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第一百八卷(外制制敕七十四首)

  《李之纯可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苏轼

  敕。
  乃者役钱贷息之弊,民兵马政之劳,萃于北方。
  而天不靖民,河溢为灾,老幼奔走,流离道路,十年于此矣。
  呜呼,其孰为朕劳来安集,使复其旧乎?以尔具官李之纯,治办之能,尝见于用。
  忠厚之质,不移于势。
  是用进登书殿,增重使指。
  其往抚疲瘵之俗,察贪暴之吏。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朕将酌民言以观汝政,可不勉欤!可。

  《吕大临太学博士》苏轼

  敕具官吕大临。
  太学,礼义之所从出也。
  不择人以为法,而恃法以为治,可乎?汉之郭太、符融,唐之阳城、韩愈,士皆靡然化之,其贤于法远矣。
  朕方诏有司,疏理学政,而近侍之臣,言汝可用。
  必能于法禁之外,使士有所愧而不为,乃称朕意。
  可。

  《罗适知开封县程之邵知祥符县》苏轼

  敕某等。
  赤县之众,甚于剧郡。
  五方豪杰之林,百贾盗贼之渊。
  盖自平时,号为难治。
  而况市易始去,逋负尚繁,役法初复,农民未信。
  以尔适,学行纯固,有恤民之心。
  以尔之邵,才力强敏,无偷安之意。
  各服乃事,以观其能。
  不患不己知,求为可知者。
  可。

  《杜纯可刑部员外郎》苏轼

  敕具官杜纯。
  用法如权衡,权可以轻重移,而衡不可以毫发欺。
  故司寇之职,必有守道之长贰,而辅之以守官之僚属。
  汝昔为士师,秉节不回。
  独持正义,以直群枉。
  往服厥官,无易汝守。
  以不忍之心,行无心之法,则予汝嘉。
  可。

  《刘霆知陈留县》苏轼

  敕具官刘霆。
  县剧而难治,故有司难于用人。
  地近而易知,故才者乐于自用。

  临政以简,决狱以明,御吏以严,去盗以武。
  能此四者,孰不汝知。
  可。

  《皇伯仲晔可赠保宁军节度使东阳郡王》苏轼

  敕。
  祖宗之德,天地并隆。
  施及子孙,皆享民社。
  胜衣有朝请之奉,阖棺有茅土之封。
  始终之间,哀荣斯极。
  具官仲晔,宽厚寡过,雍容有常。
  生不勤于父师,没见思于姻族。
  既得考终之道,可无追远之恩。
  豹尾神旗,守臣之威命;金玺盭绶,诸侯之宠章。
  服我龙光,以贲窀穸。
  可。

  《杜纮可右司郎中》苏轼

  敕具官杜纮。
  士一历都司,即践清要。
  非一时名胜,不在此选。
  尔以文无害,而宿其业。
  往服乃事,益茂厥德,以称朕命。
  可。

  《皇城使裴景知慈州庄宅副使郭逢知阶州西京左藏库副使王克询知顺安军》苏轼

  敕具官某等。
  朕铨择将吏,视其才力。
  强敏可任以事者,必试之治民。
  苟不知爱民奉法,驭吏而戢士,虽智勇有闻,朕无取焉。
  尔等皆以考绩察廉,号称明练。
  荐者交章,故在此选。
  往服厥官,无失朕命。
  可依(云云。)
  《借职杨晟该差使吴奉云等各转一官》苏轼

  敕某等。
  向敕边臣,增葺城堡。
  所以护安民夷,各全其生,尔能相率献田出力,有足嘉者。
  服我爵秩,永保忠顺。
  可。

  《吕大忠可发运副使》苏轼

  敕具官吕大忠。
  发运使按治六路,所部几万里,持节出使,未有若此其重者也。
  以尔更练世故,果于从政。
  屡试剧部,厥声蔼然。
  是以命尔均南北之有无,权货币之轻重。
  使农末俱利,公私宜之,以称朕意。
  可。

