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第九十九卷(祝文六十八首)

  《祷雨蟠溪祝文》苏轼

  岁秋矣,物之几成者,待雨而已。
  穟者已秀,待雨而实。
  三日不雨,则穟者不实矣。
  荚者已孕,待雨而秀。
  五日不雨,则荚者不秀矣。
  野有余土,室有闲民,待雨而耕且种。
  七日不雨,则余土不耕,闲民不种矣。
  穟者不实,荚者不秀,余土不耕,而闲民不种,则守土之臣,将有不任职之诛,而山川鬼神,将乏其祀。

  兹用不敢宁居,斋戒择日,并走群望,而精诚不歆。
  神不顾答,吏民无所请命。

  闻之曰:“虢有周文、武之师太公,其可以病告。”
  乃用太祲之礼,祷而不祠。

  谷梁子曰:“古之神人,有应上公者,通乎阴阳。
  君亲帅诸大夫道之而以请焉。”
  夫生而为上公,没而为神人,非公其谁当之。
  《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公之仁且勇,计其神灵无所不能为也。
  吏民既以雨望公,公亦当任其责。
  敢布腹心,公实图之。
  尚飨。

  《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苏轼

  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
  惟山之阴威润泽之气,又聚而为湫潭。

  瓶罂罐勺,可以雨天下,而况于一方乎?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为生者,麦禾而已。
  今旬不雨,即为凶岁,民食不继,盗贼且起。
  岂惟守土之臣所任以为忧,亦非神之所当安坐而熟视也。
  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
  下至于愚夫小民,奔走畏事者,亦岂有他哉!凡皆以为今日也。
  神其盍亦鉴之。
  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
  尚飨。

  《告封太白山明应公祝文》苏轼

  天作山川,以镇四方。
  俾食于民,以雨以旸。
  惟公聪明,能率其职。
  民以旱告,应不逾夕。
  帝谓守臣,予嘉乃功。
  惟新爵号,往耀其躬。
  在唐天宝,亦赐今爵。
  时惟术士,探符访药。
  谓为公荣,实为公羞。
  中原颠覆,神不顾救。
  今皇神圣,惟民是忧。
  民既饱溢,皇无祷求。
  衮衣煌煌,赤舄绣裳。
  舍旧即新,以佑我民。
  尚飨。

  《祈雨龙祠祝文(杭州)》苏轼

  神食于民,吏食于君。
  各思乃事,食则无愧。
  吏事农桑,神事雨旸。
  匪农不力,雨则时啬。
  召呼风霆,来会我庭。
  一勺之水,肤寸千里。
  尚飨。

  《祈雨吴山祝文》苏轼

  杭之为邦,山泽相半。
  十日之雨则病水,一月不雨则病旱。
  故水旱之请,黩神为甚。
  今者止雨之祷,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
  吏以不得为愧,神以不倦为德。

  愿终其赐,俾克有秋。
  尚飨。

  《祈晴风伯祝文》苏轼

  维神开阖阴阳,鼓舞万类。
  行巽之权,直箕之次。
  阴淫为霖,神能散之。
  下土垫涝,神能暵之。
  发轸西北,弭节东南。
  风反雨霁,神亦不惭。
  尚飨。

  《祈晴雨师祝文》苏轼

  天以风雨寒暑付于神,亦如人君之设官置吏以治刑政也。
  人君未尝不欲民之安,天亦何尝不欲岁之丰乎?刑政之失中,民惟吏之怨。
  雨旸之不时,民亦不能无望于神也。
  今淫雨弥月,农工告穷,岁之丰凶,决于朝夕,而并走群望,莫肯顾答。
  维天之所以畀于神,神之所以食于民者,庶其在此。
  尚率厥职,俾克有秋。

  尚飨。

  《祈晴吴山祝文》苏轼

  岁既大熟,惟神之赐。
  害于垂成,匪神之意。
  筑场为途,卧穟生耳。
  农泣于野,其忍安视。
  生为楚英,没为吴豪。
  烈气不泯,视此海涛。
  反雨为旸,何足告劳。
  有洁斯醴,匪神孰号。
  尚飨。

  《奉诏祷雨诸庙祝文》苏轼

  噫嗟艰岁,胡閟斯雨。
  念我东南,哺饟中土。
  迎秋饯伏,农不再举。
  有事郊庙,万方毕助。
  漕沟绝流,庭实未旅。
  下书哀痛,超轶尧禹。
  矧兹守臣,废食悼惧。
  民之祸福,间不容缕。
  今不愍救,后诉无所。
  天高莫谒,神或可吁。
  尚飨。

  《祷雨社神祝文》苏轼

  噫我侯社,我民所恃。
  祭于北墉,答阴之义。
  阳亢不反,自春徂秋。
  迄冬不雨,嗣岁之忧。
  吏民嗷嗷,谨以病告。
  锡之雨雪,民敢无报。
  尚飨。

