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第一百七卷(外制制敕七十三首)
《司马光三代·曾祖政太子太保》苏轼
敕。
《书》曰:“皋陶迈种德。”
种之远,故其发也难。
发之难,故其报也大。
古之君子,有种德于百年之前,而待报于数世之后者。
昔闻其语,今见其人。
某官某故曾祖某官某,笃行有闻,信于乡国。
怀道不试,遗其子孙。
天不吾欺,再世而显。
至于曾孙,其德日跻。
衮衣绣裳,进位于朝。
退有事于家庙,其致朕命,诏于有神。
尚食其报,以康乃后。
可。
《司马光三代·曾祖母薛氏温国太夫人》苏轼
敕。
朕自通籍之臣,皆有以宠绥其父母,而自祖以上,非予丞弼之家,莫获褒显。
君子之孝,至于尊祖,以及其妣,用邦君之礼,以隆其家,可谓至矣。
某官某故曾祖母某氏,专静有守,柔嘉维则。
经之以孝慈,纬之以恭俭。
使清白之训,不坠于子孙;而隐德之报,可质于天地。
我有异数,诏于幽穸。
翟茀副笄,尚服享之。
可。
《司马光三代·祖炫太子太傅》苏轼
敕。
朕有元臣,以德媚于上下,民见其羽旄,闻其车马之音,则稽首而聚观之。
况其父祖坟墓之所在,望其草木,盖有流涕而拜者。
锡命之宠,岂特以慰其家而已哉。
某官某故祖父某官某,笃学力行,追配前人。
仕道难进,止于一命。
无疆之庆,在其子孙。
风流未远,英烈如在。
歆予宠章,以慰民望。
可。
《司马光三代·祖母皇甫氏温国太夫人》苏轼
敕。
夫天人之际,若不可知;而善恶之报,各以其类。
凡今富贵寿考,光显于世,朕察其父母大父母,未有不仁而得之者也。
某官某故祖母某氏,令德孝恭,著于闺门。
好礼慈俭,刑于姻族。
始生贤子,以大其家。
而余泽方茂,福禄未究,再世之后,莫之与京。
愍册追荣,国有常典。
庶几幽壤,服我宠灵。
可。
《司马光三代·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苏轼
敕。
朕闻盛德之士,必与天合。
考之古人而无疑,质诸鬼神而不惭。
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某官某故父某官某,德为世范,言为士则。
躬蹈险夷之节,庶几颜、闵之行。
事我仁祖,为时名臣。
而儒术之用,止于侍从,德泽之施,极于方镇。
天厚其世,笃生异人。
不求而名自章,不言而人自信。
皆曰君子之子,宜为天下之用。
朕既采民言,俾秉国成。
而渊源之深,推本所自。
命以师臣,祚之大国。
使人知有道之士,虽没有无疆之休。
可。
《司马光三代·母聂氏温国太夫人》苏轼
敕。
古之烈妇,著在史册,非有忧患,不见名节。
若夫令德懿行,秀于闺门,而湮灭无传,何可胜数。
独赖子孙之贤,或以表见于世。
君子之欲得位行道,岂非以显亲扬名之故欤?某官某故母聂氏,早以淑女,嫔于德人。
恭俭信顺,以相其夫;慈和严翼,以成其子。
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济于艰难。
其遗风余泽,盖有存者。
改封大国,正位小君。
非独以报其德,庶几令名与子俱传于天下。
可。
《司马光三代·故妻张氏温国夫人》苏轼
敕。
夫妇之好,义同宾友。
勤瘁相成于艰难之中,而死生契阔于安乐之后。
朕闻其事,恻然伤之。
具官某故妻某氏,少以女士,不勤姆师。
归于德门,克有令问。
从我元老,辞宠居约。
游神清净之庭,守德寂寞之宅。
始终之际,无愧古人。
我有宠章,慰其永逝。