  《蒋之奇可集贤殿修撰知广州》苏轼

  敕具官蒋之奇。
  按治领海,统制南极。
  声教所暨,耸闻风采。
  自唐以来,不轻付予。
  朕既择其人,复宠以秘殿之职。
  使民夷纵观,知其辍自禁严,以见朝廷重远之意。
  其于服从畏信,岂不有助也哉!可。

  《吴安持知苏州刘珵知滑州》苏轼

  敕具官某等。
  两河之俗朴,其弊也悍,而轻犯法;三吴之俗巧,其弊也流,而不知止。
  惟君子为能,去其已甚,济其所不及,故所居而民安之。
  朕求二郡守,访之左右,咸曰汝宜。
  往服朕训,因俗而治。
  可依(云云。)
  《谢卿材可陕西转运使》苏轼

  敕具官谢卿材。
  治边者不计财,惟边之所用。
  治财者不恤民,惟财之为富。

  此古今之通患也。
  朕知汝才知可倚,忠厚可信。
  故以西方之政,责成于汝。
  往与师守者谋之,惟适厥中,以民为本。
  可。

  《李曼知果州》苏轼

  敕具官李曼。
  蜀之人治蜀,知其好恶,察其情伪,宜若易然。
  又况于宽而明,和而毅,如汝曼者乎?乃者无实之诉,朕既察之矣。
  乘传西归,平赋役,省条教,以慰父老之望。
  可。

  《黎珣知南雄州》苏轼

  敕具官黎珣。
  岭海之远,吏轻为奸。
  非良守令,民无所赴告。
  往祗厥官,如在近甸,则予汝嘉。
  可。

  《张赴再任乾宁军》苏轼

  敕具官张赴。
  使者言汝为政有方,民甚宜之。
  当解而留,以慰民望,可不勉哉!可。

  《皇伯仲婴可赠奉国军节度使追封申国公》苏轼

  敕。
  祖宗之意,仁孝为先。
  孝故专笃于亲,仁故闵劳以事。
  虽丰功盛烈,不见于宗室;而令名美实,克全于始终。
  死丧之威,哀叹何及。
  具官仲婴,少而简素,辅以温文。
  既克己以归仁,亦乐善而忘势。
  信顺多助,盖《大有》上吉之祥;高明令终,真《既醉》太平之福。
  建元戎之六纛,锡上公之九章。
  维以劝忠,岂云虚授。
  庶几幽壤,服我宠灵。
  可。

  《林邵开封推官》苏轼

  敕具官林邵。
  天府之剧,古称难治。
  非兼人之资,有不能济。
  今自逋负逃亡,悉归之四厢,宜若易办。
  然夫办之易,则责之详。
  尔材敏素闻,而以举用,往助乃长,使治众如治寡,以称所举。
  可。

  《邓羲叔可主客郎中王谔可水部郎中》苏轼

  敕具官某等。
  吏恶数易,而事有不得已者。
  通商惠农,水政为急。
  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各祗乃事,为安官乐职之计。
  可依(云云。)
  《王荀龙知棣州》苏轼

  敕具官王荀龙。
  平原厌次,沃野千里。
  桑麻之富,衣被天下。
  宜得老成循吏,以辅安良民,式遏奸慝。
  访之左右,咸曰汝宜。
  往悉乃心,朕将观焉。
  可。

  《黄宪章获贼可承事郎》苏轼

  敕具官黄宪章。
  劳能之赏,不计日月。
  爵禄之报,必视首功。
  宜从迁秩之劳,以劝追胥之勇。
  可。

  《御史中丞刘挚可兼侍读》苏轼

  敕。
  孟子有言:“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一正君而天下定矣。”
  朕惟台谏言责之臣,虽知无不言,常救之于已失;而劝讲进读之士,盖朝夕纳诲,故日化而不知。
  合于孟子“正君”之义,非独有司之事也。
  具官刘挚,以道事君,非法不言。
  使朕日闻所不闻,天下称焉。
  宜因古今册书之成文,取其兴坏治忽之要论。
  言之于无事,救之于未失。
  使朕立于无过之地,岂非汝争臣之大愿乎?可。