  《祷雨后土祝文》苏轼

  神食于社,盖数千年。
  更历圣王,讫莫能迁。
  源深流远,爱民宜厚。
  雨不时应,亦神之疚。
  社稷惟神,我神惟人。
  去我不远,宜轸我民。
  尚飨。

  《祷雨稷神祝文》苏轼

  农民所病,春夏之际。
  旧谷告穷,新谷未穟。
  其间有麦,如暍得凉。
  如行千里,弛担得浆。
  今神何心,毖此雨雪。
  敢求其他,尚悯此麦。
  尚飨。

  《祷雨后稷祝文》苏轼

  维神之生,稼穑是力。
  廑身为民,尚莫顾惜。
  矧今在天,与天同功。
  召呼风云,孰敢不从。
  岂惟农田,井竭无水。
  我求于神,亦云亟矣。
  尚飨。

  《祭常山祝文五首(密州)》苏轼

  洪维上帝,以斯民属于山川群望;亦如天子,以斯民属于守土之臣。
  惟吏与神,其职惟通。
  殄民废职,其咎惟均。
  哀我邦人,遭此凶旱。
  流殍之余,其命如发。
  而飞蝗流毒,遗种布野。
  使其变跃飞腾,则桑柘麦禾,举罹其灾,民其罔有孑遗。
  吏将获罪,神且乏祀。
  兹用栗栗危惧。
  谨以四月初吉,斋居蔬食,至于闰月辛丑。
  若时雨沾洽,蝗不能生,当与吏民躬执牲币以答神休。
  呜呼,我州之望,不在神乎?父老谓神求无不获,克有常德,以名兹山,其可不答,以愧此名。
  若曰:“岁之丰凶在天,非神之所得专。”
  吏将亦曰:“民之休戚在朝廷,我何知焉。”
  则谁任其责矣。
  上帝与吾君爱民之心,一也。
  凡吏之可以请于朝者,既不敢不尽;则神之可以谒于帝者,宜无所不为。
  尚飨。

  《又》苏轼

  峨峨兹山,望我东国。
  为帝司雨,涵濡百物。
  自我再祷,应不旋毂。
  迨兹有秋,岁得中熟。
  嗟此薄礼,曷称其德。
  陶匠并作,新其楹桷。
  岂以为报,民苟不怍。
  岁云徂矣,麰麦未殖。
  嗣岁之忧,既谢且谒。
  惠然雨我,以永休烈。
  尚飨。

  《又》苏轼

  比年以来,蝗旱相属。
  中民以上,举无岁蓄。
  量日计口,敛不待熟。
  秋田未终,引领新谷。
  如行远道,百里一宿。
  苟无舍馆,行旅夜哭。
  自秋不雨,霜露杀菽。
  黄糜黑黍,不满囷簏。
  麦田未耕,狼顾相目。
  道之云远,饥肠谁续。
  五日不雨,民在坑谷。
  猗嗟我侯,灵应响速。
  帝用嘉之,惟新命服。
  祈而不获,厥愆在仆。
  洗心祗载,敢辞屡渎。
  庶哀斯民,朝夕濡足。
  尚飨。

  《又》苏轼

  天子有命,闵兹旱暵。
  俾我守臣,并走群望。
  惟神聪明慈惠,求无不获。
  既再祷矣,虽尝一雨,不及肤寸。
  吏实不德,不足以蒙神之休,导迎善气,以致甘泽。
  洪惟圣天子之意,其可不答。
  而饥羸之民,将转于沟壑,其可不一救之。
  渎神之罚,吏其敢辞。
  尚飨。

  《又》苏轼

  熙宁九年,七月某日,诏封常山神为润民侯。
  十月某日,具位苏轼,谨以清酌少牢之奠,昭告于侯之庙曰;呜呼,旱蝗之为虐也,三年于兹矣。
  东南至于江海,西北被于河汉,饥馑疾疫,靡有遗矣。
  我瞻四方,大川乔岳,食于斯民者甚众,而受宠于吾君者,可谓巍巍矣。
  诉之而必闻,求之而必获,惠我农夫,而救其灾沴。
  不为倏云骤雨,苟以应祷之虚名,而有膏泽积润,可以及民之实效,卓然如侯者几希矣。
  凡天子之爵命,有德而致之则为荣,无功而享之则为辱。
  今侯泽此一郡,而施及于四邻,其受五等之爵,而被七命之服也,可谓无愧而有光辉矣。
  愿侯益修其实,以充其名。
  上以副天子之意,而下以塞吏民之望。
  民其奉事,有进而无衰矣。
  尚飨。