其正名于大国,以从姑于九原。
可。
《司马光三代·张恕将作监丞》苏轼
敕具官张恕。
朕惟人材之难,长育之无素,事至而求,有不可得。
是以访之元臣大老之家,推择其子弟,庶几似之。
以尔名臣之子,笃学好礼,敏于从政。
试之匠事,以观其能。
尔克远猷,无忝乃父,以称朕意。
可。
《司马光三代·赵济知解州》苏轼
敕具官赵济。
古者官有常人,士有定论。
雍也可使南面,求也可使为百乘宰。
论定而官不浮,则民服。
汝长西师,历年于此矣。
考之清议,不曰汝宜,尚畀一城,以观来效。
敬之戒之,毋失朕命。
可。
《司马光三代·李承之知青州》苏轼
敕。
朕东望齐鲁之国,河岱之间,沃野千里,生齿亿万,商农阜通,儒侠杂居,可以大度长者胜,难以细谨法吏治也。
具官李承之,生于甲族,世为名臣。
屡试有劳,所见者大。
肆予命汝,尹兹东土。
昔曹参为齐,问治于其师盖公。
公曰:“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
汝师其言,则予汝嘉。
可特授依前官充枢密直学士差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填见阙。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曾祖处均燕国公》苏轼
敕。
汉诸袁之父子,四世继出五公;唐诸温之兄弟,同时并列三省。
著在图史,古无拟伦;眷予世臣,有若韩氏。
亿事仁祖,始参大政。
笃生三子,咸秉国成。
岂惟嗣世之贤,实赖积善之报。
具官某曾祖某,潜德不耀,久而自彰。
天祚厥家,世济其美。
盛矣曾孙之贵,蔚为三寿之朋。
逮予缵嗣之初,继受艰难之托。
允文则靖,既直且温。
旋观纯德之全,尚识遗风之自。
是用因上公之旧秩,开北国之新封。
仰以增庙室之光华,俯以慰烝尝之怵惕。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曾祖母李氏燕国太夫人》苏轼
敕。
朕惟公卿之家,有能父子躬履一德,弼亮三世,非其渊源深长,外有羔羊谅直之贤,内有鸣鸠均一之助,亦安能奕世秉义久而不忘者乎?具官韩维曾祖母李氏,育德名家,作嫔良士。
珩璜之节,动必以礼;苹藻之荐,敬而有仪。
用能使其后昆,丞弼我国家,以无斁于世。
今其莅政,责任兹始。
余亦何爱大国,不以易汤沐之旧。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祖保枢鲁国公》苏轼
敕。
朕方图任股肱之臣,以光大祖宗之业。
用广斯志,以及尔私。
人之念祖,谁不如我。
是以推沛恩命,褒显前人。
具官某祖某,躬履仁义,著迹乡党。
积累深厚,见于子孙。
或佐我仁祖之盛明,或相我神考之休烈。
遗风未远,故吏尚存。
逮兹缵承,继用耆哲。
朕既恭默思道,垂拱责成。
与其宠禄厥躬,不若奠大其祖。
上以报贻谋之德,下以励移孝之诚。
肇新曲阜之封,增宠师臣之赠。
服我休命,益大尔家。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祖母郭氏周氏》苏轼
敕。
古者妇人爵因其夫,贵以其子。
虽有过人之才,绝俗之行,不得所托,不表于世。
今余辅臣父子兄弟,先后相望,以师长我百辟。
愿推鸿恩,光显先烈。
维考维妣,咸追锡休命,肆予宠嘉之。
具官祖母某氏,德称闺闱,化及宗党。
允蹈家人之正,居有鹊巢之福。
翟衣之盛,由子而获。
