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
《本草纲目》谷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别录》中品)

  【校正】《拾遗》糟笋酒、社酒,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按︰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浓曰醇,薄曰;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曰醑,未榨曰醅;红曰醍,绿曰,白曰。

  【集解】恭曰︰酒有秫、黍、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须曲,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诸酒醇

  藏器曰︰凡好酒欲熟时,皆能候风潮而转,此是合阴阳也。

  诜曰︰酒有紫酒、姜酒、桑椹酒、葱豉酒、葡萄酒、蜜酒,及地黄、牛膝、虎骨、牛蒡、大豆、枸杞、通草、仙灵脾、狗肉汁等,皆可和酿作酒,俱各有方。

  宗奭曰︰《战国策》云︰帝女仪狄造酒,进之于禹。《说文》云︰少康造酒,即杜康也。然《本草》已著酒名,《素问》亦有酒浆,则酒自黄帝始,非仪狄矣。古方用酒,有醇酒、春酒、白酒、清酒、美酒、糟下酒、粳酒、秫黍酒、葡萄酒、地黄酒、蜜酒、有灰酒、新熟无灰酒、社坛余胙酒。今人所用,有糯酒、煮酒、小豆曲酒、香药曲酒、鹿头酒、羔儿等酒。江浙、湖南北又以糯粉入众药,和为曲,曰饼子酒。至于官务中,亦有四夷酒,中国不可取以为法。今医家所用,正宜斟酌。但饮家惟取其味,罔顾入药何如尔,然久之未见不作疾者。盖此物损益兼行,可不慎欤?汉赐丞相上尊酒,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古人造曲未见入诸药,所以功力和浓,皆胜余酒。今人又以造者,盖止是醴,非酒也。《书》云︰若作酒醴,尔惟曲。酒则用曲,醴则用,气味甚相辽,治疗岂不殊也?

  颖曰︰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事林广记》所载酿法,其曲亦用药。今则绝无,惟用麸面、蓼汁拌造,假其辛辣之力,蓼亦解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秤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处州金盆露,水和姜汁造曲,以浮饭造酿,醇美可尚,而色香劣于东阳,以其水不及也。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曲有群药。金陵瓶酒,曲米无嫌,而水有碱,且用灰,味太甘,多能聚痰。山东秋露白,色纯味烈。苏州小瓶酒,曲有葱及红豆、川乌之类,饮之头痛口渴。淮南绿豆酒,曲有绿豆,能解毒,然亦有灰不美。

  时珍曰︰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山西襄陵酒、蓟州薏苡酒皆清烈,但曲中亦有药物。黄酒有灰。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谷气既杂,酒不清美,并不可入药。

  谷部相关米酒 米醋  芜荑酱 榆仁酱  饴糖  红曲 神曲 面曲,米曲 大麦曲 小麦曲 曲(酒母,酒曲) 黄蒸(麦黄) 女曲(黄子)

《谷部·本草纲目》谷部 胡麻 白油麻 胡麻油 亚麻 大麻 麻勃  麻仁 麻油 麻叶 黄麻 麻根 沤麻汁 小麦 麦麸  麦粉 面筋 麦苗 大麦  雀麦 荞麦 苦荞麦  稻穰  粳米 淅二泔(米沈) 炒米汤 禾秆 占稻(早稻)   丹黍米 蜀黍 玉蜀黍  黄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粟米 粟泔汁 粟糖 粟奴  龙爪粟,鸭爪稗  野狼尾草 东蓬葵 菰米 蓬草子 皇草 自然谷 薏苡 薏苡仁 薏苡根 薏苡叶 罂子粟 阿芙蓉 大豆 黑大豆(黑豆) 大豆皮 豆叶 豆花 大豆黄卷 黄大豆 赤小豆 腐婢 绿豆 绿豆粉 豆皮 白豆  豌豆 蚕豆 豇豆 蛾眉豆(沿篱豆) 白扁豆 白扁豆花 刀豆 黎豆 大豆豉 淡豉 蒲州豉 豆黄 豆腐 陈廪米  青精干石饭     寒具(环饼,捻头) 蒸饼 女曲(黄子) 黄蒸(麦黄) 曲(酒母,酒曲) 小麦曲 大麦曲 面曲,米曲 神曲 红曲  饴糖  榆仁酱 芜荑酱  米醋  米酒 糟笋节中酒 东阳酒 姜酒 葱豉酒 戊戌酒 烧酒 葡萄酒 酿酒  酒糟 大麦醋糟 干饧糟 米秕 舂杵头细糠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