  《谢雪祝文(徐州)》苏轼

  天不吝泽,神不忘职。
  胡为水旱,吏则不德。
  失政召灾,莫知自刻。
  雨则号晴,旱则谒雪。
  神既不谴,又满其欲。
  四山暮霰,万瓦晨白。
  驱攘疫疠,甲拆麰麦。
  牲酒匪报,维以告洁。
  神食无愧,吏则惭栗。
  尚飨。

  《祭风伯雨师祝文》苏轼

  自秋不雨,以至于今。
  夏田将空,秋种不入。
  天子命我,祷于群望。
  云物既合,风辄散之。
  吏民皇皇,不知所获罪。
  敢以薄奠,诉于有神。
  风若不作,雨则随至。
  当以牲币,报神之赐。
  若格绝天泽,弃民乏嗣。
  上帝临视,神其不然。
  尚飨。

  《谒文宣王庙祝文(湖州)》苏轼

  至圣文宣王。
  窃惟吏治以仁义为本,教化为急。
  故以视事之三日,祗见于先圣先师,问所当先于学。
  其所从来尚矣,敢忘其旧。
  尚飨。

  《谒诸庙祝文》苏轼

  轼猥以不肖,来长此邦。
  实于有神,分职幽明。
  谨以视事之三日,祗见于庙。

  惟神保佑斯民,俾风雨时若,疫疠屏息。
  吏既免罪,神亦不愧。
  尚飨。

  《谒庙祝文(杭州)》苏轼

  轼以王命,来守此邦。
  事神养民,敢不祗饬。
  莅政之始,见于祠下。
  安静无事,丰乐有年。
  惟神相之,使免罪戾。
  尚飨。

  《谒文宣王庙祝文》苏轼

  轼以诸生,误蒙选擢。
  昔自太史,通守此邦。
  今由禁林,出使浙右。
  莅事之始,祗见儒宫。
  圣神临之,敢忘夙学。
  尚飨。

  《祭英烈王祝文》苏轼

  钦诵旧史,仰瞻高风。
  报楚为孝,徇吴为忠。
  忠孝之至,实与天通。
  开塞阴阳,斡旋涛江。
  保障斯民,以食此邦。
  嗟我蠢愚,所向奇穷。
  岂以其诚,有请辄从。
  庚子之祷,海若伏降。
  完我岸闸,千夫奏功。
  牲酒薄陋,报微施丰。
  敬陈颂诗,侑此一钟。
  尚飨。

  《祈雨祝文》苏轼

  杭州之为郡,负山带江,水泽不留。
  逾旬不雨,农有忧色。
  挽舟浚河,公私告病。
  吏既无术,莫知所救。
  不敢坐视,惟神之求。
  庶几闵民之穷,赦吏之渎。

  赐以一雨,敢忘其报。
  尚飨。

  《谢雨祝文》苏轼

  旧谷不登,陈廪已发。
  稍失雨旸之节,则怀沟壑之忧。
  惟神至明,有祷必应。

  敢陈薄奠,少答殊私。
  愿推无倦之仁,以毕有年之赐。
  尚飨。

  《祈晴祝文》苏轼

  大雪连日,凝阴伤春。
  闵惟艰食之民,重此常寒之虐。
  役兵堕指,行旅摧辀。

  老弱号呼,吏既惭于无术;阴阳舒卷,神何惜而不为。
  愿扫重云,以昭灵贶。
  使民奉事,永岁益虔。
  尚飨。

  《谢晴祝文》苏轼

  轼以忧寄,出守此邦。
  岁之不登,实任其咎。
  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惟神聪明,其应如响。
  雨不暴物,晴不失时。
  喜愧之心,吏民所共。
  式陈菲荐,少答神休。
  尚飨。

  《祈晴吴山庙祝文》苏轼

  秋谷未登,既食其陈。
  嗣岁之虞,当敛其新。
  逮此秋旸,载获载舂。
  阴雨害之,穑人罔功。
  我发库泉,以实高廪。
  曷敕雨官,遄止其淫。
  既暵我场,万杵皆作。
  待此坻京,援我沟壑。
  英文烈武,雨霁在予。
  稽首告病,其忍弗图。
  尚飨。

  《谢晴祝文》苏轼

  赏罚在朝,吏申明之。
  及其有愆,吏得正之。
  雨旸在天,神奉行之。
  及其不时,神得请之。
  惟吏与神,各率其职。
  有求必获,则无虚食。
  淫雨既止,惟神之功。
  肴酒匪报,惟以告衷。
  尚飨。

  《开湖祭祷吴山水仙五龙三庙祝文》苏轼

  杭之西湖,如人之有目。
  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
  翳久不治,目亦将废。
  河渠有胶舟之苦,鳞介失解网之惠。
  六池化为眢井,而千顷无复丰岁矣。
  是用因赈恤之余资,兴开凿之利势。
  百日奏功,所患者淫雨;千夫在野,所忧者疾疠。
  庶神明之阴相,与人谋而协济。
  鱼龙前导以破坚,菰苇解拆而迎锐。
  复有唐之旧观,尽四山而为际。
  泽斯民于无穷,宜事神之益励。
  我将大合乐以为报,岂徒用樽酒之薄祭也。
  尚飨。