国封之贵,及孙而大。
兹用锡尔周公之履,以炽韩氏之衤兆。
庶其有知,服我新命。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父亿冀国公》苏轼
敕。
朕闻仁宗在位之久,有同成、康,得士之盛,不减武、宣。
如储药石,以待疾疚,如种梓漆,以备器用。
凡今中外文武之选,率多庆历、嘉祐之人。
而况一时之老成,与闻当年之大政。
德业传于父老,仪刑见于子孙。
名在国史,像在原庙。
朕用慨然,想见其人。
具官某故父某少禀异材,进由直道。
出为循吏,入为名卿。
福禄终身,而人不疵,富贵奕世,而天不厌。
笃生三子,翼辅两朝。
旌旄交驰,AA88戟互设。
朕欲贲其家庙,而贵已穷于人爵。
改封大国,益著隆名。
庶使昭陵之老臣,永为北士之藩辅。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母蒲氏王氏秦国太夫人》苏轼
敕。
慎终追远,仁也。
显亲扬名,孝也。
得志行道,泽可以及天下,而富贵不能及其亲,天也。
虽不能及,而追荣之典,可以贯幽明,褒大之训,可以表后世,礼也。
呜呼,此亦仁之至,义之尽矣。
具官某故母某氏,族为士望,德为女师。
恭俭以相其夫,严敏以成其子。
使朕获老成之佐,以济艰难之功。
宜推异恩,以报旧德。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故妻苏氏永嘉郡夫人》苏轼
敕。
妇人有德行才智之能,而不得施于事,有言语文章之美,而不得闻于人,而况仁而不寿,贤而不禄者乎?此诗人所以赋彤管,而史氏所以传列女也。
具官某故妻某氏,少以女士,秀于闺门,来嫔德人,动以礼法。
而不得与君子偕老,翟茀以朝,哀哉若人,命之不淑。
其改赐汤沐,宠以训词,庶几采蘩之遗芳,不与宿草而共尽。
《门下侍郎韩维三代·妻张氏同安郡夫人》苏轼
敕。
朕登进元臣,专以德选,退食委蛇,省察其私,有《召南》之风焉。
抑抑威仪,惟德之隅,非内有相贰,何以及此。
具官韩维妻张氏,生于冠族,作配君子。
言有物则,行应图史。
宜疏汤沐之封,以称山河之象。
祗服明命,佑我老臣。
俾无内顾之忧,专任仰成之寄。
《赵济落直龙图阁管勾中岳庙》苏轼
敕具官赵济。
有司言汝罪恶有状,小人有不忍为而汝为之。
朕惟羞污搢绅,重置汝于理。
其退处散地,以励风俗。
可。
《王彭知婺州孙昌龄知苏州岑象求知果州》苏轼
敕具官某。
为吏莫不欲威而明。
威不可立也,惟公则威。
明不可作也,惟虚则明。
郡无大小,民无刚柔,事无繁简,政无难易,惟公而虚,无适而不治。
以尔用法之久,不失仁恕,折狱之多,滋识情伪。
(孙昌龄、岑象求改云:“端静有守,悃愊无华,奉使历年,吏民宜之。”
)其悉乃心,施于有政。
不侮鳏寡,毋扰狱市,称朕意焉。
可。
《王子韶主客郎中周尹考功郎中》苏轼
敕具官某等。
事有繁简,才有所宜,要之郎官,天下之清选也。
朕有所择于其人,而无所轻重于其间。
以尔子韶博闻强记,老而能学。
以尔尹果艺而达,知无不为。
各率其职,而用其长,朕将观焉。
可。
《蒋之奇天章阁待制知潭州》苏轼
敕。
三后在上,遗文在下,炳若云汉,昭回于天。
乃眷藏书之府,因为育材之地。
爰登秀杰,以备顾问。
虽持节出使,剖符分忧,一卦名于其间,遂增重于所莅。
且使民见侍从之出守,知朝廷之念远也。
具官蒋之奇,少以奇才,辅之博学,艺于从政,敏而有功。
使之治剧于一方,固当坐啸以终日。
勿谓湖湘之远,在余庭户之间。