  《处士王临可试太学录》苏轼

  敕具官王临。
  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
  朕初不汝知也,而光论汝可用,其试之太学,汝勉之矣。
  朕既因光以知汝,亦将考汝所为而观光焉。
  可。

  《皇叔克眷可赠曹州观察使追封济阴侯》苏轼

  敕。
  先王建邦启土,必先宗盟。
  上自鲁、卫,下至应、韩。
  宗室之子,莫不南面。
  国家自仁率亲,专于教爱。
  故生无吏责,而富以禄没。
  享隆名而告诸幽,忠恕之道,可谓备矣。
  具官克眷,以茂美之质,服信厚之花。
  虽功名才业不见于用,而恭俭孝悌刑于厥官。
  命以廉车,即侯其地。
  皆国之旧,非朕敢私。
  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可。

  《寇彦卿彦明左班殿直(以兄殿直寇彦古永乐成死事)》苏轼

  敕具官寇彦卿。
  士不惜以身徇国,朕独何爱一官,不以收恤其家乎?祗服朕命,毋忘死者。
  可。

  《驸马都尉张敦礼可节度观察留后》苏轼

  敕。
  轩冕之来,德量为称。
  外无充诎之容,可以观德;内若固有之安,可以言量。
  具官张敦礼,少以经术,秀于士林。
  虽缘姻戚之选,不失儒素之行。
  日奉朝请,既抱才而未试;坐阅岁月,亦久次而当迁。
  进居两使之间,增重诸倩之遇。

  益砺士节,以为国华。
  可。

  《内人张氏可特封典赞》苏轼

  敕张氏。
  朕幼学之初,未就外傅。
  命尔执业,以侍左右。
  勤劳有年,恭谨寡过。
  进掌仪范,以旌徽柔。
  可。

  《故尚宫赵氏可特赠郡君》苏轼

  敕赵氏。
  先朝差择女士,以辅阴教。
  侍御左右,罔匪淑人。
  矧兹六尚之选,必备四教之法。
  奄焉沦丧,直极哀荣。
  以尔名族之英,掖廷之旧。
  行应图史,言中物则。
  彤管有炜,既传好德之芳;象服是宜,无愧饰终之典。
  庶几幽壤,服我宠章。
  可。

  《冯宗道可右骐骥使内侍省内侍押班梁惟简可文思副使内侍省内侍押班》苏轼

  敕具官某等。
  爵禄,天下之公器也。
  朕不敢以私昵之爱,而轻用其赏,亦不敢以近习之嫌,而不录其功。
  以尔等小心忠孝,逮事列圣,出入中外,劬劳百为。

  而宗道以藩邸攀附之勤,惟简以东朝奉事之久,各还所寄,加重其任。
  益励素守,以称异恩。
  可依(云云。)
  《梁从吉可遥郡团练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苏轼

  敕。
  祖宗之化,自家刑国。
  故虽左右近习之臣,莫不好善而知义,彬彬然有士君子之风焉。
  具官梁从吉,庄重有守,温良寡过。
  给事宫省,知无不为。
  服勤边徼,克有成绩。
  改锡戎团之命,进助内宰之政。
  益励素守,以称异恩。
  可。

  《刘有方可内侍省右班副都知》苏轼

  敕。
  祖宗之化,自家刑国。
  故虽左右近习之臣,莫不好善而知义,彬彬然有士君子之风焉。
  具官刘有方,温恭和毅,勤强练密。
  进从王事,以法令为师;退安私室,以图史为乐。
  进领右珰之贰,益亲中禁之严。
  惟忠与敬,乃称朕命。
  可《翟思知泉州周之纯知秀州沈季长知南康军》苏轼

  敕具官某等。
  朕惟四海之广,一夫不获,足以害教化之成,伤阴阳之和。
  故选建守长,必以学士大夫为先。
  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尔等皆以儒术进,有闻于时矣。
  其深识朕意,往行所闻。
  钦哉。
  可。