  《谢吴山水神五龙三庙祝文》苏轼

  西湖堙塞,积岁之患。
  坐阅百吏,熟视而叹。
  惟愚无知,妄谓非难。
  祷于有神,阴假其便。
  不愆于素,咸出幽赞。
  大堤云横,老葑席卷。
  历时未几,功已过半。
  嗣事告终,来哲所缮。
  神卒相之,罔咈民愿。
  肴酒之报,我愧不腆。
  尚飨。

  《颍州谒文宣王庙祝文》苏轼

  轼以诸生遭遇,入侍帷幄,出典民社。
  莅事之始,祗见于学。
  先圣先师实临之。
  敬行所闻,敢忘其旧。
  尚飨。

  《谒诸庙祝文》苏轼

  轼以侍臣出守,承宣上意,以民为本。
  祗敬事神,所以芘民。
  莅事之始,祗见祠下。
  尚飨。

  《德音到州祭诸庙祝文》苏轼

  维年月日,具位苏轼,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某神。
  上清储祥宫成,敷宥四海,均福于下。
  有诏守臣,凡在秩祀,罔不祗荐。
  维神导和却沴,保民无疆,以称朝廷至仁之意。
  尚飨。

  《祈雨迎张龙公祝文》苏轼

  维元祐六年,岁次辛未,十月丙辰朔,二十五日庚辰,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颍州军州事苏轼,谨请州学教授陈师道,并遣男承务郎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昭灵侯张公之神。
  稽首龙公,民所祗威。
  德博而化,能潜能飞。
  食于颍人,淮颍是依。
  受命天子,命服有辉。
  为国庇民,凡请莫违。
  岁旱夏秋,秋谷既微。
  冬又不雨,麦槁而腓。
  闵闵农夫,望岁畏饥。
  并走群望,莫哀我欷。
  于赫遗蜕,灵光照帏。
  惠肯临我,言从其妃。
  翿舞雩咏,荐其洁肥。
  雨雪在天,公执其机。
  游戏俯仰,千里一麾。
  被及淮甸,三辅王畿。
  积润滂流,浃日不晞。
  我率吏民,鼓钟旄旗。
  拜送于郊,以华其归。
  尚飨。

  《送张龙公祝文》苏轼

  维元祐六年,岁次辛未,十一月乙酉朔,十日甲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颍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苏轼,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昭灵侯张公之神。
  赫赫龙公,甚武且仁。
  赴民之急,如谋其身。
  有不应祈,惟汝不虔。
  我自洗濯,斋居诚陈。
  旱我之罪,勿移于民。
  公顾听之,如与我言。
  玉质金相,其重千钧。
  惠然肯来,期者四人。
  眷此行宫,为留浃辰。
  再雨一雪,既洽且均。
  何以报之,榜铭皆新。
  诏公之德,于亿万年。
  惟师道、迨,复饯公还。

  咨尔庶邦,益敬事神。
  尚飨。

  《立春祭土牛祝文》苏轼

  三阳既应,庶草将兴。
  爰出土牛,以戒农事。
  丹青设象,盖惟风俗之常;耕获待时,必有阴阳之助。
  仰惟灵德,佑我穑人。
  尚飨。

  《谢晴祝文》苏轼

  吏既不德,致灾害民。
  一雨一霁,辄号于神。
  风回雪止,农事并作。
  神则有功,吏亦知怍。
  冻馁之苏,其赐不赀。
  嗟我吏民,为报之微。
  尚飨。

  《祈雨僧伽塔祝文》苏轼

  维元祐七年,岁次壬申,三月甲申朔,十二日乙未,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新知扬州军州事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苏轼,谨以香烛茶果之供,敢昭告于大圣普照王之塔。
  淮东西连岁不稔,农末皆病,公私并竭。
  重以浙右大荒,无所仰食。

  望此夏田,以日为岁。
  大麦已秀,小麦已孕。
  时雨不至,垂将焦枯。
  凶丰之决,近在旬日。
  轼移守广陵,所部十郡。
  民穷为盗,职守当忧。
  才短德薄,救之无由。

  伏愿大圣普照王,以解脱力,行平等慈。
  噫欠风雷,咳唾雨泽。
  救焚拯溺,不待崇朝。
  敬沥肝胆,尚鉴听之。
  尚飨。

  《定州谒诸庙祝文》苏轼

  惟皇上帝,分命群祀。
  降厘下土,惟我元后。
  临遣近臣,镇抚一方。
  幽明虽殊,保民惟均。
  莅事之始,祗见祠下。
  若赋政疵颣,敢逃其罚。
  雨旸以时,疾疫不作,亦窃有望于神。
  尚飨。

