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的李纨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李纨等因说道:“且别给他诗看,先说与他韵。他后来,先罚他和了诗: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李纨(新版红楼定妆图片1)(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湘云道:“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
通过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李纨的收入来自多个方面:“月钱”(月例银子)、“园子地”所取的租子、年终的“年例”等等(还有贾兰上学多领的“公费”每年银八两,后被探春革去,见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其总收入“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是很高的。她的支出却与整个贾府“进的少出的多”的情况正好相反,她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也就是说,经过若干年这种“进的多出的少”的积累,李纨手里聚集了不少的财富。
就是这样一个财东奶奶,领导几个小姑子小叔子“玩耍”——作诗在她们心目中就是玩耍,叫“小顽意儿”——预算花五六两银子,她想到的是罚小姑子、小叔子出资作东道,还想到了“大家凑个社”,筹集资金。做一次这样的东道到底需要多少银子,作者未作交代。如果用不完所凑的四两银子,其结余部分理所当然地就被李纨据为己有了。
与“精明”的李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憨头憨脑又不自量力的疯湘云,自告奋勇“申请”作东道,这应该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对比情节——“穷舍命,富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