,亲决万务。
  清心克己,凡以为民。
  而天意弗咸,历时灾旱。
  宿麦几尽,秋稼未立,饥馑既至,疫疠将起。
  斋祠虽切,漠然弗应。
  吾则不德,民实何罪?中自循省,寝食皆废。
  岂政治失当,事之害物者尚多,上下否塞,情之不通者非一。
  刑或不称其罪,用或不当其人。
  有一于斯,皆足以上怫天心,下扰民听。
  循致斯旱,咎实在吾。
  皇帝遇灾,恐惧不敢自佚,既命有司降食避殿,罢五月朔朝,吾亦自今月二十三日后减常膳。
  侧身念咎,固无吝于改为,协德济民,尚有求于列位。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皇帝以旱赐门下诏

  敕门下:朕奉承统业,于今五年。
  临御崇高,未达庶政。
  夙夜只惧,若涉渊冰。
  常恐德之弗类,无以下慰民望,上当天心。
  今者冬雪不效,春雨弗若。
  逮此孟夏,旱灾如焚,麦不充食,禾未出土。
  岁事凛凛,民且狼顾。
  虽祷祠备至,而神莫之答,惟循省自克,则灾或可消。
  意者,政令宽弛,吏或为害而莫惩欤,赋役失当,民病于事而莫察欤,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才有抑而未用欤,念之虽勤,行则未至。
  昭明恐惧之诚意,庶几阴阳之不违。
  可自今月二十三日后减常膳,不御前殿,及将来五月一日,罢文德殿视朝。
  朕上奉东朝,深愧常珍之日缺,下临庶尹,犹冀嘉言之不闻。
  苟利于人,其无不可。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邓温伯免翰林承旨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温伯:览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以文史足用,久在禁林,慎靖寡尤,首承密旨。
  虽云新命,率皆前官。
  尚此盘桓,固求引避。
  既违朝廷号令之信,徒有道路进退之嫌。
  其尚亟前,勿为烦请。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敕温伯: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翰林以议论为官,而承旨以年德为选。
  兹所以历求多士,复用旧人。
  卿既久在朝廷,当识朕意。
  迁延退托,虽多长者之风,号令文词,宜得宿儒之用。
  成命不反,固辞实难。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吕大防等再为旱乞退不允诏

  敕大防等:省所再上札子奏“近以旱暵为沴,乞罢职任,伏蒙诏命不従所请,伏望早赐施行”事,具悉。
  常旸为灾,民瘠已甚。
  朕为之父母,而卿等为朕股肱,相与忧之,固其任也。
  然至于求罢职事,则匪朕心。
  朕既自以失为疑,卿等姑复以粃政为念。
  因民情而图救,修旱备以防微,既能夙夜在公,岂以逡巡去位。
  朕志如是,卿其少安。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彰德军官吏军民示喻敕书

  敕彰德军官吏、军人、僧道、百姓等:朕以魏都要地,守难其人。
  冯京名臣,姑易其节。
  假尔邺城之重,壮我留钥之声。
  矧旄钺之得贤,抑吏民之增气。
  已颁大号,想慰舆情。
  今特授冯京检校司空、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充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再任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内劝农使、充大名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仍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勋封如故。
  故兹示谕,悉宜知悉。
  将士等各得平安好,参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存问之。
  遣书指不多及。

  ○冯京免彰德军节钺不许不允诏二首

  敕冯京:览所上表辞免恩命事,具悉。
  老臣所在,众志自安。
  边鄙震其威名,吏民习于条教。
  事可坐定,政无更张。
  是用因魏都之旧疆,换邺城之新节。
  孚号既布,佥谋毕同。
  方庆得人之难,遽览飞章之请。
  吾命惟允,卿其勿违。
  所请宜不许。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敕冯京:省所上表辞免恩命事,具悉。
  魏博重镇,旧用老臣。
  旄节宠章,制存易地。
  朕以卿著称多士,既历三朝,卧治此邦,于今再岁。
  复欲惜君以为重,盖亦因民之所安,岂其固辞,而可得免。
  只服成命,永绥北郊。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文彦博免致仕合得五人恩泽诏

  敕彦博:省所札子奏“今来致仕,依条合得五人恩泽,乞赐寝罢”事,具悉。
  朝廷以恩遇老臣,无所不厚,而卿以礼自克,辞不敢居。
  卿既能见得思义,以律贪夫,朕岂不能成人之美,以明晚节。
  盖知损之为益,是以高而不危。
  所请宜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范百禄免翰林学士不允诏

  敕百禄:省所上表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蚤以直言,预英祖之选,中以直道,干神考之知。
  侃然立朝,老而益劭。
  朕欲访经籍讨论之助,求文章润色之工。
  既已置卿金华之中,兹又擢卿玉堂之上。
  矧复班六曹之首,无躐等之嫌,继仲父之贤,有传家之庆。
  朝有成命,势不可违,时方须才,义亦难夺。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