  《谒文宣王祝文》苏轼

  轼以诸生进位于朝,入参侍从,出典方面。
  莅事之始,祗见庙下。
  居敬行简,以临其民。
  轼虽不敏,请事斯语。
  尚飨。

  《北岳祈雨祝文》苏轼

  维元祐九年,岁次甲戌,四月壬寅朔,十六日丁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及管内劝农使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苏轼,敢以制币茶果清酌之奠,敢昭告于北岳安天元圣帝。
  都城以北,燕蓟之南,既徂岁而不登,又历时而未雨。
  公私并竭,农末皆伤。
  麦将槁而禾未生,民既流而盗不止。
  丰凶之决,近在浃辰;沟壑之忧,上贻当宁。
  仰止乔岳,食于朔方。
  卷舒云霓,呼吸雨霁。
  若其安视小民之急,何以仰符上帝之仁。

  轼以短才,谬膺重寄。
  倘有罪以致旱,宁降罚于微躬。
  今者得请于朝,斋居以祷。

  旦夕是望,吁嗟而求。
  雨我夏田,兼致西成之富;实兹边廪,少宽北顾之忧。
  拜赐以时,敢忘其报。
  尚飨。

  《立春祭土牛祝文》苏轼

  敢昭告于勾芒之神。
  木铎传音,官师相儆。
  土牛示候,稼穑将兴。
  敢徼福于有神,庶保民于卒岁。
  无作水旱,以登麦禾。
  尚飨。

  《春祈北岳祝文》苏轼

  西起太行,东属碣石,南至于河,皆神所食。
  吏谨刑政,农毕其力。
  风雨时若,则神之职。
  方此东作,敬荐其洁。
  赐之丰岁,以昭灵德。
  尚飨。

  《春祈诸庙祝文》苏轼

  天既佑民,必期于无害;农惟岁望,敢请于有神。
  愿疾沴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
  敢忘旧典,以报丰年。
  尚飨。

  《祈雨诸庙祝文》苏轼

  某神之灵。
  去岁之秋,民苦饥馑。
  望此一麦,以日为岁。
  不雨弥月,敢以病告。
  与其救之于已竭,不若起之于未枯。
  敢冀有神,时赐甘泽。
  丰登之报,我其敢忘。
  尚飨。

  《定州辞诸庙祝文》苏轼

  轼得罪于朝,将适岭表。
  虽以谪去,敢不告行。
  区区之心,神所鉴听。
  尚飨。

  《告文宣王祝文》苏轼

  嗟嗟元王,三代之英。
  言不钧用于一君,而为无穷之遗教;身不宠利于一时,而有不朽之余荣。
  嗟嗟元王,以道而鸣。
  肆笔成书,吐辞为经。
  炳然不渝,言若丹青;久而愈盈,声非雷霆。
  瞽者可以使剔目以骇视,聩者可以使抉耳以奔惊。

  奈何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载空言于典籍,示后世之仪刑。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揭日月之昭昭,破阴氛之冥冥。
  嗟乎!一气之委和,与万物之至精。

  或为淮夷之玭珠,或为云汉之华星。
  虽光辉之成彩,未离乎散聚以流形。
  岂若王之道德,愈久而弥明。
  晔晔而华,涵涵而停。
  融而在天者,为云汉之文章;结而在地者,为山岳之英灵;诡然如龙翔凤跃,纯乎玉振而金声。
  嗟嗟元王,德博难名。
  某奉王命,俯临边城。
  亩有滞穗,境无交兵。
  鸣玉载道,分袍在庭。
  有践笾豆,有丰粢盛。
  敢用昭荐,飨于克诚。
  尚飨。

  《告颜子祝文》苏轼

  志不行于时,而能驱世以归仁;泽不加于民,而能显道以终身。
  德无穷通,古难其人。
  惟公能之,绝世离伦。
  富贵不义,视之如云。
  饮止一瓢,不忧其贫。

  受教孔子,门人益亲。
  血食万世,配享惟神。
  敢不昭荐,公乎有闻。

  《告五岳祝文》苏轼

  相天以育物者,五方之帝也。
  配地以作镇者,五岳之神也。
  天为真君,地为真宰。
  五岳者,三公之象也。
  轼叨受朝寄,出守藩土。
  神不虐罚,民有丰岁。
  敢用告诚,以谢灵贶。