  《马传正大理寺主簿》苏轼

  敕具官马传正。
  哀敬折狱,明启刑书,理官之任也。
  主簿虽卑,亦有事于其间矣。
  尔以选用,其勉服此言。

  《张之谏权知泾州康识权发遣鄜州》苏轼

  敕具官某等。
  边郡之政,兵食为先。
  郡守之责,文武兼综。
  以尔等才力之选,卓然有闻。
  治办之效,见于已试。
  朕虽招携来远,不求边功;尔当积谷训兵,常若寇至。
  祗率厥服,往惟钦哉。
  可依(云云。)
  《梁谞可供备库副使转出》苏轼

  敕具官梁谞。
  奉事之久,累劳当升。
  求从外迁,亦各其志。
  进贰诸使,往齿外朝。
  益务廉平,以答休宠。
  可。

  《燕若古知渝州》苏轼

  敕具官燕若古。
  汝向以才选,奉使东方,官省而归,因以得郡。
  盖可谓异恩矣。
  巴峡之崄,邑居褊陋。
  负山临谷,以争寻常。
  独渝为大州,水土和易,商农会通,赋役争讼,甲于旁近。
  毋以僻远,鄙夷其民。
  钦哉。
  可。

  《删定官孙谔鲍朝宾并宣议郎》苏轼

  敕具官某等。
  廷见改官,法之所严也。
  岁月之课,保任之数,差若铢黍,辄不得迁。
  今于汝独略之者,岂非以制法定令,汝与其议故欤?祗服朕命,以法自律,无徒知之。
  可。

  《王振可大理少卿》苏轼

  敕具官王振。
  任法而不任人,则法有不通,无以尽万变之情;任人而不任法,则人各有意,无以定一成之论。
  朕虚心以听,人法兼用。
  以尔出入中外,敏于从政,详平奏谳,审于用律。
  廷尉之事,尔惟副之。
  夫法出于礼,本于仁,成于义。

  勉思古人,以称朕命。
  可。

  《李吁可宣德郎》苏轼

  敕具官李吁。
  朕有大政令,使近臣总领其议。
  民之休戚,国之治乱成其手,可谓重矣。
  尔以儒术,进以邑政,选而为之官属,亦岂轻哉!二三臣者,言尔当迁。
  其服朕命,益祗乃事。
  可。

  《赵思明可西上閤门副使》苏轼

  敕具官赵思明。
  国之宗臣,义同休戚。
  故文终之后,配汉并隆;而梁公之孙,与唐无极。
  国家佐命,元老独高。
  韩王铭勋太常,侑食清庙。
  爰自近岁,叹其中微。
  乃眷裔孙,尚有遗烈。
  宜因近侍之请,进升上阁之贰。
  勉蹈祖武,副朕怀人追远之心。
  可。

  《李承祐可内殿崇班(内臣转出)》苏轼

  敕具官李承祐。
  奉事滋久,累劳当迁。
  遂齿外朝搢绅之列,益思忠荩,毋忝恩荣。
  可。

  《萧士元知隰州赵永宁知永静军》苏轼

  敕具官某等。
  文武异用而其道同,军国异容而其情一。
  尔以才选,往莅厥服。

  惟少私寡欲,则民自靖。
  惟奉法循理,则吏自畏。
  祗率朕训。
  钦哉。
  可。

  《黄光瑞可内殿崇班》苏轼

  敕黄光瑞。
  朕覆养华夷,义均臣子。
  爱重爵赏,必加有功。
  以尔昔助王师,远获逋寇。
  历年滋久,宜示异恩,服我宠休,永思忠荩。
  可。

  《文贻庆可都官员外郎居中可宗正寺主簿》苏轼

  敕具官某等。
  昔江左二老,王导、谢安;唐之元勋,汾阳、西平。
  皆以积德流庆,子孙多贤。
  布列台省,为邦之光。
  今吾太师氏,亦庶几焉。
  尔等才行之美,所资者深。
  闻见之广,不扶自直。
  宜近而远,未称朕意。
  其归服乃事,同寅协恭,以究事君亲之义。
  可。

