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第四十七(下)卷(苏辙·辞免恩命表状札子十六首)

  《栾城集》第四十七(下)卷(苏辙·辞免恩命表状札子十六首)

  《辞起居郎状二首》苏辙

  右臣今月十九日,准阁门告报,已有告命,除臣起居郎者。
  伏念臣顷自疏外,擢居谏垣,衰废之余,才力耗竭,黾俯岁月,无所建明。
  近因朝廷除张颉为户部侍郎,杜纮为右司郎中,公议纷然,谓非其人。
  臣继上封章,极言其事。
  杜纮虽才性鄙佞,玷辱华要,而罪恶未著,臣亦不敢力言。
  至如张颉为性险躁,临事乖方,历任以来,罪状山积。
  臣以为事既明白,是以前后五次上言,不知颉久事权要,植根深固,一为左右之所保任,遂致圣意确然不移。
  臣屡献狂言,诚不量力,虽圣恩宽贷,未赐谴诃,岂敢冒昧宠荣,复尘要近。
  言不称职,臣犹自知,当黜反迁,众必指笑。
  伏乞特回误恩,除臣一外任差遣,俾臣得免清议,不胜幸甚。
  所有前件告命,臣不敢只受。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右臣准今月二十三日尚书省札子,以臣奏乞免起居郎恩命,奉圣旨不许辞免者。
  君父之命,所当敬従,臣实何人,敢有固执。
  特以臣前言张螨户部侍郎不当,前后五状,不蒙施行。
  颉之罪名著在案牍,传于公议,而大臣主之愈力,朝廷用之不疑。
  则是臣谤毁忠贤,眩惑天听,狂妄之诛,所不当赦。
  臣今不敢复论其事。
  但以言为职,言既不用,理当废黜。
  衔愧冒宠,义实不安。
  伏乞检臣前奏,除臣一外任差遣,以全臣进退之分。
  所有起居郎告命,臣不敢只受。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免修条支赐札子二首》苏辙

  臣准门下中书后省关准吏部牒,以臣详定参校六曹寺监吏人额禄文字并修条,特支银绢各五十疋两。
  窃缘编修条贯及裁定吏额,皆上禀朝廷论议,下赖官吏勤力,臣居其间,别无劳效,冒昧恩赏,情所不安。
  况范百禄等已有文字辞免,乞赠检会一处施行,特寝误恩,以安愚分。
  取进止。
  臣近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许臣辞免详定吏额并修条特支银绢者。
  圣恩深厚,不废微劳,岂合固辞,上烦天听。
  然念臣顷自遭遇,曾未数年,致位近侍,其间因缘职事,催督官吏,修定旧条,在于微臣绝无分毫之效,若皆一一侥幸恩赏,实愧心颜。
  伏乞圣慈,察臣诚心,非有矫饰,追寝成命,以安愚衷。
  取进止。

  《辞召试中书舍人状二首》苏辙

  右臣今月二十二日奉圣旨召试中书舍人者。
  伏念臣顷自外官,擢任言责,虽继陈狂瞽,而报效蔑然。
  遽蒙圣恩执笔柱下,复缘乏使权掌命书,资浅才微,宠恩沓至,自知非称,而况人言。
  方欲上书自陈,以辞要剧,忽闻召命,震越非常。
  况今多士盈廷,词臣间出,或久次不用,或沉伏未闻,岂患无人以备任使。
  顾臣才力短拙,重以衰残,曾未逾年,致身华近,必贻公议,难以自安。
  伏乞追回误恩,少安愚分。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右臣今月某日准阁门告报,蒙圣恩除臣试中书舍人者。
  顷蒙特指召试中堂,辞避不従,黾俯而就,遂忝成命,意终不安。
  虽知区区寸诚,不能仰回天听,而匹夫之志,终欲必行。
  盖人臣事君,本求知遇,有命不受,近于不情。
  然臣以义而言,有三不可:伏念臣少従父学,稍知为文,忧患以来,笔砚都废。
  今虽勉强,心志已衰。
  此一不可也。
  臣昨自县道召充谏官,旋叨左史,仍兼词命,骈繁宠数,并在一年。
  臣犹知非,况复公议。
  此二不可也。
  内外两制,素号要途,兄轼顷已擢在禁林,臣今安敢复据西掖。
  非独畏避讥评,实亦恐惧盈满。
  此三不可也。
  臣既无一堪,而有三不可,冒昧宠禄,将安用之。
  伏乞圣慈,鉴臣愚诚,特寝前命,俾臣得安闲地,少弭人言,则臣图报恩私,尚有他日。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辞户部侍郎札子》苏辙