务安斯民,以称朕意。
可。
《皇伯祖宗胜赠太尉北海郡王》苏轼
敕。
夫以三公之位,冠诸侯王之爵,元勋盛德,有不能兼。
非我父兄亲贤之隆,加之死生哀荣之极,则朕岂以此授非其人哉!具官宗胜,生于高明,克自抑畏。
忠厚以为质,礼敬以自文。
贵穷人爵,而无骄佚之讥;考终天命,而有归全之美。
始终之际,中外所贤;日月有时,窀穸告具。
备物典册,以将余哀。
岂独慰九原之思,盖将劝庶邦之义。
可。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省内侍押班》苏轼
敕。
朕为天下父母,推一心以驭百官,内外虽异,爱无差等。
皆欲其处无过之地,受有名之赏。
则上下相安,人无间言。
具官刘有方,少知忠恪,晚益详练。
砥砺廉隅,有搢绅之风;祗畏简书,无戏怠之色。
历岁滋久,积劳当迁。
考之有司,皆曰应法。
往服新宠,朕不汝私。
可。
《宋滋可右侍禁》苏轼
敕宋滋。
疆场之臣,所以奋不顾身、义不旋踵者,以朕为能恤其孤也。
何爱一官,不以慰死者之意,且以为吏士之劝乎?可。
《鞠承之可秦州通判》苏轼
敕具官鞠承之。
自恢复西鄙,秦为内郡。
宿兵之众,有损于前,而远输之劳,至相倍蓰。
军政虽简,民事为重。
临郡之职,专在养民。
有司择材,曰汝可使。
往办乃事,无忝所知。
可。
《文及可卫尉少卿》苏轼
敕具官文及。
汝三公子以才行闻,擢置要剧,众以为宜。
而师臣执谦,重违其请。
周庐宿卫,职亲而务简。
虽未足以究观汝能,而退食休沐,下车里门,浣衣子舍。
岂非搢绅之美谈,而当世之荣观乎?可。
《李杲卿可京西转运副使张公庠可广东转运副使楚潜可广西转运副使吴革可广东转运判官》苏轼
敕某官某。
朕即位以来,发号施令,务求厥中。
而宽者喜纵,忘先帝之约束,急者乐刻,袭文吏之故态。
汝以才能治状,达于朕听,其往视之。
夫治民如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可。
《童珪父参年一百二岁可承务郎致仕》苏轼
敕童珪父参。
古者天子巡守方岳之下,问百年者就见之,而绛县役老,赵武谪其舆尉。
今汝黄发鲐背,以上寿闻,其可使与编户齿乎?往以忠孝,教而子孙。
可。
《单可度可三班借职出职》苏轼
敕单可度。
在官滋久,更事亦多,而无大过,有足嘉者。
往祗宠命,益务廉平。
可。
《智诚知宜州》苏轼
敕具官智诚。
蠢尔裔夷,譬之峰蚁,胜之不武,不胜为患。
惟尔守臣,威信两立,胜之以不战,消患于未萌。
则民受其赐,予惟汝嘉。
可。
《张仲可左班殿直》苏轼
敕张仲。
岁之不易,盗贼屡作。
爰设勇爵,以劝追胥。
尔能奋身,以除民害,必信之赏,其可忘乎?可。
《张诚一责受左武卫将军分司南京》苏轼
敕具官张诚一。
孝治之极,天下顺之。
不子之罚,民不轻犯。
而贵近之间,尚有诚一。
朕甚伤之。
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
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诗》不云乎:“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礼》曰:“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以为手泽存焉。”
今汝之所为者,何为至此极也。
纵朕不问,汝亦何颜以处搢绅之列乎?可。
《陈侗知陕州》苏轼