  《皇兄令夬可赠博州防御使博平侯》苏轼

  敕。
  爵齿之贵,并隆于朝廷;死丧之威,莫先于兄弟。
  礼有裒恤,义兼哀荣。

  故具官令夬,端厚有常,靖恭寡过。
  生不勤于保傅,没见思于族姻。
  宜分竹符,就赐茅社。
  服予惇叙之宠,慰尔永归之魂。
  可。

  《高士永知文州》苏轼

  敕具官高士永。
  自将为守,非艺而果,不在此选。
  治兵欲严,御吏欲明,抚民欲宽,守边欲信。
  汝勉之矣,毋废朕命。
  可。

  《太皇太后再从弟高士缵高士涺可并左班殿直文思副使梁惟简可皇城副使》苏轼

  敕具官某等。
  朕惟坤元成物之恩,虽以天下养,无足称其德者。
  故推余泽,以及葭莩之亲。
  左右奉事之臣,虽天地之施,无所报塞。
  尚勉忠孝,以答万一。

  可。

  《范百禄刑部侍郎》苏轼

  敕。
  朕哀敬五刑,期协中道。
  论者志于杀,惟杀之务,则深而失情;谳者志于生,惟生之知,则玩而废法。
  朕欲情法两得,生杀必中。
  非俗吏之所能,思古人而永叹。
  爰试以事,乃得其人。
  具官范百禄,少以异材,辅之笃学。
  昔奉大对,有守礼忧国之言;旋为争臣,有责难爱君之意。
  必能参用经术,折中人情。
  民自以为不冤,汝当务致此者;吾必也使无讼,朕亦将庶几焉。
  可。

  《朱光庭可左司谏王觌右司谏》苏轼

  敕具官某等。
  惟善人能受尽言。
  故昔之谏者,常有不容之忧。
  然有志之士,犹且不顾。
  忠义所激,忧患可忘。
  今朕恭己无为,虚心以听。
  汝等所论,盖无虚日。
  朕亦有拒而不听,听而不用者乎?各服新命,尽所欲言。
  言而不从,朕则有愧。
  知而不言,汝亦负朕。
  可不勉哉!可。

  《鲜于侁可左谏议大夫梁焘可右谏议大夫》苏轼

  敕。
  仲虺言汤之德曰:“改过不吝。”
  孔子论一言而丧邦曰:“惟予言而莫余违。”
  呜呼,天下之治乱安危,有不出于此者乎?朕夙兴夜寐,思闻其过。
  厥愆曰朕之愆,不啻不敢含怒,而况于左右辅弼之臣欤?具官鲜于侁,邦之老成,久试于外。
  金石之节,皓首不衰。
  具官梁焘,出入馆殿,盖二十年。
  守道笃志,无所阿附。
  皆吾争臣之选也。
  朕之于事,无必无我。
  可则行之,否则更之。
  使天下晓然,知朕乐闻其过。
  书之史册,足为美谈。
  若乃进则诡词,退则焚草。
  衰世之事,朕无取焉。
  可。

  《王岩叟可侍御史》苏轼

  敕具官某。
  尔以御史,论事称职。
  擢居谏垣,而能秉心不回,忠言屡闻。
  考其所争之义,皆有可行之实。
  予维宠嘉之。
  兹复命尔往贰执法,乐于从善,朕志亦可见矣。
  《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尔谨视中外,毋纵诡随,以成我纯一之政。
  可。

  《钱勰可给事中》苏轼

  敕。
  朝廷之政,根本于中书,而枢机于门下。
  出入考慎,然后布之天下,一成而不反,后世有述焉。
  虽用人惟均,而至于封驳之任,其选尤重。
  具官钱勰,文学议论,世其先人,典章宪度,博通前世,词命之富,多而愈工,风力之优,烦而不乱。
  其服新命,益修厥官。
  使为政者难于造令,而承流者无所议法,则惟汝贤。
  可。