  《秋赛祝文二首》苏轼

  惟神聪明,为民依庇。
  宜秩典祀,钦奉灵祠。
  况农事之肇兴,赖神灵之降宥。

  一邦蒙惠,已膺风雨之时;百里有严,将享秋冬之报。

  《又》苏轼

  惟神光昭祀典,幽赞化功。
  享庙食以惟严,垂介福而无爽。
  属兹丰岁,爰举旧规。
  式陈蠲洁之仪,冀报有年之庆。

  《杭州祷观音祈晴祝文》苏轼

  三吴之灾,连岁不稔。
  尚赖朝廷之泽,大分仓廪之陈。
  乃眷疲羸,仅免流殍。

  今者淫雨弥月,秋成半空。
  永惟嗣岁之忧,将有流离之惧。
  我大菩萨,行平等慈。

  睹此众生,皆同赤子。
  反雨旸于指顾,化丰歉于斯须。
  虽某等不德而召灾,念斯民无辜而可悯。
  愿兴慈率,一拯含生。

  《谢观音晴祝文》苏轼

  民无常心,固何知于帝力;天作淫雨,当有感于佛慈。
  慧光照临,阴沴消复。

  拯农工于沟壑,宽吏责于简书。
  某等共衔不报之恩,愿颂难名之德。
  恭驰梵宇,少荐微诚。

  《谢晴祝文》苏轼

  天作淫雨,害于粢盛。
  蒙神之休,犹得中蒸。
  薄奠匪报,式昭厥诚。

  《祈雨祝文》苏轼

  六月不雨,乃时之常。
  或霖或霪,于稼则伤。
  稼将有秋,民饥所望。
  某也不德,守此一方。
  罪在守臣,无俾民殃。
  人不能神,易雨而旸。
  神其听之,庶乎降康。

  《谢雨祝文》苏轼

  窃以农事告成,旱魃为沴。
  浸罹焦烁之害,遂稽收刈之勤。
  自非降灵,大庇群俗。
  以下膏泽之赐,庶有丰盈之期。
  实神助之使然,岂愚诚之能致。
  是用特临神宇,再款睟容。
  辄倾涓洁之诚,仰答灵威之佑。

  《祈雪雾猪泉祝文》苏轼

  噫嘻我民,何辜于天,不水则旱,于今二年。
  天未悔祸,百日不雨。
  雪不敛尘,麦不盖土。
  天子命我,祷于山川。
  侧闻此山,神龙之渊。
  躬拜稽首,敢丐一勺。
  得雪盈尺,牲酒是酢。

  《祈雪祝文》苏轼

  水旱辄求,惟吏之羞。
  有求不倦,惟神之休。
  乙卯之雪,肤寸而已。
  如燔舆薪,救以勺水。
  嘉肴旨酒,既谢且祈。
  愿终其赐,盈尺为期。

  《祭勾芒神祝文》苏轼

  夫帝出乎震,神实辅之。
  兹日立春,农事之始。
  将平秩于东作,先恭授于人时。
  乃出土牛,以示早晚。
  惟神其佑之。

  春委既应,农事将作。
  爰出土牛,以为耕候。
  维尔有神,实左右之。
  雨旸以时,螟螣不作。
  以克有年,敢忘其报。

  祭佛陀波利祝文积雪始消,阴沴再作。
  小民无辜,弊于饥寒。
  草木昆虫,悉罹其虐。
  并走群望,祈而未报。
  意雨霁有数,非神得专。
  惟我大士含法分,无为不入尘数。
  愿以大解脱力,作不可思议事。
  愍此无生,豁然开明。
  尽二月晦,雨雪不作。
  大拯羸饿,以发信根。
  此大布施,实无限量。
  惟大士念之。

  《祭常山神祝文》苏轼

  吏实不德,无以导迎顺气。
  消复灾沴,惟神之求。
  神亦闵其不才,而嘉其勤。

  凡有告请,靡所不答。
  乃者有谒乎神,即退之三日,时雨周洽,去城百里而近,蝗独不生。
  凡我吏民,孰不归德于神。
  然而一雨之后,弥月不继。
  百里之外,蝝生如初。
  岂神之能应于前,不能应于后,能恤其近,不能恤其远?盖吏不称职,政刑失中,戾于民心,以不能终神之赐。
  而我州之民,比岁饥殍凋残之余,不复堪命。
  若又不熟,则流离之祸,其莫知所止矣。
  神之聪明,其忍以吏不称职之所致而不卒救之欤?今夏麦垂登,而秋谷将槁,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岁秋九月,当与吏民复走庙下。

  《祭泗州塔祝文》苏轼

  淮南东西,连岁不稔。
  士农皆病,公私并竭。
  重以浙右大荒,无所仰食。
  望此夏苗,以日为岁。
  大麦已秀,小麦初孕。
  时雨不至,垂将焦枯。
  丰凶之决,近在旬日。
  某移牧广陵,所部十郡,民穷为盗,吏职所忧,才短德薄,救之无术。