敕朝奉大夫卫尉少卿陈侗。
士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者,鲜矣。
以尔出入册府几二十年,安于分义,不妄附丽以干进取。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愿为一郡,以恤幼孤。
朕甚嘉之。
夫人为九卿贰,出为二千石,此亦搢绅之高选也。
汝益勉之。
可。
特授依前官知陕州。
《傅燮知郑州》苏轼
敕具官傅燮。
郑废为邑,复为右辅。
经营缮完之劳,民既告病,而吏亦勤矣。
以尔乐易之政,屡试有闻。
往任其事,宽信以御民,强敏以御吏,称朕意焉。
可。
《姚居简押木栰上京酬奖转三班借职》苏轼
敕姚居简。
不烦民力,而办官事,会其所运,罕所失亡。
可。
《贾种民吕升卿知军》苏轼
敕驾部员外郎贾种民吏部员外郎吕升卿。
天下有道,土知分义,流品清浊,各有攸处。
如种民、升卿,亦不汝弃。
往服宠命,益祗厥官。
种民可差知汉阳军,升卿可差通判海州军州事。
《张世矩再任镇戎军》苏轼
敕具官张世矩。
高平故地,夷汉杂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惟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则种落内附,民安其生。
以尔习知边情,克有武略。
赋政之美,历年于兹。
夫已信之民易治,已练之兵易使。
无改乃旧,益观厥成。
可。
《刘谊知韶州》苏轼
敕奉议郎刘谊。
汝昔为使者,亲见民病,尽言而不讳,厄穷而不悔,夫岂知有今日之报乎?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能为朕牧养远民惠鲜鳏寡者,必刚毅不回之士也。
往服厥官,益信汝言。
可。
特授依前官权发遣韶州仍借紫。
《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苏轼
敕。
凶人在位,民不奠居;司寇失刑,士有异论。
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具官吕惠卿,以斗筲之才,挟穿窬之智。
谄事宰辅,同升庙堂。
乐祸而贪功,好兵而喜杀。
以聚敛为仁义,以法律为诗书。
首建青苗,次行助役。
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
苟可蠹国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称首。
先皇帝求贤若不及,从善如转圜。
始以帝尧之心,姑试伯鲧;终然孔子之圣,不信宰予。
发其宿奸,谪之辅郡;尚疑改过,稍畀重权。
复陈罔上之言,继有砀山之贬。
反覆教戒,恶心不悛;躁轻矫诬,德音犹在。
始与知己,共为欺君。
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
连起大狱,发其私书。
党与交攻,几半天下。
奸赃狼藉,横彼江东。
至其复用之年,始倡西戎之隙。
妄出新意,变乱旧章。
力引狂生之谋,驯至永乐之祸。
兴言及此,流涕何追。
迨予践祚之初,首发安边之诏。
假我号令,成汝诈谋。
不图涣汗之文,止为款贼之具。
迷国不道,从古罕闻。
尚宽两观之诛,薄示三危之窜。
国有常典,朕不敢私。
可。
《许懋秘阁校理知福州》苏轼