  《明堂执政加恩门下侍郎韩维》苏轼

  敕。
  朕于访落之初,躬总章之祀。
  追严烈考,以侑上帝。
  七政轨道,四海来格。
  礼乐具举,天人并应。
  非余一二大臣,同德比义,燮和神民,何以致此哉?具官韩维,令德雅望,外为师表;忠言嘉谋,入告帷幄。
  望其容邈,足以知朝廷之尊;闻其风烈,足以立贪懦之志。
  艰难之际,垂拱仰成。
  宜修旧典之常,均被庆成之泽。
  同底于道,朕有赖焉。

  《中书侍郎张璪》苏轼

  敕。
  亲祠合宫,昭事上帝。
  明发不寐,惕然有怀。
  永惟神考之烈,高出百王之表。
  选建群辟,遗我后人。
  济于艰难,克有成绩。
  具官张璪,硕材不器,后德自明。
  卫上之忠,悃款四世。
  应务之敏,勤劳百为。
  迨兹配飨之成,宜均慈嘏之福。
  服我明命,永肩一心。

  《尚书左丞李清臣》苏轼

  敕。
  祗奉严禋,肆行大赉。
  诚通幽显,泽被中外。
  六成之乐,上格于穹壤;四簋之黍,下浃于煇庖。
  矧余元臣,相成厘事。
  神人所保,霈泽宜先。
  具官李清臣,德配先民,才高当世。
  早以天人之学,发为经纬之文。
  左右先朝,克有成绩。

  属余访落之始,共济艰难之中。
  迨兹庆成,均被慈告。
  宜疏井邑之赐,以示臣工之荣。
  永孚于休,以称朕意。

  《知枢密院事安焘》苏轼

  敕。
  於皇烈考,属余大器。
  夙夜祗惧,若涉冰渊。
  乃者飨帝合宫,风雨时若。

  肆眚象魏,讴歌聿归。
  惟天人之应,萃于眇躬;盖左右之助,实赖将相。
  具官安焘,奋自儒术,为时名臣。
  燮和兵戎,无伤财害民之警;持守法度,有送往事居之忠。
  迨兹庆成,均被慈告。
  井邑之赐,国有旧章。
  与民同休,居宠无愧。

  《同知枢密院事范纯仁》苏轼

  敕。
  朕出款真室,还祀合宫。
  只见昊天,陟配文考。
  礼乐具举,华夷骏奔。

  方恭默无言之中,繄辟公显相之赖。
  率礼弗越,肆予汝嘉。
  具官范纯仁,庆历名臣之家,熙宁正谏之士。
  著绩西鄙,授任中枢。
  谟猷靖深,兵革消伏。
  领使奉祠之日,助成大享之勤。
  降福孔多,推恩宜广。
  矧予宥密之地,可无勋邑之加。
  往服宠章,益敬毋怠。

  《尚书右丞吕大防》苏轼

  敕。
  朕有事总章,升侑神考。
  四辅在位,百工在廷。
  鬷假无言,各率其职。

  迨此厘事之毕,匪我冲人之能。
  思与群公,均受帝祉。
  具官吕大防,擢自英祖,休有直声。
  被遇裕陵,愈彰忠力。
  人总文昌之辖,手疏磐错之烦。
  六事所瞻,倚以为重;三府之议,于焉取平。
  宜加勋伐之隆,益增井赋之衍。
  服我休命,思勉厥终。

  《韩忠彦黄履并特转朝请郎》苏轼

  敕。
  考绩之法,三代共由。
  虽余左右之信臣,犹以岁日而叙进。
  率循其旧,示不尔私。
  具官韩忠彦,颀然异材,奋以儒术。
  典朕三礼,识古人之大全;历事四朝,有宗臣之余烈。
  (黄履:受材宏深,秉德纯固。
  入践台省,休有老成之风;出更藩垣,遂无东顾之念。)
  祗服新命,益修厥官。
  尚励有为之心,以需不次之举。
  可。