  伏愿大圣普照王,以解脱力,行平等慈,噫欠风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
  不待崇朝,敬沥肝胆,尚矜听之。

  某上承府檄。
  旁采民言,供奉安舆,愿登法座。
  伏愿江海贡润,龙天会朝,布为三日之霖,适副一邦之望。

  《祷龙水祝文》苏轼

  云布多峰,日有焚空之势;雨无破块,人怀暍虐之忧。
  虽屡叩于明灵,终未怀于通感,府王舍人存心为国,俯念舆民。
  燃香霭以祷祈,对龙湫而恳望。
  伏愿明灵敷感,使雨泽以旁滋;圣化荐臻,致田畴之益济。

  《祈晴祝文》苏轼

  均籴之法,著于甲令。
  视岁丰凶,以驭重轻。
  岁且中熟,雨则害之。
  如此失时,公私交病。
  神食此土,民命系焉。
  无俾歉荒,以作神羞。

  ◎偈二十首《灵感观音偈(并引)》苏轼

  .或问居士:“佛无不在,云何僧荣,所常供养,观世音像,独称灵感?”居士答言:“譬如静夜,天清无云,我目无病,未有举头,而不见月,今此画像,方其画时,工适清净。
  又此僧荣,方供养时,秉心端严,不入诸相,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则观世音,廓然自现。”
  尔时居士,作此言已,心开形解,随其所得,而说偈言:夫物芸芸,各升其英。
  为天苍苍,为日月星。
  无在不在,容光则明。
  矧我大士,渊兮净神。
  妙湛生光,即光为形。
  亭亭空中,靡所倚凭。
  眷此幻身,如鬼如氓。
  生则囿物,轩昂权衡。
  地所不载,而能空行。
  灭则荡空,附离四生。
  不可控搏,矧此亭亭。
  涕泪请救,搏颊顿缨。
  如月下照,著心寒清。
  不因修为,得法眼净。
  碎身微尘,莫报圣灵。

  《无名和尚颂观音偈(徐因饶州人)》苏轼

  我观诸佛及菩萨,皆以六尘作佛事。
  虽有妙智如观音,根性亦自闻思复。
  佛子流荡无始劫,未空言语文字性。
  譬如多财石季伦,知财为害不早散。
  手挥金宝弃沟壑,不如施与贫病者。
  累累三百五十珠,持与观音作缨络。

  《送寿圣聪长老偈(并叙)》苏轼

  .佛说作、止、任、灭,是谓四病。
  如我所说,亦是诸佛四妙法门。
  我今亦作、亦止,亦任、亦灭。
  灭则无作,作则无止,止则无任,任则无灭。
  是四法门,更相扫除,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如佛所说,不作不止,不任不灭。
  是则灭病,否即任病。
  如我所说,亦作亦止,亦任亦灭。
  是则作病,否即止病。
  我与佛说,既同是法,亦同是病。
  昔维摩诘,默然无语,以对文殊。
  而舍利佛,亦复默然,以对天女。
  此二人者,有何差别。
  我以是知,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时长老聪师,自筠来黄,复归于筠。
  东坡居士为说偈言:珍重寿圣师,听我送行偈。
  愿闵诸有情,不断一切法。
  人言眼睛上,一物不可住。
  我谓如虚空,何物住不得。
  我亦非然我,而不然彼义。
  然则两皆然,否则无然者。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叙)》苏轼

  .我观世间,诸得道者,多因苦恼。
  苦恼之极,无所告诉,则呼父母。
  父母不闻,仰而呼天。
  天不能救,则当归命,于佛世尊。
  佛以大悲,方便开示。
  令知诸苦,以爱为本。
  得爱则喜,犯爱则怒。
  失爱则悲,伤爱则惧。
  而此爱根,何所从生?展转观察,爱尽苦灭,得安乐处。
  诸佛亦言,爱别离苦。
  父母离别,其苦无量。
  于离别中,生离最苦。
  有大长者,曰朱寿昌。
  生及七岁,而母舍去。
  长大怀思,涕泣追求。
  刺血写经,礼佛忏悔。
  四十馀年,乃见其母。
  念报佛恩,欲度众苦。
  观诸教门,切近周至。
  莫如梁武,所说忏悔。
  文既繁重,旨亦渊秘。
  一切众生,有不能了。
  乃以韵语,谐诸音律。
  使一切人,歌咏赞叹,获福无量。
  时有居士,蜀人苏轼。
  见闻随喜,而说偈曰:长者失母,常自念言:母本生我,我生母去,有我无母,不如无我。
  誓以此身,出生入死,母若不见,我亦随尽。
  在众人中,犹如狂人,终日皇皇,四十余年,乃见其母。
  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
  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针,不谋而合。
  我未见母,不求何获,既见母已,即无所求。
  诸佛子等,歌咏忏文,既忏罪已,当求佛道,如我所说,作求母观。