敕两浙转运副使朝请大夫许懋。
七闽之会,其民智巧。
吏得其人,则靡然心服,不劳而治;不得其人,则纷然力争,虽劳不服。
以尔赋政东南,民用不扰,既久而信,厥声蔼然。
肆余命尔,长兹剧郡。
夫身在江海之上;而职在魏阙之下。
民之瞻望,顾不美欤?可。
特授依前官充秘阁校理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填在阙。
《乔执中两浙运副张安上提刑》苏轼
敕具官某等。
夫以恤刑之道,达之于主计,则非聚敛之臣;以牧民之意,推之于恤刑,则非文法之吏。
以尔执中奉使东南,吏服其明,民怀其惠。
以尔安上赋政毗陵,宽而有制,严而不残。
是以命尔,各祗厥服。
夫民新脱赋泉之弊,以从力役之征,其谨视贪吏,以无害我成法。
可。
《宇文昌龄吏部郎祝庶刑部郎》苏轼
敕具官某等。
古以人物掌选,而士不滥进,以经术断狱,而民无怨言。
呜呼,何修何饰而至此。
今吾一之以格律,而不免于异议,何哉?昌龄以儒学进,有闻于人。
庶以世家用,能宿其业。
勉思古人,以称朕意。
可。
依(云云。)
《江东提刑侯利建可江东转运副使福建运判孙奕可福建路转运副使新差权发遣郑州傅燮可江东提刑知常州张安上可两浙提刑朝请郎刘士彦可福建转运判官》苏轼
敕具官某等。
朕姑罢赋泉之令,复徭役之法,使民出力以事其上,不责其所无者,冀以富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也。
而差发之际,吏或缘而为奸,农民在官,贪者动心焉。
若郡县御胥史不严,而监司察郡县不谨,则南亩之民,不困于县官,而困于吏,其与几何。
尔以治行,达于朕听。
或已试之效,或近臣之荐。
必能明识朕意,以保民察吏为本,谨视其廉贪仁暴,勤惰明暗,以诏赏罚。
朕亦将观汝所为而进退焉。
可。
依(云云。)
《王续知太康县》苏轼
敕具官王续。
朕以天下为一家。
然畿甸之民,号为根本,若近者不悦,四方何观焉。
尔以才选,往服厥事,驭吏以明,保民以宽,无失朕命。
可。
《新差通判齐州张琬可卫尉寺丞卫尉丞韩敦立可通判齐州》苏轼
敕具官某等。
朕于士大夫苟便其私而害于公者,盖未尝不听,矧以养亲为词而求易地,固朕之所乐闻也。
往服厥职,各祗乃事。
可。
依(云云。)
《乔执中可吏部郎》苏轼
敕具官乔执中。
士知爱身则知爱君,知驭民则知驭吏。
故端静惠和之士,施之内外,无适不宜。
朕察汝久矣。
今自部使者,入为天官属,无易其守,以称朕命。
可。
《苏子元可权知新州》苏轼
敕具官苏子元。
呜呼。
交趾之变,苏氏之祸,十年于此矣。
朕念之不衰。
哀忘而愍存。
不忍以常法待汝,畀之一郡,以劝事君。
敬之哉。
思所以致此者,可不敬欤!可。
《杨伋落待制知黄州崔台符王孝先各降一官台符知相州孝先知濮州(制同)》苏轼
敕。
国家临御百年,哀矜庶狱,好生恶杀,视民如伤,六圣一心,简在上帝,而市井无赖,谮愬公行。
若廷尉治狱不苛,秋官议法有守,则仁圣在上,奸宄自消,岂有数年之间,坐致万人之祸。
死者不复,谁任其辜。
具官以患失鄙夫之心,而窃乘君子之器,欲与群小共分告织之功,专务巧诋以成疑似之罪。
试加覆视,冤状了然。
公议不容,弹章交上。
聊从附下之罚,少谢无辜之民。
服我宽恩,益务循省。
(台符改“服我”下云:往莅安阳,兼修马政。
勉思来效,毋重往愆。
)可。
《赵卨摩勘转朝议大夫》苏轼
敕。
赵充国、冯奉世,名臣也,而老于为将;娄师德、郭元振,儒者也,而乐于守边。