  《皇叔祖克爱皇叔仲虢并遥郡团练使》苏轼

  敕。
  朕不以亲废法,亦不以义掩恩。
  故宗室之英,虽不任事,而岁月之考,必付有司。
  以尔具官克爱,笃行有常,率履如一。
  以尔具官仲虢,居宠而戒,好德不回。
  既累日以当迁,非无名而虚授。
  益务忠敬,以保厥家。
  可。

  《王献可洛苑使》苏轼

  敕具官王献可。
  《传》不云乎:“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
  御侮扞城,亦儒者之事也。
  汝以词学进,而以武干闻。
  肆予虎臣,谓汝可用。
  往服新命,以成汝志。
  可。

  《陈次升可淮南提刑》苏轼

  敕具官陈次升。
  《春秋》书无麦禾,盖病之也。
  今吾淮甸之民,夏旱秋水,望熟于来岁。
  譬如负重涉远,未知所舍。
  朕甚忧之。
  汝自百里长,以才能选为朕耳目。
  其往按视。
  省刑狱,均力役,督盗贼,去奸吏。
  使民忘其灾,以称朕意。

  可。

  《杜纯可大理少卿》苏轼

  敕具官杜纯。
  治狱得其道,仁及幽显,泽流子孙。
  苟非其人,灾及草木,身任其祸。
  朕敬而畏之,久难其人。
  以尔用法平直,守道纯固,不以进退荣辱抑扬其心,故在此选。
  靡不有初,终之实难。
  可不勉哉!可。

  《郭晙可开封府司录参军》苏轼

  敕具官郭晙。
  汝昔为狱官,不挠于执事,以陷无辜之人,坐失厥职,秉义不回,有足嘉者。
  往隶天府,总摄群掾。
  毋易汝守,朕将观焉。
  可。

  《林希可中书舍人》苏轼

  敕。
  文章之变,与时盛衰。
  譬如八音,可以观政。
  而况诰命之出,学者所师。

  号令以之重轻,风俗因而厚薄。
  本朝革五代积衰之气,继两汉尔雅之文。
  而大道中微,异端所汩。
  欲复祖宗之旧,必以训词为先。
  故难其人,不以轻授。
  具官林希,博闻强识,笃学力行。
  绰有建安之风流,逮闻正始之议论。
  往践外制,为朝廷常润色其精微;期配昔人,使天下识典刑之仿佛。
  务究所学,朕将观焉。
  可。

  《司马光左仆射追封温国公制》苏轼

  敕。
  执德不回,用安社稷为悦;以死勤事,坐致股肱或亏。
  方予访落之初,遽兴殄瘁之感。
  其于恤典,岂限彝章。
  具官司马光,超轶绝尘,应期降命。
  蹈履九德,湛涵六经。
  逮事仁宗,以论思献纳任言责;翊我英祖,以安危治乱鉴古今。

  粤惟先朝,延登近弼。
  方事献可而替否,不肯枉尺而直寻。
  绎新书,优游卒岁,乃心无不在王室,不起何以慰苍生。
  顾惟眇躬,肇称毖祀。
  虽未能求诸野而得傅说,亦庶几选于众而举皋陶。
  激浊扬清,方甄明于流品;制法成治,永振德于黎元。
  而慭遗之悲,天不得于一老;惴慄之叹,人皆轻于百身。
  兹大享于合寝,仍不预于小敛。
  师垣一品,降之九原。
  开国于温,用旌直德;纳棺以襚,式劝具僚。
  念涕泗以无从,想话言之犹在。
  俯惟英爽,歆此宠灵。
  可特赠温国公。

  《张缋除宣德郎制》苏轼

  敕太学博士张缋。
  祖宗设贤良文学之科,以网罗天下之豪俊。
  间得伟人,尔繇是选。
  而沉默恬淡,安于冗散。
  学士邓温伯,与东西省从官列上奏状。
  朕嘉乃冲静,特俾迁秩。
  益务敦毖,将有试焉。
  可特授宣德郎,依旧太学博士。

