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日用》)
【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
【气味】甘、咸,寒,有小毒。原曰︰性平。
颂曰︰寒而动气。
瑞曰︰发肾气、疮疥、头风,杏仁可解。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不能治。作腐家言︰莱菔入汤中则腐不成。遂以莱菔汤下药而愈。大抵暑月恐有人汗,尤宜慎之。
【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宁原)。清热散血(时珍)。
【附方】新五。
休息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普济方》)。赤眼肿痛有数种,皆肝热血凝也︰用消风热药服之。夜用盐收豆腐片贴之,酸浆者勿用。(《证治要诀》)。
杖疮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一法︰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拔萃方》)。
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
谷部相关:陈廪米 豆黄 蒲州豉 淡豉 大豆豉 黎豆 刀豆 白扁豆花 白扁豆 蛾眉豆(沿篱豆) 豇豆 蚕豆 豌豆 豆 白豆 豆皮
《谷部·本草纲目》:谷部 胡麻 白油麻 胡麻油 亚麻 大麻 麻勃 麻 麻仁 麻油 麻叶 黄麻 麻根 沤麻汁 小麦 麦麸 面 麦粉 面筋 麦苗 大麦 麦 雀麦 荞麦 苦荞麦 稻 稻穰 粳 粳米 淅二泔(米沈) 炒米汤 禾秆 占稻(早稻) 稷 黍 丹黍米 蜀黍 玉蜀黍 粱 黄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粟 粟米 粟泔汁 粟糖 粟奴 秫 龙爪粟,鸭爪稗 稗 野狼尾草 东蓬葵 菰米 蓬草子 皇草 自然谷 薏苡 薏苡仁 薏苡根 薏苡叶 罂子粟 阿芙蓉 大豆 黑大豆(黑豆) 大豆皮 豆叶 豆花 大豆黄卷 黄大豆 赤小豆 腐婢 绿豆 绿豆粉 豆皮 白豆 豆 豌豆 蚕豆 豇豆 蛾眉豆(沿篱豆) 白扁豆 白扁豆花 刀豆 黎豆 大豆豉 淡豉 蒲州豉 豆黄 豆腐 陈廪米 饭 青精干石饭 粥 糗 糕 粽 寒具(环饼,捻头) 蒸饼 女曲(黄子) 黄蒸(麦黄) 曲(酒母,酒曲) 小麦曲 大麦曲 面曲,米曲 神曲 红曲 米 饴糖 酱 榆仁酱 芜荑酱 醋 米醋 酒 米酒 糟笋节中酒 东阳酒 姜酒 葱豉酒 戊戌酒 烧酒 葡萄酒 酿酒 糟 酒糟 大麦醋糟 干饧糟 米秕 舂杵头细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