盖疆场未宁,则以外为重;而忠义所激,不择地而安。
具官赵卨,少以宏材,辅之博学。
虚心大对,方观晁、董之文;推毂西陲,遂膺羊、陆之寄。
恩威并著,戎夏乂安。
论岁月以稍迁,姑从旧典;收功名于不世,勉及前人。
可。
《赵思明知永静军》苏轼
敕具官赵思明。
武吏之进,以守土捍城为高选;而戎垒之政,以平徭决狱为余事。
汝以财用,往分使符。
知高选之未易得,而余事之不可忽,则寡过矣。
可。
《鲜于侁大理卿》苏轼
敕具官鲜于侁。
儒者耻为文吏,而廷尉不用仁人,久矣。
流弊之末,至于诵法而不知义,附势而不知法。
罔罗纷张,延及无辜。
朕益厌之。
尔德惟一,信道不回,虽古于张,何以远过。
是以命尔。
庶几天下复无冤民。
不然者,朕岂以刑狱之事累老成哉。
可。
《吴处厚知汉阳军贾种民知通利军》苏轼
敕具官某等。
汉口、黎阳,控引江河,久废为邑,吏民不悦。
此诏有司,修复故垒,因旧而新,务适厥中,平徭均赋,使民宜之,明致朕意,以慰父老。
可。
《顾临直龙图阁河东转运使唐义问河北转运副使》苏轼
敕具官某等。
复差役之法,黜聚敛之吏,去薄从忠,务以养民,而宽厚之弊,或至于偷。
夫外台按事,以不失有罪为称职。
若下有幸免之吏,则必有不幸之民。
民困于吏,则归咎吾法。
朕甚忧之。
顾临太原之民,困于边备,使者之任,不轻付予。
以尔儒林之选,号称秀杰,有能吏之才而不薄,有长者之风而不偷。
其服新职,以莅一道。
往任其责,以宽吾忧。
可。
(唐义问赵魏之地,被边带河。
使者之任,匪人可乎。
以尔直谅之节,世其家声,岂弟之心,不忽民事。
必能深识朕意,以肃吏靖民为本。)
《张问秘书监》苏轼
敕具官张问。
汝策名三朝,宣力四方,既有闻矣。
而笃老之年,克己复礼,称道不乱。
朕闻而嘉之。
起之乡闾,列之朝会,问国故事,与民疾苦,足矣,不必劳以事也。
优游吾东观,以为士大夫之表。
可。
《范子奇将作监》苏轼
敕具官范子奇。
夫以百工之事,较之一路之民为轻,而自部刺史入居九卿为重。
尔久在外,服奔走之劳,按视之勤,亦少休乎。
今宫室器用,皆有常法,守之勿失,可以寡过。
若予工,毋废厥职。
可。
《钱长卿比部郎邓义叔水部郎》苏轼
敕具官某等。
昔汉郎官出宰百里,今自监郡以上,乃与其选,任益重矣。
非独为官求人,以济无穷之务,亦将为国储士,以须不次之举。
虽会计沟洫,有司之一事,而驭吏捍灾,朕将有取焉。
可。
《林邵太仆丞何琬鸿胪丞》苏轼
敕具官某等。
尔向以才选,出按常平之政,官省而归,复使治民,盖将因能而任焉。
九寺之属,近在辇毂,才之所宜,易以闻达。
毋旷厥官,朕不汝遗。
可。
《文保雍将作监丞》苏轼
敕具官文保雍。
朕仰成元老,如涉得舟,待以求济。
苟有以燕安之,使乐从吾游,而忘其老,朕无爱焉。
大匠之属,未足以尽汝才也,而从政之余,遂及尔私,并事君亲,岂不休哉!可。
《李南公知沧州穆珣知庐州王子韵知寿州赵扬知润州(制同)》苏轼
敕具官某等。
刺史秩六百石,以按列郡而治行卓然,乃以二千石为郡守,昔以责人者,今以自责,则物被其惠,民无间言。
尔等皆尝奉使,督察官吏,公明之称,达于朕听。
董制江淮,控临河海,任亦重矣,其益勉之,无使风采减于平昔。
可。
《高公绘公纪并防御使》苏轼
敕。
邓训之德,盖活千人;叔向之功,尚宥十世。
矧先王却狄之勋,而圣母负扆之托。
子孙贤者,休戚同之。
具官某,性于忠孝,文以礼乐。
袭故家仁厚之风,蹈布衣恭俭之节。
以尔父士林,早缘肺腑,逮事厚陵,没于中年,爵不配德,故推余泽,以及后昆。