  《孙觉除吏部侍郎制》苏轼

  敕。
  自国家还政文昌,将以致治。
  而天官四铨,总核人物。
  澄清流品,未见其人。
  除拟之间,贤愚同滞。
  以尔朝请郎试给事中孙觉,文学论议,烛知本原。

  谏省东台,久从践历。
  选抡之慎,委寄益隆。
  噫,法之窒阂者更,吏之不虔者逐。

  赇文弗作,甄序有伦。
  服我训词,尚有大用。
  可特授依前官试吏部侍郎。

  《曹旦知南平军制》苏轼

  敕供备库副使曹旦。
  西南泸夷,诸种部族。
  散处丛篁溪谷之阻,与鱼鸟群。

  卉服而居,畲田而食。
  乐生恶死,情无甚异。
  军摩边戍,备预不虞。
  静而缓之,彼自驯扰。
  往服吾训,以称人知。
  可特授依前官权知南平军事。

  《吕和卿知台州制》苏轼

  敕承议郎尚书金部员外郎吕和卿。
  临海虽小邦,而有民社之重,朕岂轻之。

  尔以仕优而学诚,知戒夫墙面之烦,制锦之未易乎?往钦用励,毋忽吾训。
  可依前官差权知台州。

  《陆佃礼部侍郎制》苏轼

  敕。
  文昌贰卿,位次八座。
  各有典司,咸用专达。
  天官之选,目色实繁。
  以尔朝奉郎试吏部侍郎陆佃,方颁以先朝一代大典,缵修笔削,势难兼综。
  春官宗伯,事虽稀简,目力可周。
  而典章文物,动关国体,益思明练,以称恩休。
  可特授依前官试礼部侍郎依旧充修实录院修撰官。

  《龙图阁直学士朝请大夫知定州蔡延庆朝请大夫试户部尚书李常并磨勘转朝议大夫制》苏轼

  三考而议黜陟,古今所同;积日而叙勤劳,贵贱无间。
  矧夫内与六官之长,外总连帅之权。
  均大计之盈虚,司邻邦之动静。
  历年应格,稽法当迁。
  有司以言。

  朕何敢后。
  具官李常,奋由疏远,深自刻修。
  财赋所存,纲目具举。
  具官蔡延庆,名臣之后,吏治有余。
  干城四方,安静不扰。
  咸以侍从之选,而应股肱之良。
  虽尺寸以迁,未彰于异数;而命秩之宠,差慰于久劳。

  《朝奉郎孙览除右司员外郎制》苏轼

  奉使北方,治河而备边,任亦重矣。
  以为未足以尽其才也,而置之都司。
  吾之所以责任尔者可见也。
  夫分治六官,事无巨细。
  毕陈于前,若网在纲。
  振之则举,弛之则尽废。
  尔昔既称治办矣,勉既厥心,以待来效。

  《朝奉大夫田待问淮南提刑制》苏轼

  扬、楚春旱秋水,民艰于食,渐起为盗。
  遂使州县犴狱充满。
  朕忧之,未始一日忘也。
  间起尔于山阳守,参领漕事。
  今又命尔按视刑辟。
  徒以尔习其风俗,知吏民所疾苦。
  夫察贪暴,谨追扰,均有无,督盗贼,此荒政之急也。
  勉勤其职,以称朕意。

  《朝散郎殿中侍御史林旦淮南运副使制》苏轼

  淮甸之民,荐罹饥馑。
  乃者诏发仓禀,发吴楚之漕以拯其急。
  犹以乏食流徙,达于朕听。
  朕惟救荒之政,行之略尽。
  惟得良使者,因事施宜,为若可赖。
  尔由郎官以才任御史,习于扬、楚之俗,其为朕往视之。
  均徭薄敛,禁暴戢奸,无使斯人重被其困。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