  《玉石偈》苏轼

  嘻嘻呀呀三伏中,草木生烟地生火。
  遗君玉石百有八,愿君置之白石盆。
  注以碧芦井中泉,遣君肝肺凉如水。
  热恼既除心自定,当观热相无去来。
  寒至折胶热流金,是我法身一呼吸。
  寒人者冰热者火,冰火初不自寒热。
  一切世间我四大,毕竟谁受寒热者。
  愿以法水浸摩尼,当观此石如瓦砾。

  《地狱变相偈》苏轼

  我闻吴道子,初作酆都变。
  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
  此画无实相,笔墨假合成。
  譬如说食饱,何从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十二时中偈》苏轼

  十二时中,常切觉察,遮个是什麽。
  十二月二十日,自泗守席上回,忽然梦得个消息。
  乃作偈曰:百滚油铛里,恣把心肝炸。
  遮个在其中,不寒亦不热。
  似则是似,是则未是。

  不唯遮个不寒热,那个也不寒热,咄!甚叫做遮个那个。

  《无相庵偈》苏轼

  出庵见庵,入庵见圆。
  问此圆相,何所因起。
  非土非木,亦非虚空。
  求此圆相,了不可得。
  乃至无有,无有亦无。
  是中有相,名大圆觉。
  是佛心也,是诸魔种。

  《送海印禅师偈》苏轼

  海印禅师纪公,将赴峨眉,往别太子少保赵公于三衢。
  公以三诗赠行,而禅师复枉道过某于齐安,亦求一偈。
  公以元臣大老功成而归,某以非才窃禄得罪而去。
  禅师道眼,了无分别。
  乃知法界海惠,照了万殊,大小纵横,不相留碍。

  直从巴峡逢僧宴,道到东坡别纪公。
  当时半破峨眉月,还在平羌江水中。

  请以此偈附于三诗之末。

  《南屏激水偈》苏轼

  水激之高,如所从来。
  屈伸相报,报尽而止。
  止不先平,于以观法。

  《观藏真画布袋和尚像偈》苏轼

  柱杖指天,布袋著地。
  掉却数珠,好一觉睡。

  《木峰偈》苏轼

  元丰七年腊月朔日,东坡居士过临淮,谒普照王塔,过襄师房,观所藏佛骨舍利,舍山木一峰供养。
  乃说偈言:枵然无根,生意永断。
  劫火洞然,为君作炭。

  《寒热偈》苏轼

  今岁大热,八十余日,物我同病,是热非虚。
  方其热时,谓不复凉。
  及其既凉,热复安在。
  凡此寒热,更相显见。
  热既无有,凉从何立。
  令我又复,认此为凉。
  后日更凉,此还是热。
  毕竟寒热,为无为有。
  如此分别,皆是众生。
  客尘浮想,以此为达。
  无有是处,使谓为迷。
  则又不可,如火烧木。
  从木成炭,从炭成灰。
  为灰不已,了无一物。
  当以此偈,更问子由。

  仆在黄州戏书,为江夏李乐道持去。
  后七年,复相见京师,出此书,茫然如梦中语也。
  元祐戊辰六年三月三日。

  《佛心鉴偈》苏轼

  轼第三子过,蓄乌铜鉴,圜径数寸,光明洞澈。
  元丰八年十一月二日,游登州延洪禅院,院僧文泰方造释迦文像,乃舍为佛心鉴,且说偈云:鉴中面像热时炎,无我无造无受者。
  心花发明照十方,还度如是常沙众。

  《戏答佛印偈》苏轼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养生偈》苏轼

  闲邪存诚,练气养精。
  一存一明,一练一清。
  清明乃极,丹元乃生。
  坎离乃交,梨枣乃成。
  中夜危坐,服此四药。
  一药一至,到极则处。
  几费千息,闲之廓然,存之卓然,养之郁然,练之赫然。
  守之以一,成之以久。
  功在一日,何迟之有。

  《易》曰:“闲邪存其诚。”
  详味此字,知邪中有诚,无非邪者,闲亦邪也。

  至于无所闲,乃见其诚者,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送僧应托偈》苏轼

  苏寿明、巢谷、僧应托与东坡居士,皆眉人也。
  会于黄岗。
  将之庐山,作偈送之。

  一般口眼,两般肠肚。
  认取乡人,闻早归去。

  《王晋卿前生图偈》苏轼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邢和璞、房次律论前生图,以寄其高趣。
  东坡居士既作《破琴》诗以记梦异矣,复说偈言。

  前梦后梦真是一,此幻彼幻非有二。
  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生后生事。

  《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时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苏轼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南华长老宠示四颂事忙只还一偈》苏轼

  宿业相缠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今著衲衣归玉局,可怜化作五通仙。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