抱能未施,当俟可为之会;临宠而惧,庶保无疆之休。
公绘可特授秀州,公纪可特授永州。
《李之纯户部侍郎》苏轼
敕。
保国犹保身,药石不如养气;御民犹御马,鞭箠不如轻车。
故兴利以富民,不如省事而民自富;广求以丰国,不如节用而国自丰。
朕嘉与庶工,共行此志。
以尔具官李之纯,屡试以事,号称循良。
虽为有司,不吝出纳。
宜膺躐等之用,庶无虚授之讥。
服我训词,以厌公议,可。
《穆衍金部员外郎》苏轼
敕具官穆衍。
士能用其长,以自表见者,朕未尝不试也。
要之必观其始终,然后能决其进退。
在此选者,可不勉欤!货币之入,所以权轻重,通有无,而非以求富也。
往服朕训,以永终誉。
可。
《孙路陕西运判》苏轼
敕具官孙路。
关右之民,困役伤财。
譬之七年之病,而求三年之艾。
朕日夜以思,庶几其民勇而知方。
以尔出入秦、雍,悉其利病,往行所知,以称朕意。
可。
《苏颂刑部尚书》苏轼
敕。
朕闻帝尧之世,伯夷以《三礼》折民;西汉之隆,仲舒以《春秋》决狱。
是知有道之士,必以无讼为功。
乃者法病于烦,官失其守。
盗贼多有,狱市纷然。
敷求迪哲之人,以清流弊之末。
具官苏颂,温文而毅,直亮不回。
仲由、冉求,果艺有从政之美;子产、叔向,爱直兼古人之遗。
遭罹闵凶,亦既祥禫。
特诏虚位,以待老成。
与其遂曾、闵之私哀,顾怀坟墓;曷若蹈威、绰之前轨,显扬君亲。
伫闻嘉猷,以对休命。
可。
《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转运判官》苏轼
敕具官某等。
役法既复,民知息肩矣。
然在官者,皆农末也。
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正赖良使者,察其侵冤。
使政烦而吏贪者,此等岂能远诉乎?朕以大臣荐,故擢用汝。
若远民无告,非独汝咎,荐者可不勉哉!可。
《吕由庚太常寺太祝》苏轼
敕具官吕由庚。
先皇帝有贤执法,朕不及见也。
思其人,行其言,用其平生所予者,犹以为未足也,而录其子。
呜呼,亦可以识朕意也。
夫《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汝勉之矣,朕不汝忘。
可。
《杜卫尉少卿钟离景伯少府少监》苏轼
敕具官某等。
朕登进耆老,崇德以靖民;敷求隽良,养材以待用。
非更练有素,不经用其人。
以尔久服官箴,善守家法。
以尔景伯既敏而艺,有闻于时。
皆吾四世之良,往服九卿之贰。
益固尔守,将观厥成。
可。
依(云云。)
《辛押陀罗归德将军》苏轼
敕具官辛押陀罗。
天日之光,下被草木。
虽在幽远,靡不照临。
以尔尝诣阙庭,躬陈珍币。
开导种落,岁致梯航。
愿自比于内臣,得均被于霈泽。
祗服新宠,益思尽忠。
可。
《高子寿三班借职》苏轼
敕高子寿。
程力较绩,国有旧章。
命以一官,勉思自效。
可。
《李肩可殿中省尚药奉御直翰林医官》苏轼
敕具官李肩。
医虽一技,盖通妙物之神,法有众科,以助好生之德。
故縻好爵,用劝良能。
无忘三世之传,庶保十全之效。
可。
《耿政可东头供奉官致仕》苏轼
敕具官耿政。
肇新霈泽,覃及庶工。
虽请老以家居,亦先朝之逮事。
各从迁秩,以宠归休。
可。
《乔执中可朝请郎尚书吏部郎中》苏轼
敕具官乔执中。
汉以郎官,出宰百里;今以群守,选属列曹。
任人之隆,于古为重。
有司言尔资格当迁,其即正员以茂远业。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