  臣准尚书省札子,已降诰命,除臣依前朝奉郎、试户部侍郎,奉圣旨,管句右曹者。
  待罪西掖,虽已期年,龌龊文墨之间,愧负宠禄之厚。
  岂期过听,特有甄升。
  窃以户部右曹,兼领昔日金仓司农之政,侍郎职事,专治天下差繇市易之余。
  奏请纷然,法度未定。
  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宜得强明练达之人,立成久远通融之法。
  如臣暗陋,何以克当。
  愿回误恩,别选能吏,俾臣愚获安于微分,而国事不失为得人。
  公私两宜,众议为允。
  恳迫之至,冒昧以闻。
  取进止。

  《辞吏部侍郎札子》苏辙

  臣准尚书省札子,已降诰命,除臣试尚书吏部侍郎,奉圣旨,令管勾右选者。
  臣待罪民部,一期且半,才微事剧,智力俱殚。
  方欲干叩圣明,稍求闲地,而猥蒙进擢,俾佐天官。
  地望愈华,职业尤夥。
  见今选集之士五六千人,一失铨量,人言可畏。
  伏望圣慈,矜臣不逮,察臣无他,除臣一闲慢差遣,上以明朝廷用人之公,下以全愚臣知止之分。
  干冒天威,进退失措。
  取进止。

  《辞翰林学士札子》苏辙

  臣今月十四日准阁门告报,已降诰命,除臣翰林学士知制诰者。
  臣顷在民曹,颇经岁月,不能均调有无,仰助邦计,日虞旷弛,以速刑诛。
  朝廷曲赐保全,已为至幸,复加进擢,必致烦言。
  近被除书,参掌吏选,虽云宠命,犹丽诸曹。
  臣自量空疏,寻已辞避,而况玉堂之清秘,号为词臣之极选。
  臣兄轼旧以文学见称流辈,犹复畏避,不敢久居,得请江湖,如释重负。
  在臣微陋,实为叨窃。
  兄出弟处,或谓朝廷私臣一家,地近职严,姑愿朝廷历选多士。
  虽或未欲置臣于外,犹愿特许假臣以闲地。
  苟未满盈,庶可驱策,悃诚迫切,进退兢危。
  伏望圣慈,即赐俞允。
  取进止。

  《辞御史中丞札子》苏辙

  臣待罪禁林,行将一岁,兼权吏部,复又累月,常恐才小责重,有一旷败,孤负圣恩。
  今月三日得阁门报,准告,除臣御史中丞、充龙图阁学士。
  闻命震恐,罔知所措。
  盖自二圣临御,所用执法,于今六人,或由此进用,或因事罢去。
  凡任人之得失,实系朝廷之重轻。
  官吏视之,以启勤怠之心,邪正因之,以知消长之候。
  是以前代所选,至慎至难。
  如臣鄙凡,何以堪此。
  况复职冠河图之秘,亦非近事之比。
  虽朝廷过听,欲以宠借屑,而臣自度量,顾愿少安愚分。
  重念臣顷者为邑江外,被召还朝,曾未五年,遍历华近,无尺寸之功德,荷山岳之恩私,区区之诚,每虞倾覆。
  若复冒居要任,诚异本心。
  况臣非独自为身谋,亦为朝廷惜此过举。
  伏乞追寝成命,退就闲官,上全知人之明,下安守节之义。
  惶恐迫切,不知所裁。
  取进止。

  《辞尚书右丞札子四首》苏辙

  臣今月五日,准阁门告报,蒙恩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者。
  臣备位南台,言事无补,上负朝廷开纳之意,下辜朋友责望之诚,徒以厚恩未酬,欲去不忍,岂谓非常之命,猥加无补之臣。
  矧复二辖之官,万几所在,苟用人之一失,实取轻于四方。
  如臣奋自诸生,误叨近侍,崎岖县道,曾未数年,出入周行,莫闻显效。
  资地浅薄,积薪有后来之议,德业空虚,在梁有不称之诮。
  伏乞追寝成命,少安愚衷,上以全二圣知人之明,下以成孤臣审己之分。
  臣无任祈天待命激切屏营之至。
  取进止。
  臣蒙恩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今日虽已具札子辞免,然意有未尽,君父之前,不敢复隐,谨具披露,惟陛下察之。
  伏念臣幼无他师,学于先臣洵。
  而臣兄轼与臣皆学,艺业先成,每相训诱。
  其后不幸早孤,友爱备至,逮此成立,皆兄之力也。
  顷者兄弟同列侍従,臣已自愧于心。
  今兹超迁,丞辖中台,与闻政事,而臣兄轼适自外召还,为吏部尚书,顾出臣下,复以臣故移翰林承旨。
  臣之私意,实不遑安。
  况轼之为人,文学政事过臣远甚,此自陛下所悉。
  臣不敢远慕古人,内举亲戚,无所回避。
  只乞寝臣新命,若得与兄轼同为従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
  如此则公议既允,私意获安。
  其于愚臣,实为至幸。
  取进止。
  臣今月某日,伏蒙圣恩赐臣诏书一道,不允臣辞免恩命者。
  命降自天,辄形恳避,恩不加谴,犹辱训词。
  辄缘覆焘之私,复伸愚聘之恳。
  盖陈力事上,常自止于不能,而量才用人,亦当矜其已竭。
  况臣位居执法,职在绳愆,苟有官非其人,爵逾于德,法所当治,臣敢弗言。
  今者擢置近班,实为虚授,若遂黾俯居位,臣既自已知非,苟复传播于人,众必指为无耻。
  在他人犹为不可,况本职之所当言。
  幸别选于长才,冀稍安于私意,再殚诚悃,非敢饰词,所有诰命,不敢祗受。
  臣无任震越待罪之至。
  取进止。
  臣今月某日,蒙恩差到某官,赍降诏书一道,以臣再辞恩命,不允所请者,特遣使车,宣布君命。
  里巷改观,亲党增光,虽圣聪之未回,抑愚言之可听。
  与其顺旨而使圣朝不获所任,曷若违命而使柄臣举惟其人。
  用此力辞,期于得请。
  昔楚有子玉,文公为之仄席;卫多君子,季札知其未乱。
  若公卿类皆骨鲠,则精神足以折冲。
  今虽忠贤在朝,股肱协力,不宜杂用小器,以示乏人。
  臣能知难,国之福也,苟不度德,民何观焉。
  尚冀察臣危诚,追寝前命,俾得粗陈薄技,以效一官。
  既获谋身之宜,非无报国之所,进退两得,家国俱安,其于微臣,岂非厚赐。
  无任恐惧恳祷之至。
  取进止。

  《免尚书右丞表二首》苏辙

  臣辙言:伏奉诰命,蒙恩除臣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者。
  首居言责,无补圣时,方有黜幽之虞,遽闻躐等之命,辞而不获,情实难安。
  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家世寒贱,兄弟戆直。
  早坐狂言,流落江湖而不返;晚逢兴运,联翩禁近以偷安。
  恃圣神之误知,蹈险夷而莫顾。
  前后历居于台谏,弹击多召于怨尤。
  每图自安之宜,惟有早退之便。
  徒以受恩未报,中夕以兴,进退皆艰,彷徨自失,敢有望于殊宠,以自速于烦言。
  矧兹丞辖之严,号居弼谐之贰,观用人之当否,知为国之重轻。
  如臣迂阔而寡谋,孤直而多怨,进用兹始,已或纷然。
  眷遇倘隆,安能自保。
  伏望太皇太后陛下,眷求一德,以允佥言。
  慎名器之假人,念衣裳之在笥,亟收前命,以保危踪。
  苟无陨越之忧,决生成之造。
  臣无任祈天俟命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陈免以闻。
  臣辙言:伏奉诰命,蒙恩除臣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者。
  台辖之重,国论所存。
  顾惟尺寸之材,何与栋梁之选。
  比陈诚恳,尚閟俞音。
  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家世寒儒,仅守父兄之朴学,文史末技,不通邦国之大猷。
  顷自元祐之初,偶缘乏使,召自南迁之后,遽责使言。
  旋由左史而践掖垣,复従右户以居翰苑。
  迨兹执法,曾未数年。
  言何补于圣明,志已殚于忧责。
  以一日遭逢之幸,擅诸臣积累之荣。
  方怀满溢之虞,愿求闲散之便。
  岂意恩私之横被,复叨丞辖之近班。
  自昔政事之臣,非处书生之地,既犯不韪,其何敢安。
  伏望皇帝陛下以德爱人,量才付位。
  深察斗筲之陋,难堪钟鼎之藏。
  追还误恩,选建明德。
  俾贤愚各安其所,则中外无复闲言。
  其于微臣,受赐多矣。
  臣无任祈天俟命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陈免以闻。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